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鳳誼1

    感謝你的邀請,但這個問題我實在難以回答。我一開始寫毛筆字臨帖就是柳體,顏體沒寫過,再以後臨過李邕、王羲之、趙孟頫、文徵明的字,其他書家的如米芾、黃庭堅、董其昌、何紹基的字只是泛泛地看看沒有深入地研究或臨習過。至於說到柳、顏合體寫出來的效果,我猜想應該是不錯的一一既豪邁大氣又嚴謹端正。

  • 2 # 雲端坐家

    顏肉柳骨合體,就是有肉有骨,骨肉相依、肉豐骨健,自會成一派大家,只是前無古人,不知是否後有來者?期待期待!

  • 3 # 如石書藝

    類似回答多了,得罪人自然也多了。

    沒辦法,普通人說話就是直接,再得罪一次吧。

    顏體並不是肥,你可能深入還不夠。你只要臨帖時能感受到顏體“筋”的特點,說明你臨帖方法就對了。

    你看這是他早期的多寶塔,雖然“筋”的特徵還不明顯,但是它的點畫非常規範,雖然一些筆畫有顏體的共同特點,即太肉,但是協調很好呀,透過橫細豎粗等手法,結體非常協調而大氣 ,可以說這是打好顏體基礎的最好範本了。

    柳體的骨,其實也不露呀

    只是它強調一個似類似圭角的逆側鋒或方角的切筆、然後迅速回正鋒起筆,點畫乾淨利索,的確比較瘦硬,尤其點畫的粗細變化豐富,主筆與次筆,橫與豎、撇與捺等關係大多以粗細、虛實,陰陽等變化協調整個字的佈局,使得整字非常嚴謹而又充滿動勢張力。

    這才是柳骨的主要特徵。

    你的字沒有歐體風格,點畫筆法和結體都很不夠,也幾乎看不出有顏體風格,筆法結體都不對。

    你說走顏柳結合之路,這是個好想法。

    可是你首先得要吃透顏柳兩體的精神之後,再考慮如何合體,否則就是異想天開了。

    比如,透過深入臨顏體,知道顏體“筋”源自篆籀,你就是抓住了顏體的“筋”。

    你透過精臨柳體,明白柳體的剛健、瘦硬的點畫,不是描出來的,而是心力生髮之力,變化極其豐富。而支撐這個變化莫測的是結體,柳體的結體極其嚴謹而險絕,比起歐體有過之。

    然後,再融顏的“筋”到柳的結體之中,反覆思考,並在實踐中不斷修正,久而久之,也許真能修煉出一個不顏不柳的楷書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很多父母希望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學校,那麼擇校的意義和效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