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新晃毛毛

    現在的農村老人,多數都是從解放後過著苦日子過來的。他們年輕的時候經歷了太多的苦難,種田為了吃飽飯是他們追求的目標。從而養成了堅苦樸素,勤勞的作風。

    隨著國家發展,科技的發展。現有的各種作物都是高產量的,在農村只要種上很少的面積就能夠自己自足。但從那個年代走到現在的農村人依然沒有放棄勤勞耕作的習慣,就算面對兒女的千叮嚀萬囑咐不要種了。他們依然會選擇不放棄。

    其實現在很多農村老人都不需要勞累了的,而且生活條件較好的也不少。但他們捨不得放棄曾經耕耘過一輩子的土地,那些土地是他們這一生得以生存根基。對那些土地懷有深厚的感情,就像對待自己的衣食父母一樣不忍放棄。

    面對這樣的一片土地,大多數農村的老人選擇了活到老幹到幹不動為止,一生都這樣勞累!

  • 2 # 瑤鄉石傅

    農村老人活到老幹到老,這個問題確實很無奈

    1.老農民沒有退休金。60歲後每個月只有120塊養老金,試問現在120塊能買到怎麼,肉更不說了,買米免強夠吃。

    2.農村老人子女有岀息,生活不愁也不會停下不幹,因為過貫了勤儉持家,永遠都為子女操勞。

    3.農村老人普遍都文化低,一生都為生計操勞,哪裡會像城裡人退休後去旅遊.享受生活

    隨著社會的進步,生活的提高。農村都建起了很多的文化站,以後農村的老人生活也會豐富起來共同享受社會進步的果實。

  • 3 # 想回鄉的老楊

    農村老人活到老幹到老的原因如下:

    1.農民不像城市居民,到老了後沒有退休金。在我老家60歲後每個月只有80元養老金,80元只夠買米吃,其他的開支就只有靠自己勞動來掙,到不能勞動了,就只有靠子女來養了,所以,他們勞動實屬無奈。

    2.農村老人子女有岀息,生活不愁的,也不會停下來不幹,因為他們過貫了勤儉持家的生活,永遠都為子女操勞,不願拖累子女。自己養活自己,活得自在。

    3.農村老人普遍文化程度較低,一生都為生計操勞,勤勞,吃苦慣了,不像城裡人會享受生活,退休後,參加跳舞,旅遊,打牌等娛樂活動。

    當然,隨著社會的進步,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思想觀念的改變,現在很多農村都建起了很多的文化站,相信以後農村的老人生活也會豐富多彩起來,不需要活到老,幹到老了。

  • 4 # 西木花屋

    對於農村老人活到老幹到老,一生勞累,我說說我的看法:

    農村的老人一輩子辛勞,他們經歷過物質最匱乏的時候,那時候家裡兄弟姐妹多,吃不飽穿不暖,從小到大就懂得糧食來之不易,要吃飽飯就要辛苦勞作 ,他們已經養成了習慣,哪怕女子有條件讓他們去城裡享福,他們也不習慣,還是喜歡在農村 種種菜,養養雞…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在農村不勞作就沒有收入來源,沒有退休工資,孩子們也都是在家務農或者外出打工填補家用 要養孩子等等開支,而老人只有勞作才能養活自己,減輕自家孩子的負擔 ,老人一輩子為子女操勞。像很多老人去世前一直勞作,有的種菜去賣,能多攢點錢給孩子們,一輩子辛勞,一輩子自食其力,一輩子都對子孫後代的愛。

    勞動最光榮!

  • 5 # 江湖本無刀

    1、困難時期,大背景,農村就是勞累大本營。

    2、大變革時期,生活有所改善,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的命運沒有改變。土地承包到戶,鎖住農民身份鎖鏈沒有變。

    3、農業流動人口擁向城市,農村大本營性質沒變。過去養家餬口,變成現在看家守地。

    4、農民沒有養老保障,全靠一雙手的性質沒有改變。吃苦耐勞,日出而作,日落而歇,只能解決溫飽的經濟政策沒變。

    5、農民不吃苦,難道讓工人和知識分子吃苦。社會痛苦的分擔身份沒變。

    6、關心農業,關愛農民,老百姓,低下身子到抬起頭來,任重道遠。

  • 6 # 農人莫小道

    面對於這個問題來說,農村裡面有哪幾個老人,不是一生都在勞累,一直勞作到自己不能夠勞作為止的。

    農村裡面的農民,知道什麼叫享受,但是自己沒有真正的去享受這些生活。

    活到老幹到老。

    可能你認為農村裡面有這麼一句話,活到老學到老,但是真正對於農民來說應該是活到老幹到老。

    因為農村裡面的農民,總的來說是閒不住,如果說你說讓農民不耕田種地。他們真的還閒不住,因為他們深深知道,勞動才有收穫,收穫才能夠維持生活,所以基於這個情況之下,他們不斷勞動,不斷的幹活,這也是一個常見的事情。

    目前在農村裡面來說,七八十歲的老人,只要身體硬朗,一眼在幹活多多少少都會種田種地。

    所以我們認為農村裡面的現狀狀態就是這個樣子,不斷的幹活,不斷的幹活,讓自己的生活得到不斷的磨練,身體也在幹活當中,健康持續下去。

    不幹活吃什麼?

