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這主要是因為列強各自希望從中國獲得的東西不一樣所致——對於日、俄兩國而言:最想要的其實就是直接瓜分中國的土地,這是因為日本國土狹小、資源匱乏,國內市場有限,迫切需要對外擴張以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沙俄雖然本身疆域遼闊,但絕大部分領土位於高緯度地區,氣候嚴寒,天然不適合工農業發展,而且沙俄缺乏優良出海口,這使沙俄的對外擴張和貿易大受影響,所以也迫切希望瓜分中國的領土以壯大自身。另外這兩國都是中國的鄰國,具有向中國擴張的地利優勢。

    英國就完全不一樣了:大英帝國的殖民地遍及全球,事實上英國的殖民擴張已經達到飽和狀態——隨著殖民地和本土的地緣距離日益疏遠,英國對殖民地的管控難度也越來越大。這意味著英國不得不花費大量資金用於殖民地的治安維穩和開發建設,同時還必須在殖民地駐兵以防別的列強覬覦,這就導致英國財力和軍力的分散。八國聯軍侵華時期的大英帝國實際上已不再具有稱霸全球的絕對優勢,雖然就綜合國力而言:英國依然是世界霸主,但其實已經再走下坡路,美、德等國正在強勢追趕。在這樣的局面下英國繼續擴張殖民地實際上已經是成本大於收入,而且財力和軍力的長期分散會使英國在面對美、德等新興大國時甚至難以保證本土的安全。所以英國並不打算在中國進一步擴張殖民地,只要中國開放貿易並作為英國的勢力範圍即可。

    英國不僅自己不打算在中國擴張殖民地,而且也反對列強瓜分中國,這可不是因為對華人民的同情,而是完完全全出自英國自身利益的考量:既然英國自己無意在中國進一步擴張殖民地,那麼如果列強瓜分了中國對英國而言有何好處呢?相反如果列強瓜分中國後在自己佔領的地區構建貿易壁壘將對大英帝國的商品傾銷構成極大的麻煩。如果列強瓜分中國必定是距離中國最近且對中國領土野心最大的日、俄兩國獲益最多,這實際上是給英國樹立了兩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對正處於衰敗期的英國霸權有害無益。

  • 2 # 萬歲1148858845

    思考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明白英國在歐洲列強中的實際地位與一貫的政策目的!英國事實上是歐洲事物的離岸平衡手,為了自己的安全與利益英國無論在歐洲執行任何政策,他的根本目的都是保持歐洲至少有兩個或者幾個大國互相制衡,避免一國獨大威脅英國,這也是英國瘋狂七次拼湊反法國拿破崙同盟的原因!同樣英國在殖民政策中也體現了這點,既在保證英國利益的前提下必須平衡列強利益,而中國過於龐大,利益關係錯綜複雜(看看我們華人最熟悉的形勢圖就明白了)幾乎所有列強都有在華利益,可以說其複雜性已經遠遠超出英國的平衡能力,而且歐洲的法國德國,英國德國的矛盾正在日益尖銳,遠東的日本俄羅斯圍繞東北,北韓也矛盾重重,戰雲密佈,在這種的情況下實際上瓜分中國完全沒有現實基礎

  • 3 # 史之策

    國家就像是商人一樣,都是無利不起早的存在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在壓迫之下,清政府簽定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按照每個華人交一兩的罰款,最後要求賠款白銀四億五千萬兩。

    其實當時侵略中國的不止八個國家,還有英國所“領導”的幾個殖民地。比如英屬印度,英屬澳洲。按照這些國家的尿性,打敗一個國家,不瓜分點土地都說不過去。然而“分蛋糕”的階段裡面,英國卻是叫的最響的。

    英國號稱是日不落帝國,對於殖民地好處,他可謂是深有體會。然而英國不願意,是因為完整的中國,要比被分裂的可以撈更多的錢。英國算是第一個開啟中國大門的人,他一開始也是像之前模式,往中國出售他們的貨品。但是我“天朝上國”什麼都是自給自足,他們東西我們不需要。

    為了從中國這片滿地都是黃金的地方撈走錢財,開始向中國出售鴉片。先到先得的優勢,讓英國掌握了當時中國百分之七八十的市場。更是掌握了90%的航運。而英國所有的貿易當中,鴉片更是佔據60%。

    鴉片生意可謂是一本萬利,但凡吸食一次就無法控制。平時根本不用推銷,就會有人傾家蕩產也來吸食。倘若中國被瓜分,英國就無法肆無忌憚的推銷鴉片。而且當時美國的棉紡織產業,也有很大一部分傾銷中國。這兩個帶頭大哥不點頭,誰敢伸爪子?

