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夏志波

    那記憶猶新,本人70後的尾巴還是有發言權的,我都記得,我村很多梨樹,和那個李子樹。知道嗎?一到熱天的時候,家家戶戶的都是自己編制的那個涼床知道吧,跑出來吹牛的吹牛,說笑的說笑,搞得整晚都是哈哈大笑的,很是興奮過癮,現在想起好像放電影一樣。經過這四十一年的改革開放啊,年輕的都出去打工了,有的又在鎮上,縣城,市裡面的買房,現在留守的老人,老太婆,老頭子,現在也沒有幾戶人家了。

  • 2 # 鄉村淇譯

    這個到現在還是記憶猶新的,每到夏天在農村乘涼的時候就會想起以前的時光,還是比較懷念小時候在農村乘涼的時光的。

    我記得在我小時候的時候,大家在吃完晚上飯的時候,都會上房家頭去納涼的。那個時候家裡都是沒有電視的,等到晚上吃完飯都是會出來在一起待著,大家沒事侃侃大山,聊一聊村裡的見聞。

    這個也是我們小孩子最快樂的時光,我們小孩大家三五成群的在一起玩耍,藏貓貓的,跳皮筋的,互相著追逐打鬧是非常快樂的。想一想這個都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我們在這邊玩的熱火朝天的,大人們在一邊也是聊的很開心,聊著這一天裡的見聞。

    等到在黑一黑的時候,蚊子下來的時候,就會點起一推篝火來燻蚊子這個時候也是我們小夥伴最高興的時候,我們會去園子裡掰點玉米放到篝火上面烤著來吃,那吃著才叫一個香。現在想想也是挺懷念的。

    現在的農村可是沒有這樣的情景了。大家都為了生活出去打工,農村也是沒有多少人了,再也沒有我小時候那個時候的氣氛了。即使是有在外面納涼的也是聊不了兩句話就都玩上自己的手機。

    相比較我還是挺懷念以前的農村納涼的時候大家在一起歡樂的時光的。

  • 3 # 寶媽賺錢日記

    如果回到20年前,我肯定在外面與人吹牛X

    我能記得的就是我15歲那幾年,那個時候沒空調,風扇都因為電壓不穩而不經常用,當然還有點不捨得用。

    以前

    那個時候每天晚上吃完晚飯我們附近很多人幾乎不約而同的都會去公路邊一處樹林裡,大人們一群一群的人坐著閒聊。並且那個時候聊天內容還多是聊美國為主,其實從來沒人去過,多是道聽途說。然後,我們一群小兒則在路邊聽,聽煩了便跑到公路邊上看見車就一陣大喊並往車上扔樹枝,想想,真後怕。

  • 4 # 最憶磨盤山

    記憶中的七十年代的農村,那時農村沒有電,晚飯後拿著板凳或扛一個吃飯的飯桌到大塘埂乘涼,全莊子的男女老少都集中在塘埂上面,大人們勞累了一天終於放鬆下來了,男人們光著背攏在一起談天說地,海寬天空地漫無邊際地聊天,女人們在小聲地私語著,時而又莫名其妙地轟地一聲大笑。

    孩子們那時讀書也沒有家庭作業,夜晚就是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光,藉著月光在田野裡瘋玩。月光照耀在水面上,微風吹的水面波光鱗鱗,墨綠的田野蛙聲起伏,勞累了一天的人們此時正享受著涼風習習的美好夜晚。當孩童們瘋勁漸去,人們的聊天聲有一塔無一塔時,這時已經到了半夜時分,女人們就開始喊孩子回家睡覺了,這時人們才睡意朦朧的起身回家了。

    塘埂上面也在只剩下準備在此過夜的人了,只見在桌子上用被單一蓋,矇住頭捲縮一團,就呼呼地睡覺了。這時,蛙聲也停止了,只有一輪明月遙掛在夜空,微風輕搖著樹梢,萬籟俱靜,鄉村的夜晚就是這麼的安靜。

