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路前的燈
-
2 # 常行居士
可以說,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登上過月球。
也許有人會反駁:“嫦娥奔月不算嗎”?
回答:“不算,因為那只是一個神話傳說,不是事實”。
(第一隻進入太空的黑猩猩)
地球上的人和動物只能生存在地球的環境裡,一旦離開了地球,離開了大氣層,太空中的高能輻射就會破壞人和動物的健康。
第一隻進入太空的黑猩猩因為受到太空的高能輻射,壽命就比同類短。
中國第一個進入太空的英雄楊利偉,健康情況已經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目前已經退役,接受療養。
所以說,如果想探索月球的秘密,用無人探測器就行了,不要親自上去,太危險。
如果非要上去,必須先解決太空高能輻射對健康的影響,這個大概還需要很長時間,不要盲目樂觀。
-
3 # 聖劍17
這不用著急了,國家有計劃了,國家在培訓宇航員了,大推理力火箭研發成功了,具有更多的再過通訊能力,能夠在月球軌道有衛星,具有立體通訊能力。到這個時候,中國登月就開始了。
-
4 # 太空精釀
最近正好在研究一個人類現有技術載人登火星方案,也用類似的邏輯分析下咱們國家現有技術載人登月可行性吧。
先說結論:目前不可能,還需要10-20年技術積累。
1。登月方案
共計四種:
a.直接起飛:一個巨大的火箭直接帶著飛船飛到月球,抵達月球后再次起飛回來;
b.地球軌道集合:經過多次火箭發射,在地月轉移軌道附近集合並組建完畢,飛往月球降落再回來;
c.月球表面集合:透過多次任務,分別將補給、無人部分、載人部分送到月球表面(著陸在同一區域),人送到後組合月球表面的東西返回;
d.月球軌道集合:一個飛船整體飛到月球軌道,一部分降落到月球一部分留在軌道,降落的那部分再返回組合後返回地球。
從安全係數角度,最危險的航天發射和月球著陸次數越少越好,因此方案優先順序是:a>d>b>c。
從火箭要求角度,一次性發的東西越多越重對火箭運送能力要求越高,當然這種火箭也越難造出來,因此方案優先順序是b>d>c>a。
我們希望用最低要求的火箭保證最高的安全係數,當然這顯然是互相沖突的,要綜合考慮。
c方案隨便一個東西著陸地太遠或失效就完了,我在這一步就先放棄了。
2。登月火箭
阿波羅登月時選擇了d方案,直接原因是當時美國最頂級的火箭依然無法滿足直接起飛方案a,事實上,現在NASA也做不到,除非Space-X在PPT上的東西都能實現了。
當然,彼時登月火箭土星五號的近地軌道運力已經達到了驚人的140-150噸、地月轉移軌道能力在48噸,這個指標50年來沒有一個火箭能超越。即便是目前世界上現役最強大的三角洲4重型火箭,近地軌道運力也僅僅28.5噸,對比140-150差了太多。中國目前顯然不行。
那就看對火箭最低的要求是b方案,地球軌道集合,把登月艙、指令艙、服務艙什麼的都拼接完畢再飛往月球。
但它也要求一個基本前提:火箭要至少有能力將登月艙/服務艙/指令艙整體送到地月轉移軌道上完成拼接,否則還談什麼載人登月?
先選擇一個小部分,阿波羅登月的登月艙,它有多大呢?15.3噸!
這是個什麼概念?中國目前最強大的長征五號火箭的地月轉移軌道運力僅在8.2噸(雖然它的近地軌道運力達到了25噸),不足以一次完成任務。
好吧,既然中國已經掌握了在軌燃料加註技術,要不咱們考慮一下燃料和空的登月艙再分兩次完成?
登月艙最重要的重量是用來到月球后減速降落和加速起飛的燃料,它們加在一起達到了10.4噸。即便50年後的今天我們可以用各種複合材料把登月艙硬體重量給降下來,這部分燃料重量(四氧化二氮和聯氨)是不可能降下來的。而且現有技術我們也只有能力使用同種燃料持續在惡劣飛行條件下保管這麼長時間(一週)。
難道採用多次發射、連續兩次給空的登月艙在軌加註燃料?
但你別忘了,就算髮射了三次長征五號,才拼出來一個15噸的登月艙啊。
還有一個要帶宇航員們從月球軌道飛回來的指令艙,5.5噸重呢。
還有一個推著宇航員抵達月球和管他們吃喝呼吸的服務艙,有24噸重呢!這個24噸的咋辦?分四次拼麼?