    4.8億賠款,加上利息共計9.8億,分39年還清。其實在清朝滅亡不久,這些還款就被各個國家停止了。但是附加了很多要求,比如說還款必須用於教育事業。還資助一大批人赴美留學,清華大學就是在這個時期建立。

    然而西方列強真的有這麼好心嗎?在一些陰謀論看來。西方列強是想用文化入侵,先用西方思想“同化”上層知識分子。用文化入侵拉近中國與西方列強的距離,讓我們從心理上認同他們的文化。無論真假與否,我們都要小心提防。

  • 4 # 麥小野

    因為英國要的不是土地,而是貿易。

    英國曆史上有一個著名的首相,叫做巴麥尊,他曾經拒絕在非洲阿比西尼亞建立殖民地,他這樣說道:

    我們想要的是貿易,土地對貿易來說,不是必須的。

    巴麥尊就是對大清朝發動鴉片戰爭時期的英國首相。

    所以,兩次鴉片戰爭,英國主要的要求,就是通商口岸和賠款,地盤他似乎真的並不太在意。

    英國和大清朝打打談談,折騰了那麼久,也只是要了個香港,而且在當時,香港對大清朝來說,並不是很重要的一個地方。

    這也是為啥京師都佔領了,皇帝都趕跑了,但是,英國最後也沒有逼迫大清,割出多少地盤出來。

    再看八國聯軍侵略戰爭,英國反對瓜分大清朝,也是這個原因。

    如果任由八個國家瓜分大清,各自為政,反而不利於英國進行貿易往來,反而,保持大清朝的統一,卻能保證了英國對大清貿易的正常進行。

    英國甚至擔心大清朝垮臺,影響自由貿易,而不得不經常進行幫扶援助。

    而且我們還能發現,英國每次主動去找大清朝的麻煩,背後的原因都是大清皇帝對英國提出的自由貿易冷漠對待和不屑一顧。

    於是,英國就透過戰爭,逼你和他們做生意,開啟貿易港口,也就是通商口岸。

    這是一種用傳統的武力侵略方式,來實現超前的帝國貿易霸權的目的。

    當然,這種“超前”,針對的是大清、日本、沙俄這樣的傳統思維來說的。

    總之,就是一句話,我們要的不是地盤,而是貿易,有貿易就有利益,這種比地盤帶來的更大,耗費的成本更低。

    說到這裡,我們還可以多聊幾句。

    比著英國殖民擴張的貿易需求,那些後來趕上的暴發戶們,境界顯然要低很多。

    比如沙俄,前後從我們這裡割走了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再看日本,恨不得整個吞掉我們,他們腦子裡面充斥的都是地盤思維。

    貿易是越做越靈活,地盤是越管越吃力。

    殖民地的控制成本是很高的,尤其是世界歷史發展到民族主義日漸覺醒的近現代時期,去別人家裡充當家長,難度越來越大。

    亞當斯密就說過這樣的話:

    殖民地是一個代價昂貴的負擔。

    所以,我們能夠看到,當初的日不落帝國,殖民地遍佈全世界的英國,到最後反而主動退出了大部分地盤上的殖民統治。

    他們的底線,只是需要保證自治政府是親英的,這樣就可以保證自由貿易的繼續進行。

    反觀日本,眼裡除了地盤還是地盤,二戰時期,為了東南亞那點殖民地,不惜與美國開戰。(當然,也有美國禁運石油的原因)

    然而,讓日本想不到的是,正是他日思夜想、拿國運去拼的殖民地,二戰結束後,卻被英美法們一個個主動給扔掉了。

    想必那個時候,日本也是哭笑不得,早知現在何必當初呢?