  • 5 # 三農開拓者

    現在家家有空調、電風扇、電視、電腦,夏夜納涼雖未絕跡,卻已鮮見。在二十年前的農村,人們每到夏天的晚上吃了飯就會有找納涼的去處。我們莊納涼的最好去處,就是村中間的古井沿兒。

    這裡是村子東西和南北大路的交會處,四面有風,頭頂的老槐綠蔭如蓋遮住了炎炎烈日,所以連地下的小沙堆都是涼涼的。佔一塊地兒,放下高粱葉墩子,鋪開草蓆,或者乾脆攢一堆幹沙子,坐下或者躺倒,真是舒坦至極。口渴時,從古井裡汲一桶井水上來,拔涼拔涼的,喝幾口敗火,敢說此刻給個神仙都沒人願意做。

    古井沿兒旁有個石臼窩,無稜無角,圓不溜秋,連村裡最老的老人也說不出它的年歲。石臼窩是這片納涼寶地的中心,是三大爺的“寶座”,就像繡龍墩只能皇帝坐似的。三大爺幼時上過冬學,長大後參軍南下,打到海南島復員回家,見多識廣,博聞強記,而且讀過不少閒書,每晚說天文,說地理,講歷史,講現實,從不重樣。每晚聽三大爺坐在石臼窩上侃大山,不亞於聽評書,人人著迷,個個陶醉。大槐樹下聽不見雜聲,只看見人們抽著的菸袋鍋明明滅滅,閃閃爍爍。

    有一回,村裡一家說書,說書先生和琴師一個勁兒地敲鼓、打板、彈三絃,就是召集不到幾個聽眾,後來東家只好找到古井沿兒,請三大爺去聽書,那家門前才坐了一片人。有時三大爺有事不來,四大爺、二大伯就坐在石臼窩上講什麼鬼狐義妖、綠林響馬,也挺感人,但就是不如三大爺講得有趣,讓人聽來長知識。聽著故事,老槐樹上的“吊死鬼”(槐蠶)有時會掉下來,落在脊背上,冰涼冰涼的,嚇一跳,可我還是捨不得離開。現在我頭腦裡存留的逸聞趣事,有好多還是在古井沿兒聽來的。三大爺暮年不再出來講故事,前年去世,全村人都去給他送行。

    納涼還有一個好去處,那就是各家的房頂上,但這裡是孃兒幾個的天地。男女有別的古風規範著鄉親們的行為,各家的當家主婦是不高興大姑娘小媳婦滿世界去“瘋”的。她們打掃乾淨白石灰房頂,鋪上涼蓆、夾被,或躺或坐地搖著蒲扇說話。她們聽奶奶聽媽媽講“瞎話兒”;她們仰望星空,找天河,找牛郎織女,找被王母娘娘踩掉一塊石頭的八寶琉璃井;她們講述外出見聞,討論新衣式樣和做法,也說一些不讓外人知道的悄悄話。有的人家把收音機拎上房,於是就請來了劉蘭芳或者單田芳。房頂上位置高,微風送爽,有人索性就睡著了。待夜露下來,奶奶媽媽們會驅趕她們下房到屋裡去睡。

    村頭的大水塘也是消暑納涼的樂園。它深過丈,面積七八畝,垂柳包圍,蒲葦夾岸。到了晚上,波光如鏡,倒映著一天星月。來這裡說是納涼,其實是洗澡。洗澡的區域有約定俗成的規矩:靠村這邊為男,遠村那邊是女,不得越雷池一步。夜幕拉開,男池女池就熱鬧了,嘰嘰嘎嘎,嘻嘻哈哈,只聞其聲不見其形,人們一塘同浴卻心旌不動。大月亮底下,偶爾也隱約看得見白花花身子,人們只作視而不見。待洗去一身汗泥和勞乏,就穿衣上岸,去古井沿兒或自家房頂,聽三大爺或奶奶媽媽講故事去了。

