回覆列表
  • 1 # 勿忘初心218040068

    這是電視劇看多了,清朝沒有這種沙雕規矩。清朝入關時有滿八旗、蒙八旗、漢八旗,入了旗就是貴族,為了維持八旗貴族利益,旗民相互不通婚。平民百姓以漢人為主,普通縣官也入不了旗,時間久了有傳言“滿漢不通婚”。

  • 2 # 子屠龍

    數量還不少,清朝皇帝是可以納漢人為妃子,體制要求是漢人妃子必須是旗人,真實操作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皇帝要挑選美人,祖宗家法要維護在桌面上,桌子下有小動作變通。

    規矩就是規矩,官方正式稱呼是“旗民不通婚”,意思就是“八旗子弟不能與八旗之外的人通婚”,這是準確的定義;民間演變為“滿漢不通婚”,就讓意思發生一些改變,很多人誤解為“滿人不能和漢人通婚”。

    清朝八旗分為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八旗,漢軍八旗的組成就是漢人。按照遊戲的規則,皇帝是可以理直氣壯把漢軍八旗的女子,納入後宮。

    事實上,作為旗人的漢人,不是一定在漢軍八旗,也可能在其他旗。比如乾隆就把令妃的孃家人——漢人的魏氏家族,透過“抬旗”的方式,變為鑲黃旗滿洲籍。

    “漢人妃子必須是旗人”,這是順治十二年之後的事情,在這之前順治皇帝還非常正式迎娶漢人民女一名。她是吏部左侍郎石申的女兒,被順治皇帝賜居永壽宮,稱為“永壽宮妃”,後來康熙皇帝追封為“恪妃”。

    那麼,實行“旗民不通婚”之後,清朝皇帝有沒有再納漢人為妃子?答案是明著來沒有,私下裡收納不在少數,皆享受正常的嬪妃待遇。就拿康熙皇帝來說,他的襄嬪高氏、靜嬪石氏、密妃王氏等,全部是漢人民女。

    帝位傳到乾隆,這位皇帝依舊迎娶漢人民女,不過手段要隱蔽很多。他看上的漢人民女,一旦入宮之後,馬上就派人把這些妃子的家人編入八旗。一般人不翻找舊紙堆,是不可能發現這些妃子是漢人民女出身,還以為是旗人。

    所以,清朝實行“旗民不通婚”的政策,可是歷代皇帝選入宮中的漢人妃子,數量一點都不少,她們不僅有旗人還有民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生的哲學意義究竟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