    好,聊到這裡,你可能會有一個疑問,既然英國要的是貿易,而不是地盤,那麼,為什麼英國會成為日不落帝國,殖民地遍佈地球每一個角落呢?

    這個話題說來就扯的遠了,我長話短說。

    英國殖民擴張和西班牙、葡萄牙不同,後者是以國家為主題,拿著皇家的錢,聽著皇家的命令,做的是替國家圈地的工作。

    英國當時財力有限,沒錢去資助遠洋殖民地的探險和開發,所以更多的是授權給個體去做。

    你去搞吧,搞來的大部分都歸你,我只是收取作為宗主國該收的那一部分。

    也就是說,英國把海外探索和殖民擴張給“私有化”了,也就是我們比較熟悉的自主經營、自負盈虧

    英國政府給出一份“皇家特許證書”,引來無數冒險家分散去全球探險開發。

    而且,冒險家們搞到一塊殖民地,不是把當地資源洗劫一空,搬回國家,而是做可持續性的開發,因為這是他們自己的事業。

    美國當初就是這麼來的。

    後來,英國想給美國殖民地加稅,那些殖民地所有者不幹了。

    因為,早就說好的,這個地方名義上是你的,都是英國殖民地,但是所有權卻是冒險家們的。

    殖民者利益和宗主國利益的碰撞,矛盾不斷激化,最後爆發了美國獨立戰爭

    英國本土離美國太遠,打不過殖民地,於是,美國實現獨立,才有了後來的美國。

    但是,英國後來發現,雖然沒有了美國殖民地,但是貿易往來卻有增無減。

    英國隨之更加意識到,原來相比地盤,貿易才是利益的源泉。

    後來,英國對殖民地的認識越加開放,這更加激勵殖民者對殖民地的開發熱情,但是這些殖民地的宗主國卻都是英國。

    這就可以理解,為什麼英國重視的是貿易,而不是地盤,但是英國殖民地卻仍然遍佈全球的原因了。

    其實,看地緣形態,看發展優勢,日本是最有機會成為第二個英國:發展海洋貿易,做一個強大的貿易國家。

    但是,暴發戶出身的日本,按耐不住壓抑已久的侵略野心,非要去發動侵略戰爭,捨本求末。

    唉,真是鼠目寸光啊!

  • 5 # 書誤人生

    這可不是英國對華友善。因為當時一個軟弱貧窮落後“完整”的中國符合英國的長遠利益,英國想透過開展長期不對稱貿易從中國獲取鉅額穩定的商業利潤,因而對佔領地盤興趣不大。

    英國侵華這麼多年,只佔領了一個香港,兩次鴉片戰爭也主要是讓中國開放更多的通商口岸和獲取經濟特權,讓中國增加賠款。沒有佔領更多的地盤。

    英國反對各列強瓜分中國,主要是如果中國被瓜分,只能是“喂肥”了一個個列強,不但實現不了英國的長遠經濟利益,還間接地給英國樹立“培養”了一個個對手。

    不僅英國,連美國也和英國一樣,對瓜分中國不敢興趣,他們實際上是在“下一盤很大的棋”。並非對中國友善。

  • 6 # 人類文明史鑑

    八國聯軍侵華以後,英國確實帶頭反對瓜分中國,並不是英華人對我們有多好,或者是英華人良心發現,而是英國的殖民模式和日本,俄國的殖民模式擁有根本區別,從而導致了英國反對中國被瓜分,這兩種模式也給日後帶來了兩種或者是三種不同的結果。

    對於英國和法國而言,他們確實想要殖民地,確實想要在中國建立自己的勢力範圍,但是他們希望這種勢力範圍是在一個統一市場的條件下去保證的,他們更希望做生意,更希望在此地掘取壟斷性的經濟利益,他們更多的是劃定一個特定的區域和範圍。在行政上,在經濟上自己主導,但是在主權上,在軍事上仍然由清政府發揮自己的作用。

    當然,這種模式做得最好的是美國,美國不僅不在相關地區劃出一個勢力範圍,甚至完全希望中國的主權和經濟市場真正統一,美國透過資本,意識形態,科技和美國商品真正佔領整個市場,可以說野心是很大的,但是至少不涉及到被普通民眾直接察覺到的霸權,在列強都想瓜分領土的情況之下,確實會贏得很多人的好感,不論朝野。

