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高氏觀市
-
2 # 南山客
合資偽軍問題不解決,以漢制漢,這個產業難突破。這要看民營幾家企業最終成長,打敗進口和合資,最後走出去佔領世界。合資就是個怪胎,要說製造能力成本,全世界還有比中國成本更低的嗎?偏偏我們的比任何國家汽車價格都高,缺失了價格優勢。
-
3 # 小河流36638137
十年前手機行業被諾基亞、機車羅拉、三星、索尼等佔領百分之八十以上市場,現在中中國產手機逆襲,不但佔領大部分國內市場,並且出口到歐美國家。重要核心技術方面CPU、螢幕也有重大突破,記憶體也突破在即。
家電在十幾年前也是被外國品牌佔領市場,當時的松下、索尼、夏普、三星、LG、西門子、菲利浦個個都比中中國產品牌厲害,如今中國家電暢銷全世界。
中國工業底子差,但是我們有自己的優勢,那就是人多市場大,規模化生產後成本低,人工成本相對發達國家也很低。就算沒有核心技術,先採購外國部件自己生產外殼組裝,打上中國品牌Logo,產品價格優勢明顯同時質量服務不錯,再配上先進的商業模式,可以達到不錯的銷量。企業快速成長,積累人才資金,一步一步攻克核心技術。海爾、格力、小米、華為莫不是如此。
中中國產汽車民企也是這樣做的,第一步先進口發動機變速箱等部件造出汽車,或者直接“山寨”外國優秀產品,得到不錯的銷量活下來。第二步,培養優秀汽車技術和管理人才。第三步,兼併外國有技術卻經營不好的汽車品牌或上游配件廠快速獲得部分關鍵技術。第四步,自主研發核心技術,正向開發汽車。
吉利、奇瑞、比亞迪等無不是這樣,現在中中國產車無論外觀設計還是質量,和十幾年前比已經進步巨大,和外國品牌比也絲毫不差,價格也很實惠。中中國產品牌汽車離逆襲不遠了,五年左右一定會佔國內市場一大半,十年後會奪了日本德國的飯碗!
我買的汽車是江淮牌SUV,連中中國產一線品牌也算不上。媳婦對我說,咱們的車不好,不高檔,沒面子。然後又問我,不是都說中中國產車做工差質量差嗎?我仔細比較和鄰居“H”或“N”的汽車接縫都差不多窄,沒見做工差在哪兒呀,咋回事?我說,那是以前,現在都差不多。你坐朋友的大眾桑塔娜、標誌408就真感覺比咱們車舒服得多嗎?他們的車內飾有咱車好嗎?她說,內飾沒咱車好看,舒服不舒服還真說不上來。
我感覺不但中中國產車會逆襲,連中中國產大飛機都可能十年內逆襲,相信你,我的國!
-
4 # 神州鳳凰
直接升級到5.0技術版本,中國就可以成功逆襲
汽車是工業革命的產物,福特汽車生產線的建設成功是汽車工業的一次革命,是汽車產業技術的2.0版本,新能源車是3.0版本的革命,汽車從燃油動力變成非燃油新能源動力。接下來是汽車新材料革命,碳纖維複合材料取代鋼鐵及鋁合金革命,這是4.0汽車材料輕量化革命,智慧網聯時代的無人駕技術是科技資訊在汽車上的革命,這就是5.0技術版本。
目前國內廠家中,比亞迪是國內3.0版本的帶頭大哥,超越上汽北汽東風和一汽國家隊,成為新能源汽車革命的領導者,但是與全球新能源汽車革命的帶頭大哥特斯拉,還差一個版本就是無人駕駛技術,特斯拉是4.0的技術版,而比亞迪只是3.0版本技術。
中國汽車產業要成功逆襲,需要跨越式的發展,直接升級到5.0技術版本,這樣才能超越特斯拉成為全球引領者。
2017年12月5日北京官書院小區家中
-
5 # 灰太狼89776597
汽車全面電動化之時就是中國乘用車逆襲之日,燃油車沒有那個可能性了,也別費勁了!電動汽車將手機和家電這樣的消費電子一樣被中國全面白菜價,中國在電動汽車配套產業上已經領先全球了!相關資料可以自己去查閱,鋰電池產業不管是成品電芯還是鋰礦資源國內都集聚優勢,電機更不用說,非常成熟,電控是電動汽車三電系統中整合度最高,難度最大!它的效能直接決定了整車整合效能!國內這幾年也積累了不少!再過幾年隨著電池成本進一步下降,電動車將比同級別燃油車便宜,用車成本也更加便宜!充電配套設施再完善起來,其他國家很難跟上中國電動汽車發展腳步!