    村裡納涼的地方還有青紗帳、小樹林、蜿蜒如蛇的田間小路。但那是搞物件的痴情男女幽會的所在,一般沒有故事的人是不去的。所以,其間發生的趣事局外人也就知道得不多。我只知道,吹口哨、學鳥叫,甚至拍巴掌,都是他們相約的訊號。

  • 6 # 小卡卡卡

    農村的夜晚,星星很多時候,都是亮的。

    以前的生活,沒有空調,沒有手機,沒有電腦。那時候,吃過晚飯,搬著小板凳,走到門口的樹下,坐在爸爸身邊。爸爸搖著風扇,帶來了最舒服的風,趕走了最討厭的蚊子。

    那時候最喜歡鄰居家的張爺爺,因為他總是喜歡帶家裡的好吃的給我,有時候是一塊餅乾,有時候是家裡做的菜包子。最不喜歡的是一個年紀不太大的劉爺爺,因為覺得他總是在吹牛皮,顯的自己很厲害的樣子,其實說的話連個小孩子都不信。

    那時候還有純粹的喜歡與不喜歡,長大了,已經看不出來你對這個人是喜歡還是不喜歡。

    那時候大家都是笑著的,透露出的是打心底裡的輕鬆,那時候的生活是真的生活。

    即使也有柴米油鹽的憂慮,但日子還過得去,就沒什麼事值得給自己壓力。

    那時候最沉迷的是聽長輩講他們經歷的事,尤其是靈異的事。聽的時候緊緊的拉住阿爸爸的胳膊,一邊害怕一邊急迫的聽下去。有時候,晚上走著走著忽然想起來哪位長輩講過的事情,不敢走,又不敢停,害怕的大聲哭著喊爸爸,也很快就有鄰居把自己送回家。

    那時候晚上的風真的好舒服,吹在身上,滾燙的面板忽然就被吹的沁心涼,這種美妙,在空調下再也體會不到。

    沒有體會過苦,哪能知道什麼叫甜。沒有經歷過農村生活,也永遠體會不到農民的淳樸與幸福。

    不過一切都已經過去了。不知道是自己變了,還是農村變了。現在即使聚在一起,也很難體會到那種純粹了。

    現在的我生活在遠離家鄉的遠方,每天吸收著充滿工業廢氣的空氣,抬頭看到的也是昏暗無光的夜空。即使路燈使它亮如白晝,她依舊顯得如此空泛。

    兒時的生活離我越來越遠,心裡的那份思念被壓抑的越來越淡。但偶爾想起的時候,就像觸底反彈,反彈的如此強烈。

    我懷念,非常思念。

  • 7 # 李爾勳

    那是時代的產物,提起了我的回憶。由於科技不發達,生產技術落後,農村文化沒有普及,人們只沉迷在大集體生活中,個人私心雜念較少,只記早出工晚收工。晚飯吃過沒事幹,聚在一起來聊天,納涼閒談磨時間。

    隨著文化生活的普及,生活水平的不斷改變,承包到戶的實施。特別是科學技術的發展,由電視手機取代了閒談聊天,人們的個人責任性增強了,攀比心情嚴重了,各此為自已的生活奔忙,加重了各此的負擔。不找工作沒飯吃,不學習要落後。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好政策帶來好生活,人人致富,家家奔小康,真正體現著社會主義的優越性,美麗中國,盛世繁華。