要知道,每多一次火箭發射,整個任務失敗的風險就會大大增加。阿波羅登月依靠著全世界唯一一個100%成功率的火箭都失敗過一次(13號被迫緊急返回)、死過三個宇航員(阿波羅1號地面測試),咱們就更不可能使用這個方案。
也就是說,中國目前最強大的長征五號火箭,根本無法滿足載人登月哪怕不在乎安全係數的最低地球軌道集合要求b,無法實現。必須等到未來強大的長征9號才行。
更何況目前長五還不敢宣佈成功吧。。。還早。
(事實上,美國當時沒想到土星五號這麼成功,也考慮採用這個近地軌道集合的方案b,當時的火箭運力要求是土星五號一半,70噸近地軌道運力,兩次發射組合完畢)
3。登月飛船
剛才講過了,飛船由指令艙、登月艙和服務艙三個部分組成。
目前中國最大的飛船是天舟一號,大約重12.9噸,它是運貨的,功能類似服務艙吧,但距離登月服務艙的24噸差距近一倍。
而中國的載人飛船神舟,大約7.8噸,能返回地球,相當於指令艙。
登月艙,僅有無人的嫦娥三號,3.8噸。
近地軌道的載人航天還處在地球磁場的庇護之下,但飛到月球之旅可不是如此,需要直面太陽和各種宇宙輻射,完全是兩碼事,現有的神舟載人飛船是肯定不行的,需要大規模改進。
所以相當於中國目前有了70%的指令艙(需要大幅改進神舟飛船),服務艙大約有20%(重量差1倍不代表難度是線性的50%),最重要的登月艙大約10%(畢竟還是實現了無人小飛船的軟著陸,但跟載人比就差距太大了)。
這個差距還是蠻大的。
4。其他相關
中國的航天員嘛,質量也是槓槓的,世界級的,從不懷疑他們的水平。
美國登月之前,都連續搞了四大系列任務作為前期準備,徘徊者無人月球探測計劃(1961-1965)共計9個探測器、雙子座載人航天計劃(1965-1966)共計12個載人飛船、月球軌道計劃(1966-1967)共計5個無人探測器和勘探者計劃(1966-1968)共計7個無人探測/著陸器實現無人登月。
中國目前大概一個嫦娥計劃、僅三個無人探測器就完成了徘徊者計劃、月球軌道計劃、勘探者計劃的總和,921載人航天工程已經實現了雙子座所有的東西(載入航天、交會對接、出艙行走),已經著實不易了,是令人震驚的成就,中國也是航天史上的另類了。
但是,還有一件事忘了說,不算其他任何一個任務(勘探測、徘徊者、雙子座之類的),美國在阿波羅登月計劃本身就花了相當於今天的2000億美元,差不多夠把美國現役的所有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重造兩遍。
而美國估計中國的2017年航天預算,所有的專案加在一起(長征北斗嫦娥神舟天舟天宮高分風雲等等)約20億美元預算。
所以還得勒緊褲腰帶,接著加班幹很多年才行。
辛苦各位航天汪了。
-
5 # 寒蕭99
載人登月是一項巨大的工程,涉及的領域很多,在一個正常發展的年代,這不會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會像當年美蘇競爭的時代那樣,為了競爭第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風險,也不會像我們大躍進那樣,不顧科學規律,只追求一個結果。
因此,我們的載人登月工程是按照計劃,按部就班的進行的。
目前載人登月最大的一個子專案,就是大火箭。以現在的技術,最合適的登月的方式還是透過大火箭直接將宇航員和飛船送到月球軌道。而其他的方式,比如在近地軌道組裝後再前往月球軌道的方式,綜合的評價還是稍差一些的。
中國目前的大火箭就是長征9號,起飛重量在3000噸級,最新的方案增加到了4000噸級,而目前的長征5號只有1000噸級。長征9號與當年的土星5號基本是一個級別的,甚至更大一些,可以將約50噸的有效載荷送到月球軌道,這個載荷基本可以滿足3~4名宇航員及相應的生命維持系統和試驗儀器的需求了。
按目前的計劃,長征9號火箭的首飛是在2028年,因此,載人登月肯定要到30年代才能進行。
屆時,載人登月的其他子專案也應該完成了,中國的載人登月在2030年代應該是可以實現的。
-
6 # 物原愛牛毛1
在今年的中國航天日(4月24日)上,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曾明確表示,中國未來要建月球科研站,在10年內實現載人登月。10年後就是2029年,也就是說中國的航天員在2029年前就能登上月球。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可能性有多大。