    而另一種殖民模式,就像日本和俄國,他們的資本,商品等等一些市場方面的東西,根本無法與英國,法國和美國相提並論,他們在這種邏輯殖民之下是不可能擴大自己的殖民利益的,他們用最簡單粗暴也是最傳統的殖民方式,那就是侵佔這一國家的國土,並且要求你承認簽訂條約,不僅能夠擴大自己的邊界,而且與土地有聯絡的人口生產力,市場完全歸我所有,包括自然資源。

    當然,俄國和日本也有自己的不同邏輯,對於俄國而言,想建立一個黃俄羅斯,出海口,但是並不打算滅掉這個東方國家,而對於日本來講,由於處於同一文明圈,並且必然要分出一個東亞老大和老二,所以日本更多的是在佔領相關地區以後真正滅掉這個國家,但是兩者的基本邏輯都是透過對土地的佔領,對於國土的瓜分以達到自己的殖民目的,如果俄國和日本這麼做,並且做成功了,那麼對於英國,法國和美國謀求大統一市場上的壟斷利潤而言是不可接受的,也觸及到了他們的根本利益,所以他們希望依然有清政府保證整個國家的經濟和政治,至少是行政上的統一,以此作為自己的大平臺,獲取壟斷利潤。

    當然,日本在最後一次戰爭中戰敗了,所有的海外利益都物歸原主,至少表面上是如此,但是俄國變成了蘇聯,早前殖民沒有吐出來一寸,而是成為了當下俄羅斯的領土面積。在很多地區,其實這兩種殖民模式都存在,從而也造成了兩種最終的結果,歐美國家的殖民地,最終大多都獨立了,雖然在經濟上還有很多依賴,但至少在政治上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而且他們也並不與自己曾經的殖民國有各種深刻的矛盾。

    雙方依然進行著外交和經濟上的合作,而俄羅斯和日本這種領土吞併的殖民,殖民和被殖民的關係,往往都是剛性矛盾的,雙方之間的民間仇恨和各種社會問題都會長期存在,除非像俄羅斯一樣永遠把曾經的殖民地作為自己的國土,並且進行人種改造完全掌控這一地區,日本是這麼做過,但可惜戰敗了。

  • 7 # 靜夜史

    因為英國是宅心仁厚、大公無私的好人。

    真的是這樣嗎?當然真的不是。

    120年前的1900年,可謂中華民族災難最為深重的一年。因為就在這一年,英俄日法意美德奧組成的八國聯軍,對清朝發動了大規模侵略,在中華大地上再度製造了罄竹難書的罪行。

    而當這些趾高氣揚的侵略者取得了侵華真正的勝利後,如何處置清朝,即瓜分戰利品的問題就提上了日程。

    由於當時的清朝在八國聯軍的侵略下早已千瘡百孔、搖搖欲墜甚至名存實亡,所以基本上是任人宰割的尷尬局面。

    然而面對這樣的清朝,列強卻突然大發慈悲,尤其是當時的世界霸主英國,更是帶頭反對瓜分中國,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1、力不從心

    這也是英國的內心寫照,雖然八國聯軍殺向北京勢如破竹,但所謂“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難”,想要統治4億人口的清帝國,區區幾萬人根本就是滄海一粟。

    要知道,雖然清朝在列強的輪番侵略中風雨飄搖,尤其是在沙俄的強取豪奪中喪城失地,但此時的清朝依然擁有1100多萬平方公里的廣闊國土,比整個歐洲都要大,而且清朝擁有民族眾多的4億多人,根本就不是列強能夠駕馭的。雖然八國聯軍侵華時民眾“扶梯者眾”,但想讓深受專制制度統治的民眾認外華人當祖宗,他們是辦不到的。

    所以,留著清朝當代理人是最優方案。畢竟清朝不僅是當時的唯一合法政府,更是士紳階層公認的共主,更能以低成本為列強的強取豪奪攫取利益。

    而清朝作為少數民族王朝,為維護統治,願意出讓更多權益,這自然符合列強尤其是英國的利益,所以英國不同意肢解清朝。

    2、得不償失

    雖然列強來自五湖四海,但是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目標,那就是從清朝身上攫取更多利益。

