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學重口味
-
2 # 高個兒12
不是的,黑洞輻射是斯蒂芬霍金髮現的理論,把量子漲落運用到黑洞的史瓦西半徑邊緣時,會發現由於“零點能”或者說“量子漲落”產生的粒子和虛粒子會向不同方向運動,虛粒子掉入黑洞而實粒子則逃離黑洞。於是黑洞就在輻射粒子,同事損失能量。
這並不違反現有的物理定律,因為“零點能”和“量子漲落”都是已經被證實的,而實粒子實際上產生時就在視界外,同時由於其共軛粒子加速掉入黑洞,實粒子是加速逃離的。
你應該說的是“霍金輻射”吧?
的確如你所說,雖然一秒鐘能跑30萬公里的光都逃不脫黑洞引力的控制,但卻的確有一些什麼,卻能從無比黑暗的黑洞中逃離出來。
2016年8月,有一位色列科學家斯泰恩豪爾就模擬了這樣一個過程。
斯泰恩豪爾和他的實驗裝置。斯泰恩豪爾在實驗室中創造了一個聲音黑洞,這個黑洞不是光學黑洞,它捕獲的是聲音而不是光線,就是說,在這個黑洞裡發出的聲音(聲子)是跑不掉的。
在做了4600次相同實驗、持續了六天後,他神奇的發現,聲子竟然逃出了黑洞的控制,跑了出來。
聲音黑洞如此,太空中的黑洞,同樣也在以粒子輻射的方式損失能量,就像你說的,這些粒子沒有收到黑洞引力的影響。
這就是1974年,霍金提出的“霍金輻射”理論。
霍金認為,根據量子效應,有一些輻射能夠從黑洞邊界逃逸。黑洞能以熱輻射的形式創造並排放亞原子粒子,這種現象名叫“霍金輻射”,直到黑洞的能量完全枯竭為止。
那麼,這個過程是怎麼發生的呢?
形象點的解釋下吧。黑洞的強大引力是潮汐力,它會將周圍空間的虛粒子一分為二,一個負粒子,一個正粒子,這時候如果他們被分離到一定程度時,就足以轉化成實粒子,這時候兩個實粒子有兩種可能的下場:一起被黑洞吃掉,能量中和,而另一種可能則是,一個負粒子被黑洞吸走,另一個正離子則“賺了便宜”,帶著黑洞賦予它的能量逃走了。
這就是“霍金輻射”。
根據這個理論,越是小的黑洞,它的“霍金輻射”就越強,越容易觀察,如果黑洞損失了足夠多的能量就會發生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