首先,國家有堅定的意志國家航天局長的表態代表著國家的意願:中國載人登月是必然要實現的,有關專家早就開始論證,意見和方案逐漸統一,國家領導人的最終決策會選擇合適時機宣佈。只要有國家的支援,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會得到充分體現,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前提下,一定會在10年內實現華人的載人登月夢。國家意願和決策很重要,這一點從美華人身上也可以看出,本來美華人打算2030年實現重返月球,可現任副總統彭斯要求美國宇航局5年內實現載人重返月球,美宇航局長吉姆竟然接下了這活,不管最終美國能否在5年內實現重返月球,但使專案程序加速是肯定的了,可見只要決策到位,人力、物力和財力就容易到位,大部分技術都是現成的,因此實現起來也快。
第二,載人登月所需的相關技術早已攻關或正在攻關,中國的載人登月研究從未間斷。說到底,一個國家到底有沒有能力和技術實施載人登月,關鍵是運載火箭的運力。用於載人登月的運載火箭近地軌道運力至少需要120噸以上,成功實踐的只有美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實現阿波羅載人登月的土星五號運載火箭,近地軌道能力130噸左右,可以把47噸阿波羅飛船送上月面。而目前世界各國還沒有研製成功同級別的運載火箭,中國現在正在研製近地軌道運載能力140噸的長征九號,長110米,起飛推力3000噸。專家們預計2028年研製成功。大家不要擔心,覺得2028年才能首飛,2030年如何實現載人登月?還是那句話,只要國家有決心,華人攻堅克難的精神還是有的,一定能提前研製成功長征九號。有的人因為長征五號的再次推遲復飛,因而對中國航天失去信心,認為長五都研製不了,還研製長九?我給你講,不管是長五還是長九,最難的地方就是大推力發動機的研製,只要徹底解決長五發動機研製中碰到的問題,那長九發動機的研製難題也將迎刃而解,因為它們都屬於級別相近的大推力發動機(分別是長五的120噸級YF-100液氧煤油發動機和50噸級YF-77液氫液氧發動機,長九的48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和220噸級液氫液氧發動機),因為此前中國從沒研製過液氧煤油發動機和大推力的液氫液氧發動機,對於中國就是個技術瓶頸,一旦在長五完全突破,長九的研製週期就絕不會像長五那樣長。2019年3月24日,長征九號50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燃氣發生器-渦輪泵聯動試驗取得圓滿成功,一秒鐘輸送1.6噸推進劑。噴油管耐高溫高壓技術和液氫燃燒的穩定性問題也都得到了解決,再加上去年完全掌握重型火箭大推力發動機所需的泵後襬技術,可以說該發動機的關鍵技術已突破。還有220噸液氫液氧發動機和8噸變推力液氧煤油發動機(用於登月艙登陸月球)都已取得突破。另外10米箭體直徑過渡環也試驗鍛造成功,可以說研製長征九號運載火箭的關鍵技術已掌握。
至於載人登月所需的其他技術,比如深空測控技術對於中國早已不是難題,早早建成的深空探測網測控5億公里的火星一點問題沒有,還有太空交會對接技術(也適用於環月軌道對接)、軟著陸月球技術、太空出艙技術(包括出艙登陸月面)、艙外宇航服技術(適用於月面)、月面起飛技術(將要在嫦娥五號取樣返回上進行印證,但隨著長五復飛的推遲,嫦娥五號肯定也會推遲)、再生生保技術、軌道設計技術、再入返回技術、新一代多用途多功能載人飛船(目前進展順利)及登月艙設計技術等等,中國均已掌握或正在掌握,目前缺的是綜合測試。所有的這些就是中國載人登月的技術基礎。
還有另一條思路――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也許能夠完成載人登月受美國SpaceX公司的獵鷹重型運載火箭捆綁技術的啟發,中國現在正在研製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它就是在長五、長六、長七技術基礎上,採用將三個5米直徑芯級直接捆綁而成,這樣設計能夠利用現有成熟技術,節省研發時間,合理規避技術風險,降低研發費用。傳統火箭大多采用各芯級串聯或加助推的串並聯結構,每一級都要單獨重新研製,助推器也大大小於主芯級,沒有互換性,研製費時費力,總體技術也極為複雜。而新一代火箭採用的捆綁技術是將三個相同的芯級火箭(已經成熟的火箭)直接捆綁並聯,中間的芯級再加一到二級即可,這樣不用再單獨研製主芯級,所需技術大大降低。但這種設計的前提也是需要可靠的發動機,因為捆綁方式的缺點是一級發動機數量過多,一旦一側發動機出故障,會使火箭飛行偏移,所以這種火箭會有一些技術去解決,比如採用推進劑貯箱交叉供應推進劑,使火箭左右平衡。這些技術對於我們中國不是難事,關鍵是要研發出高水平的發動機。