    農村裡面,農民的收入是非常薄弱的,所以只能夠透過不停的幹活,不停的耕田種地獲取收入。

    所以在農村裡面如果不幹活,基本上等於吃空餉。那麼都是吃自己老本的時候,農村裡面的農民基本上沒有什麼錢,所以基於這個情況來看,如果都把老本給吃了,那麼這種情況怎麼辦?

    只能等死嗎?所以不甘心等死的農民,只有透過不停的幹活,不停的幹活才能夠讓自己的生活持續下去。

    其實說真的一句話,如果農民不幹活他們吃什麼,他們沒有退休金,沒有養老保險沒有國家剝下來的糧食或者說給的福利。

    他們不幹活,只當等死,如果不甘心等死的,那就只有透過不停的幹活。

  • 7 # 農野阿濤

    很榮幸同大家分享我的看法。

    我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農村人,村裡還能見到不少老人仍下地幹活。我覺主要原因有三。

    一、對於一些生活不富禍的老人而言,他們多是為了生濟,因為子女不孝或過得不如人意,幾乎沒給老人供養,迫於生活壓力,他們只能種地自給自足,不過這隻佔極少數人,如今中國即將全面脫貧,奔赴小康,政府給予的補帖也是即為優厚的,可以極大減輕他們的生活壓力,這之中也包括一些無兒無女的孤獨老人。

    二、大多數老人生活的年代都比較貧苦,他們那一代人的窮苦日子過多了,普遍的能吃苦耐勞,長期的勞作使之逐漸養成了習慣,勤勞早已刻入骨髓,如果不做點事,他們反而覺得不自在。而且他們深知美好生活來之不易,比現在的年輕人更懂得珍惜。

    我家裡也有七十多的老人,並不是我們年輕的不給贍養費,給他們錢他們捨不得花,給他們買吃的他們也捨不得吃,讓別下地了他們總說地荒了太可惜。他們並不缺衣少食,但仍要下地,說到底還是一個“惜”字。這是一年代人與一代人之間思想客唸的差異,我們只能說懂得珍借是一種傳統美德,值得年輕人學習。

    三、有些老人能活致百歲定有原因,長期的鍛鍊確實能增強體魄,農村不比城市,沒有專門的健身場所,村裡的老人為強健體魄決然選作勞作,作為健身之措,如此既強了體質,又收了作物,一舉兩得。活到老,動到老,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值得提倡。

    但作為子女,對老人最主要的還是關心與陪伴,畢竟老人上了年紀,身體大如前,儘量還是勸說不要下地,相當地可以為其推薦一些更為安全有效的養生之道。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無老便無小,家中有老人的朋友還是常回家看看,別讓你的老父母感到孤獨!此話送給那些在外打工的農村朋友。

  • 8 # 鄉村九月77392

    其實最苦的就是農村老人,他們沒有退休金。近些年,60以上老人才僅有每人每月60多元的養老金。

    這點錢對於農村老人來說是遠遠不夠的。

    特別是一些上了年歲的老人,年輕時由於勞累過度,身體或多或少都留下一點毛病,更別說大病了。

    儘管他們年齡大了,為了不給孩子添負擔,他們能幹的儘量不閒著,,多少掙點生活費。

    希望國家多關心一下農村老人,讓他們老有所依,不要那麼勞累了

  • 9 # 漆樹壩土蜂蜜

    因為從小生長在農村,就知道要靠勤勞,才能豐衣足食。不囤積點糧食,生怕一遇到災荒,就餓肚子,這是老一輩人經歷過的。再說他們也擔心生活沒保障,僅靠那點養老金,是微不足道的。有兒女們孝順的呢還好,不愁吃穿,但他們也閒不住,還是要幹活。有個別對父母不聞不問的呢,老人們更加要幹活,生怕沒了生活來源。農村裡確確實實存在這種情況。總之,農民的淳樸精神一直延續著。