  • 8 # 猛禽950

    這個沒什麼值得懷念的,印象也不深,

    最值得懷念的是,天熱的晚上,一幫小崽子們做遊戲,最熱鬧的遊戲是踢罐電報,

    圍一個大圈,弄一個破罐放中間,有一個小崽子看護這個破罐,剩下的人就找機會踢這個破罐,

    因為人多,看罐的人叫不出踢罐的名字就得繼續看罐,

    那場面有時引的大人都看,個各汗流夾背的,誰都不願回家……

  • 9 # 放歌聲野老梁

    謝謝邀請。這是我人生中最享受的一段樂趣。夏日納涼,在過去那是段自然風光,現在回憶起來仍是津津有味,愛不釋然。在五六七十年代,人們享受的是自然清新。每到夜幕降臨,家前拐崖頭祖上墳地(已被剷平),溝樹之下,大人們領著小孩,拿一破簑衣或半形涼蓆,往地上一鋪,就是小孩們的席夢思,大人邊上一坐聊天,小孩翻滾打仗,好不熱鬧;玩一會就下河洗澡。小河就在溝下,清清灣灣;月下明盞,小河就是婦女和小孩的澡堂,熱鬧極了。那時的人好,婦女不用擔心男人偷看;因為,誰要做了這種事,是要被人唾棄的;溝上就坐著她們的男人們;越是這樣,婦女都很檢點,月光之下,盡顯人間之美。那時的兒童還有一個自然的愛好,就是躺在那數星星,看月亮;耳朵聽著大人拉呱講故事,不知不覺就睡著了。人們常說,想好事,愛做夢。我也隨著夏天的乘涼,在夢中,追星星,追月亮。一幌怎麼就老了。現在仰望天空,不知兒時的星星月亮那裡去了;到現在我還嘆息流逝的日月是那末完美。唉,兒時的歲月不再,但想想過去也是一種幸福。

  • 10 # 竹林十七

    很懷念小時候納涼的日子。

    小時候,沒有收音機,沒有電視機,更沒有手機。晚上大家在一起談天說地,成了必不可少的休閒娛樂。

    每個人自告奮勇說自己的所見所聞,聽到的半道訊息,書上看到的,報紙閱讀的,親朋好友哪裡得來的都行,這就是分享的含義吧!

    夏天炎熱,只有大門口榕樹下涼快。即便是悶燥的夜晚,盤根錯節巍峨挺拔在河邊的榕樹下一樣涼快。

    那時候的晚飯都很晚,七八點鐘吃很正常,八九點鐘吃也是有的。

    晚飯後,整個屋場的人聚在一起納涼閒聊是一天中最放鬆愉悅的時候。尤其是小夥伴們,大家不用邀,不用叫就自然而然在一起玩耍!

    每一個分享的夜晚,大家都歡心愉悅。雖然有時候也爭論不休,可快樂總是多於爭吵。

    那時候還會請人來“唱古文”。“唱古文”顧名思義是以唱的形式說古代人的故事。年紀小, 很多也聽不懂到底唱的什麼,可“唱古文”的旋律音調確實蠻好聽,到現在都忘不了。

    說不同的故事,唱不同的調。關於文曲星才子佳人的,旋律婉轉悠揚,韻味濃郁纏綿。關於武將保家衛國的,旋律激越高亢,豪邁憤慨,聲聲壯志凌雲。

    以前請人不像現在這樣,出場費那麼高一般人請不起。那時候請“唱古文”的人,就吃一餐晚飯就行。而且是整個屋場的人家輪著吃,不需要一個人負擔。

    小時候發生的一切已經很久遠了,那種淳樸平和寧靜的感覺,隨著歲月流逝而成為了一種深邃的記憶,一種只能憶而回不去的時光!

    好懷念那顆大榕樹,懷念匆匆流淌不息的母親河,懷念炎熱夏天納涼場景中的人,懷念伴著母親河一起成長的時空歲月!

  • 11 # 準提行者

    記得,那時候挺好玩的,一到晚上準時停電,沒辦法不能看電視,只能去外面待著,聽老人講故事,神啊鬼啊蛇啊各種故事。

  • 12 # 王迎築夢

    記得小時候吃了飯,就去大樹下乘涼,無論男女老少都坐一塊,有些人拿著自己家炒的南瓜子分大夥吃,聊家常,而我們小孩子就拿著透明的玻璃瓶去抓瑩火蟲,捉到了放瓶裡面,一閃一閃,好開心哦!

  • 13 # 周利平的生活日常

    作為一個地道的農村人,農村人夏涼聚在一起最長聊的無非是一些家長裡短,天氣變化,農作物長的怎樣。再加上方圓十里的奇聞怪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吃肥豬肉能否達到減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