-
6 # 海闊天空1971
中國的任何一種工業產品想壓倒外國,尤其汽車,必須具備如下五個條件:
1.可靠的產品質量,沒有質量做保證,一切免談,這是任何一箇中國後起逆襲產業無數次證明了的真理!
2.足夠的消費市場,現在市場還有,廣大農村家用汽車大多還停留在三輪車、麵包車、微型轎車,這塊市場蛋糕更大;
3.認可民族品牌的消費人群,我們現在很多消費者和當年的彩電冰箱的消費者一樣,盲目迷信外國牌子,把他們的消費一時轉變過來,任重但未必道遠;
4.合理的政策導向,政府在政策上要有側重,不能一視同仁,奧迪賣得好,跟它曾經是官車有極大關係,如果我們的政府用車必須採購自有品牌,那老百姓就不會覺得買民族品牌沒面子;
5.更有價效比優勢的產品,這一點是成敗的關鍵,我們的產品如果好了隨之價格也上來了,失去價效比優勢,那麼在品牌力有差距的情況下,很可能失去市場,畢竟,日本的中級車在北美市場大多隻有2.3-2.8萬美元,保持質優的基礎上價格還很有競爭優勢,那外資企業只有看的份兒了!畢竟在合資的前提下,兩家分贓不可能把價格壓的太低!
任何一種工業產品,只要我們掌握了其核心技術,外華人只有看的份兒!請記住這句話!
-
7 # 全球最先進發動機技術
能不能逆襲要看車企技術人員的水平,國內的技術人員基本都是國外技術的跟屁蟲,比著葫蘆畫瓢都畫不好,華人要是創造好的技術說能超越國外比踩他們尾巴一樣反口就咬。在企業有點職位比較官僚。扼殺了技術的創新。車企的領導基本都是孤家寡人,有好的技術員工也知情不報,這就是自主品牌發展慢的主因。也是技術人才外流的原因。這種體質不不解決掉自主品牌汽車是很難逆襲的。我就有一項發動機技術自主品牌應用各方面效能全面超越國外發動機,向各個自主品牌推薦都被車企員工截斷不上報。
逆襲國外品牌靠的是技術,高階廚師掌不了勺,低階廚師掌勺菜當然做不好。
-
8 # 熱心明鏡y
或許可以,但是至少比手機要難的多。從手機看,其實是沒有核心技術的,因為安卓系統開源,誰都能用,手機制造就是把組裝工藝搞好就行了。汽車不一樣,軟體沒有,也買不著,靠自己開發,真的很難。
-
9 # 鴻鳴商業評論
謝謝邀請。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中國手機和家電行業為什麼能夠逆襲成功。第一,經歷仿製、合資、拉出來單幹等多個環節之後,中國製造能力大幅進步,同時藉助人力紅利對外資同類產品構成很大的競爭壓力。第二,隨著技術的進步,手機和家電在發展的過程中,技術完全外溢,從曾經的高科技變成了普通的製造,最近十年來,由於顯示技術、電池技術沒有取得質的突破,所以手機和電視從原來高溢價的產業變成了一般溢價的產業,而且在新技術大規模應用之前還將維持現狀。第三,外資手機和家電企業製造成本管理成本普遍偏高,對於價值含量降低的產業很多選擇了退出。中國手機和家電顛覆行業即使華人高歌猛進的結果,又是老外急流勇退的結果,其實並不能完全說明中國製造完勝老外,只能是天時地利人和使然。
但是汽車行業卻不盡然,從19世紀末誕生,到20世紀初形成產業,一直到目前,汽車產業雖然已經成熟,但是並未飽和,雖然不斷更新換代,但是技術依然有非常大的進步空間。汽車行業產業鏈極長,涉及的技術非常廣泛,在任何一個環節上的技術進步都會給汽車企業帶來新的溢價能力和競爭優勢。比如,汽油發動機節能技術的進步提升了低油耗汽車的價格,比如主動安全和被動安全裝置的進步提升了全配置汽車的價格等等。如今,隨著能源利用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係日益緊張。電動汽車、氫動力汽車、新能源汽車、智慧汽車、無人駕駛汽車、基於全移動網際網路的汽車等等都屬於技術進步的初期,這些技術的發展給汽車行業帶來極其巨大的想象空間,也給汽車企業帶來預想之中巨大的盈利空間。因此,在汽車企業看來,這是一個依然具有高價值的產業,值得投入更多的資源,也值得進行更激烈的拼搶。