    但如果別人能比自己得到更多,那麼英國自然是不樂意的。尤其是瓜分這事,英倫三島距離清朝萬里之遙,而沙俄卻是近在咫尺,日本更是一衣帶水,如果英國參與瓜分,那麼最大的得利者必然是俄日。這不僅便宜了這兩個噬土成性的國家,更會讓它們因瓜分清朝而實力大增,這自然是英國不願意看到的。

    所以,英國不僅不主張瓜分清朝,還在1902年與日本結盟,鼓動日本挑戰沙俄。透過日俄戰爭將沙俄打得一敗塗地,迫使沙俄退出東北,“黃俄羅斯”計劃也由此流產。

    從1840年發動鴉片戰爭以來,英國奪佔了香港,觸角伸向了長江流域,但對於英國而言,拿下清朝這個原料市場和商品傾銷產地無疑是主要目標。

    畢竟作為殖民地面積達3300多萬平方公里的日不落帝國,英國的殖民地已經足夠大,它需要的,無疑比土地更重要,所以英國最終選擇了“保全”清朝,這不是善心大發,而是為了英國的更高利益。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8 # 史海泛舟擺渡人

    八國聯軍攻克北京後,列強們針對如何處理中國的問題,進行了十分激烈的爭論。因為日本和俄國距離中國比較近,日本和俄國都希望列強能夠瓜分中國,這樣一來日本和俄國就能夠擴張一大片的領土。而英國和美國則希望列強能夠保持中國領土的完整性,因為只有中國處於統一的狀態下,英美等國才能夠透過貿易獲得更大的好處。

    日俄都有擴張的野心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沙俄就透過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強迫清王朝割讓了150多萬平方千米的土地。然而沙俄並不滿足於在東北和西北的擴張,在十九世紀末期,沙俄製定了黃俄羅斯計劃,計劃將內蒙古和東北地區吞併。

    在沙俄製定黃俄羅斯計劃的同時,日本也制定了臭名昭著的大陸計劃。日本的大陸計劃和沙俄的黃俄羅斯計劃存在一定的利益衝突,不過在瓜分中國的問題上,日本和沙俄都表現得非常積極。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爆發後,沙俄便急不可耐的佔領了東北,日本也準備摩拳擦掌,跟沙俄爭奪東北的利益。

    英美希望貿易擴張

    英國在世界上擁有大範圍的殖民地,瓜分中國對於英國來說只是畫蛇添足。而且英國的很多海外殖民地都已經淪為了大英帝國的負擔,英國原有的殖民地都無法保全,根本沒有餘力瓜分中國。

    美國從建國開始,就不太重視殖民地的發展。對於美國來說,透過商業貿易來掠奪財富,要比佔領一塊殖民地更加的有利可圖。在十九世紀中後期,美國就提出了“機會均等”的口號,希望列強能夠透過商業貿易“公平”的獲取利潤。因此對於英國和美國來說,透過貿易掠奪的方式來剝削清朝,要比瓜分中國更加合適。

    世界霸主的話語權更強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時期,英國是世界頭號強國,當之無愧的世界霸主。美國是世界頭號經濟大國,在貿易方面具有絕對的優勢。雖然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英美兩國曾經大打出手,但是在十九世紀末期,英美兩國已經成為了共同進退的盟友。

    在是否瓜分中國的問題上,英美兩國和日俄兩國發生了激烈的爭議。由於英國和美國的實力更強,特別是英國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世界霸主,日本和俄國最終同意了英國的建議,沒有讓清王朝割地,只是向清王朝索要了鉅額戰爭賠款。

    總結

    英國不允許列強瓜分中國,主要是為了自身的利益。英國希望透過貿易手段來掠奪資源,只有中國處於完整的狀態下,英國才能夠獲取最多的利益。當然英國反對瓜分日俄瓜分中國的建議,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確實有很大的幫助。如果中國被八國聯軍瓜分佔領,未來再想要統一肯定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窩闊臺不死,拔都能否拿下整個中西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