  • 10 # 久邦三輪車

    農村的老人一輩子辛勞,他們經歷過物質最匱乏的時候,那時候家裡兄弟姐妹多,吃不飽穿不暖,從小到大就懂得糧食來之不易,要吃飽飯就要辛苦勞作 ,他們已經養成了習慣,哪怕女子有條件讓他們去城裡享福,他們也不習慣,還是喜歡在農村 種種菜,養養雞…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在農村不勞作就沒有收入來源,沒有退休工資,孩子們也都是在家務農或者外出打工填補家用 要養孩子等等開支,而老人只有勞作才能養活自己,減輕自家孩子的負擔 ,老人一輩子為子女操勞。像很多老人去世前一直勞作,有的種菜去賣,能多攢點錢給孩子們,一輩子辛勞,一輩子自食其力,一輩子都對子孫後代的愛。

  • 11 # 糊塗人0

    本身就是,但是我覺得她們也是樂在其中!離開了莊稼地,就像是迷失了方向,沒了依靠。前兩天回老家,幫老母親弄花生,七十多歲了,比我們幹活還快呢!我納悶呢,就問母親,是什麼動力使你們這麼愛幹活呀?母親說,你們讓我去市裡住,我悶死了,出門車多人多,空氣也不好,一天不活動,飯都吃不下。你看俺在地裡多好,敞亮,透氣好,乾點活,回來吃的多,更壯實!細想一下吧,也是,隨她吧,怎麼開心怎麼來吧,無非做兒女的經常回家看看唄!

  • 12 # 藍天白雲149086980

    不是感覺,而是事實。

    付出多,回報少。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命運註定這樣往下跑。

    呼天不應,叫地不靈。只要幹不死,就要往死幹。

  • 13 # 球球媽的紀錄記

    相比於以前,這幾年農村也開始有老年補助了,每月少則百十塊,多則一二百,可農民並沒有因為有了這些補助就不找活兒幹了。相反的,雖說這個年紀不好找活兒了,農民卻總是百般打聽,大有不找到份工作不罷休的陣勢。在農村,活到老,幹到老是常態,勞逸結合對農民而言根本不存在。為什麼農民越老反而覺得壓力越大呢?

    1、身體一日不如一日

    很多農民過了60歲,很忌諱提醫院,一般情況下也不會主動去做體檢,原因很簡單,一來怕花錢,二來農民心裡其實清楚,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已經一日不如一日了。但回過頭來看看,兒子現在上有老,下有小,被生活壓得喘不過來氣,自顧不暇,根本顧不過來自己。孫子吧,尚小,很多還被留在了農村老家,於是農民不得不照看完兒子照看孫子。為了真到那天不拖累子女,所以趁著身體還勉強能撐著,多幹一天算一天。

    對農民來說,想找工作也簡單,但前提是必須在年齡是有優勢,因為但凡是需要下大力氣的活兒,一般都是農民來幹。但到了60歲的年紀,這個優勢早就不在了,到建築工地上找活兒,別人睜眼都不瞧一下。在我們這,很多上了點年紀的農民,想找一份保安的工作,還要到處託人找關係才可能有機會。至於說種地,就更別提了,基本上是指望不上了。所以農民到了這個年紀,生活來源就開始缺乏了,壓力自然也就大了。

    3、養老本遙遙無期

    在我們這,有一種說法,那就是攢養老本。大致就是說等孩子成家後,農民再賺到錢就可以攢下來了,用作以後自身的養老,這些錢就是養老本。很多地方的農民都有攢養老本的心願,但事與願違的是,農民會發現養老本總是遙遙無期。一來掙得就不多,還要幫子孫分擔,二來農村現在應酬也多了,隨便的應酬一次,沒個一二百也下不來,耽誤著耽誤著,已經年過60了,但不攢又不行,所以根本顧不上什麼勞逸結合,只能一直幹。

  • 14 # 昕格格1973

    因為農村老人沒有退休金,沒有醫保,沒有存款,所以只要能幹就得幹,不然生活沒有保障,靠兒女,兒女也生活的很緊張,孩子上學,平時開支,自己都顧不過來,沒有更多的錢貼補父母,農村老人養老是個大難題。

  • 15 # 鄉春

    我就是農村的,農村人要種地,要施肥,要鋤草,要梨地,要播種,還要打農藥,地裡的活很多,像我們家種的有芝麻,有花生,有玉米,有紅薯,有高粱,有穀子,還有很多菜,現在正是秋收的季節,我們家才收了玉米,和芝麻,鄰居的有的都還沒收,我媽和我爸農忙時節都是天不亮都起來做飯,吃了飯就去地裡忙了,在農村種地地裡的事多,就比如現在我們的玉米收了,回來還要找機器切玉米杆,還要犁地,施肥,再播種小麥,播種了小麥還要澆地,地裡的活好像一直都做不完,我爺爺和我奶奶都是農村人,就是活到老幹到老,做農民真的是好辛苦,做農活的時候都是頂著大太陽,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豆大的汗珠落在地下,做農民真的是太累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初中畢業上職業學校有前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