因此在汽車行業,中國汽車面臨著極其激烈的未來競爭。隨著製造人員紅利的消失,中國汽車在製造成本將失去對國外企業的競爭力,但是在傳統汽車的技術上,中國汽車依然不具有領先的優勢。在品牌的影響力,中國汽車依然是中低端的代表。比如中國汽車企業連續十餘年衝擊20萬以上定價空間的汽車市場,但是屢屢敗北。
但是也有很好的機會。在傳統汽車上,中國本身落後。但是在新能源汽車、人工智慧汽車等方面中國和外國企業基本上屬於同時起跑。目前的很多行業都呈現出這種態勢。中國汽車行業要實現追趕超越,要實現顛覆行業,抓住這一輪經濟和技術的發展機會是最為關鍵的。
-
10 # 吾起名
行的!尤其在新源原汽車方面,在儲源電池驅動電機方面中國已不輸世界汽車強國。在傳統汽車製造領域自主品牌的進步也是可圈可點的,平均每五年進一大步!現在的自主品牌汽車與十年前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眾所周知汽車製造所涵蓋的門類非常廣泛,涉及金屬材料、化工、電子、橡膠、精密機械加工等,所以汽車工業並不是孤立單一的,與整個國家的工業水平分不開,也與國家經濟及社會發展水平不開。一個大國發展到一定的程度(接近發達國家)製造業水準也會經濟社會發展而大幅提升,也就能為汽車行業提供大量的高品質的產品配套。中國是世界上工業門類最完善的國家,儘管有些工業產品還不盡人意但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會很快趕上來的!
還有就是自主品牌也不會僅限於國內的發展,自主品牌的不斷壯大也會走出國門把其他的優質品牌歸併於自己的旗下,沃爾沃不就是個例子?所以自主汽車不是能不能逆襲而是一定能成功的!
並附一幅自己面的漫畫。嘻嘻……
-
11 # zhou110035
不大可能。除非有個汽車界的華為中興。看看汽車界那些車企及掌門人,看看所謂專家,再看看汽配商。非常悲觀!如果國內車企五年之內能保持百分之四十的市場份額就是勝利。國內車企經過五年左右大浪淘沙,剩下的三五個有潛力,只是有潛力。汽車行業是一個需長期投入,長期積澱的行業
回覆列表
中國製造創造了不少的奇蹟,當年,中國手機、家電在外國品牌的重重圍剿之下,勵精圖治,奮起直追,成功逆襲,看看今天的家電、手機市場,中國品牌佔有著相當部分的市場份額,那麼這樣的逆襲會在汽車行業再次上演嗎?
個人以為,這樣的逆襲對於汽車行業有可借鑑之處,但實現起來很難。
大家都知道,手機行業和家電都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大眾消費品,規模上來了,就可以降低成本,而汽車行業是典型的技術密集型企業,它對於技術的要求是很高的,不可能像手機、家電行業那樣以量取勝。一輛汽車,涉及到安全性、舒適性、實用性等多方面的要求,與手機、電視、洗衣機等產品有著相當程度的區別。手機可以暫時卡機,可汽車一旦在路上爬了窩、出了事情,那可就不是小問題了。
汽車行業的逆襲需要的是汽車核心技術、核心零部件、關鍵工藝上的突破,只有在這些方面實現突破,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才能實現整個行業的逆襲。在量上的突破只是一個方面,如果不能實現質上的轉變,想實現逆襲那是絕對不可能實現的。汽車行業是對一個國家整體工業的檢驗,當一個國家的工業發展程度沒有達到十分完善成熟的程度的時候,汽車行業是不可能一枝獨秀,實現逆襲的。
今天,自主品牌乘用車在整體市場的銷量中佔到了4成以上,在量上的突破還未實現,在發動機、變速器等核心零部件上的突破也正在追趕中。奮鬥未有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