新一代載人火箭設計長90米,起飛推力2000噸,近地軌道能力70多噸,超過美獵鷹重型火箭的63噸,地月轉移軌道能力25噸,用於未來載人月球探測過程中環月、繞月、登月的演示驗證和飛行任務。2019年是關鍵技術攻關年,預計2025年前研製成功。這枚火箭具有一定的載人登月能力。
在推出新一代載人火箭的同時,中國也積極推出新一代載人飛船,該飛船人貨兩用,分深空和近地兩個版本,其中深空版可用於載人登月甚至火星。目前研製工作有序展開,其中返回艙設計為錐形,正在進行大型地面試驗,它的縮比版2016年6月25日曾隨長征七號遨遊太空併成功回收。
目前中國為探測月球還正在做什麼?有關專家在今年的很多場合透露中國正在積極規劃探月四期,共計劃發射嫦娥六號、七號和八號三個月球探測器,提前驗證有關技術,比如說在月球就地取材驗證3D列印技術,為在10年內實現短期有人照料的月球科研站作準備,這些探測器任務2030年前全部完成。從這些時間點可以看出中國的探月路線圖,從2019年到2030年還有11年的時間,航天局長說10年內實現華人的載人登月還算靠譜。長征九號運載火箭和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到時可以組合發射,共同完成華人的月球科研基地建設。單獨發射可實現載人登月,到2025年時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如果研製成功,用它進行載人登月演示甚至登月也不是不可能,大家瞧好吧。
-
7 # 太空伊卡洛斯
中國目前正在進行的是探月工程,即嫦娥工程。根據嫦娥工程的規劃,主要涉及到繞、落、回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由不同的航天器實現,繞月就是嫦娥1號,落月就是嫦娥3號,在月面軟著陸,然後是嫦娥4號還完成了月球背面著落,堪稱錦上添花。
可以看出,目前嫦娥工程已經完成了落月的階段,而且效果還非常不錯,下一步就是實現從月面返回。這個階段需要嫦娥5號實現,預計在今年年底,中國航天將發射嫦娥5號探測器,從月面採集樣本之後返回地面。
嫦娥5號也是關鍵一戰,涉及到返回的過程,美蘇當年在從月面返回地球上花了不少功夫。嫦娥6號任務還在規劃中,有可能是在月球南極進行取樣,這要根據嫦娥5號任務完成的情況而定。根據國家航天局的訊息,嫦娥8號任務還是無人探測,因此我們在2025年前是不太可能落實載人登月。那麼載人登月的最有可能時間應該是在2030年之後,使用長征9號火箭,運載能力在100噸以上,遠超目前長征5號的25噸運力。
所以要實現載人登月,首先要完成無人月面返回,同時擁有大推力火箭,後者的研發難度較大,但一定能夠在2030年前完成。中國航天員登上月球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美歐俄均不太可能與中國聯合登月,所以自力更生還要長期執行下去,就如那句話: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換到登月上也是如此。
-
8 # 趙寬心
中國宇航員步美后塵50年後登月沒有意義,投入浪費,不進行人員進入月球開發為好,把資金用在宇宙通訊,資源 氣象眾多領域,為民用軍用眾多領域開發創新有實際意義的領域。
-
9 # 富足安逸
我覺得載人登月之前,我們還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做。比如把可以組建月球基地的機器人送上去。相比於脆弱的人類,機器人在月球上有更大的優勢。研究出更先進的機器人,更有實際意義。等月球基地建設完成。載人登月技術成熟可靠在送人上去。不是更好嗎?
回覆列表
中國探月工程目前已經實現了探測器月球正面和背面的著陸探測,根據探月工程辦公室釋出的資訊,中國將在2019年底發射嫦娥五號,實現採集月壤並帶回地球,這將是對登月探測器返回地球技術的驗證,如果成功降為載人登月打下堅實基礎。再加上中國將於2020-2022年建成的空間站,我相信中國的載人登月將在未來5-10年內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