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進城小老頭

    題主講的爛枝頭無人摘雖然有點過分,但卻也是不爭的事實。關鍵的原因是市場飽和,沒了收益。棵數少的還好說,棵數多的需顧人採摘,一日的採摘量賣了都不夠工資,你說誰還去找這些麻煩。不如讓其待在樹上等等再說。

    歸根結底一句話,還是遇上農產品爛市了。這種事去我們農村這些年很常見。供大於求,市場飽和必然產生這種情況。多了就賤了,賤了就虧本,虧本就毀了改種別的。沒幾年就少了又貴了,貴了我再跟風種上,用不了幾年又賤了再毀掉。反反覆覆,此起彼伏。朋友們想想這些年的"蒜你狠""姜你軍""蔥上天"。最明顯的是前年的"豬上樹"如今的"豬拱泥"就很現實。判斷的失誤,資訊的閉塞加上盲目的跟風,往往造成的是——無謂的努力,辛苦的付出和財產的損失。這也正是我們農民辛苦努力卻得不到收益的寫照。

    回到題主所題也是如此,前幾年的高收益(每斤批發二三元)。造成了大面積的跟風種植,到現在產量上去了,價格卻暴跌了(批發每斤幾毛錢)。再加上這"鐵桿莊稼"實在難清理,造成的是購買慾望不足,量大價跌,產品爛市就成了必然。

  • 2 # WILLSON39

    養過4億人是否屬實不敢妄下結論,而且各地所說的種一年收百年的“鐵桿莊稼”也可能不盡相同,但以柿子為例,確實是有爛在枝頭無人摘的情況。

    柿子也被稱為“木本糧食”、“鐵桿莊稼”,在中國有一千多個品種,基本上是自長城以南、雲貴川以東都有分佈,富含有糖類等營養成分,可以吃鮮果,也可以加工成柿餅。其中一個重要的特點是與菊花一樣,“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由於適應性強、分佈廣、可鮮吃、可存留,特別是在災荒之年幾棵樹的果實還可頂幾個月的糧食,具有“柿柿如意”(事事如意)的美好意境,所以廣為各地百姓所喜栽種。

    那現在為什麼會爛在枝頭無人摘呢?私以為主要原因是:

    開發的品種多了,嫁接和栽種的技術高了,栽種的面積大了,但產品加工方式未變,所以鮮柿和柿餅的市場供大於求,價格反而低了,不值得摘。生活條件好了,不再當作糧食吃,主要只是作為水果、零食吃,所以消耗量並未隨人口增加而增大。農村留守的多數是中老年人和小孩,自身吃不了多少,但摘取較危險,加工很費事,再說也賣不了多少錢,所以有很多就不摘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建議想聽一聽有經驗的過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