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唐長老帶你遊青巖

    自古名將何其多。有人武力絕冠天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有人以智破敵決勝於千里。但擔民族大義者卻不可多數,能讓後世男兒銘記於心願身披戎裝報效祖國者才是我心目中能稱第一的將軍-霍去病。

    北有匈奴屢屢擾我邊境,侵中國民。好男兒不在年少,願以八尺之軀,遠驅匈奴只願還百姓一個安寧。十七歲稚嫩或許懷掛在臉龐,但眼中早已智謀於心。初戰勇騎追敵八百里,冠軍之名,勇冠三軍。驕傲?不你早已明瞭自己的使命,命運會將你帶向更遠方。領兵出要塞,只為拓西域。河西走廊那些被侵佔的土地重回漢族懷抱。但面對數倍的敵人,部下的譁變倒戈。依然果斷的你,孤身入敵陣。直面匈奴渾邪王,斬殺叛部威懾匈奴。渾邪王降漢。匈奴為此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英雄有鐵血怎會缺少柔情。面對大漢公主的青睞,漢武帝的賞識。朝堂賜婚,一句“匈奴未破,何以成家。”引起多少男兒棄紅顏披戎甲。體恤下屬,生共榮,死同赴。將御賜的佳釀倒入黃河,與將士共飲黃河水。民族的魂魄已然入心。封神一戰,名垂青史。為將匈奴完全打敗,漢武帝命霍去病、衛青遠征大漠。越離候,渡弓閭。長擊匈奴三千里,“飲馬翰海,封狼居山,西規大河,列郡祈連。”貝加爾湖畔有戰馬的長嘯,狼居山上有祭天的鼓聲。兵家至上的榮耀啊,封狼居胥。從此以後,匈奴遠遁,南漠無王庭。

    戎馬一生不為何,只為還百姓一個太平天下。

  • 2 # 每日趣評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兵者,詭道也。而大將軍手握生殺大權,掌握進退之機,在軍隊中顯得尤其重要。古代有許多的將軍,他們指揮千軍萬馬縱橫沙場,留下了一世英名。如果給他們排序,最優秀的當屬下面這幾個人。

    韓信

    韓信,職位:大將軍。韓信很好的詮釋了一個詞,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他沒有成名以前只是一個連基本生活都沒有保障的落魄之人。在市集上還受過胯下之辱,在河邊受過漂母之食,一個字就是慘!

    為了實現自己的抱負,他投靠過項羽,在項羽賬下做了一名小小的執戟郎。後來隨劉邦大軍入漢中。經蕭何的大力推薦,由一名普通計程車兵直接成為掌管所有軍隊的大將軍。

    韓信官封大將軍後,第一仗就出手不凡,他率軍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一舉擊潰章邯大軍,平定三秦。

    後劉邦命令韓信北上開闢新的戰場,韓信臨危受命,在黃河邊木嬰渡河,神奇的閃擊魏王豹,幾乎零傷亡的佔領了魏國。後又領兵擊敗代國,挾餘威進攻強大的趙國。在井陘口運用背水列陣激發士兵的戰鬥力,調騎兵奔襲趙軍後營,奇蹟般的扭轉了戰局,佔領趙國。

    韓信又利用酈食其遊說齊國成功的機會,突然發兵攻打齊國,佔領了齊國國都臨淄。後在濰水邊一夜之間用一萬條布袋阻塞濰水,在援軍龍且率軍半渡濰水時,放水水淹龍且軍。後趁勢斬殺龍且,這一仗最為神奇!漢軍幾乎零傷亡。

    韓信在劉邦與項羽的大決戰中,受劉邦委託全權指揮所有的大軍。他採取十面埋伏之術將項羽圍困於垓下,然後運用三面包圍的策略擊敗項羽的軍隊,最後項羽逃脫,自刎於烏江邊。

    韓信戰必勝,攻必克。運用地形、山川、水利等因素,將戰爭手段發揮到了極致,將軍排名第一實至名歸!

    白起

    白起,秦華人,官居大良造。大良造是秦孝公時期國內最高官職。秦國軍級根據軍功分為二十等。分別為一級公士,二上造,三簪嫋,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長,十一右庶長,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良造,十七駟車庶長,十八大庶長,十九關內侯,二十徹侯。白起是從一名普通計程車兵做起,一步步升為大良造的。幾乎每升一步,都伴隨著血腥的殺戮。

    白起最初為左庶長,率兵攻打南韓新城,表現英勇。公元前293年伊闕之戰,白起斬首韓魏聯軍24萬。公元前279年,白起率軍攻打楚國。直接攻陷楚國國都城郢,重創楚軍。公元前273年,白起華陽之戰率軍擊潰趙、魏聯軍,斬首15萬。公元前262年,臨時受命,接替王齕指揮長平之戰,運用騎兵北上百里斷趙國糧道,用弱兵引誘趙國出兵,然後將趙軍分隔,最後成功擊潰趙軍。勝利後坑殺趙軍四十萬。

    白起一生大小七十餘戰,無一敗績。將軍排名第二無可爭議。

    李靖

    李靖,唐朝人,官居行軍總管。行軍總管相當於三軍總指揮。李靖從評定平亂起步,在征服四夷時大放光彩,唐太宗評價道:李靖、李勣二人,古之韓、白、衛、霍豈能及也!在唐太宗李世民眼中,李靖比韓信、白起、衛青、霍去病還要厲害。

    公元629年,唐太宗李世民任命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領兵二十萬大軍進攻突厥。李靖只帶三千騎兵深入惡陽嶺,尋找突厥主力。突厥頡利可汗大驚,由於不瞭解唐軍具體實力,於是倉惶退卻。李靖趁機派人離間突厥內部,突厥頡利可汗心腹康蘇密投降,突厥實力分裂。李靖趁機進攻定襄,運用夜戰的突襲,俘獲了隋齊王楊暕之子楊政道及原煬帝蕭皇后。突厥頡利逃竄到磧口。

    後突厥頡利可汗欲詐降唐軍,李靖趁此機會,領一萬騎兵,奇襲陰山,殺敵一萬人,俘獲二十餘萬,突厥頡利可汗率少數隨從和萬餘名騎兵逃竄至北漠,後被唐軍阻擋,最終投降。

    後來李靖以63歲高齡,領西海道行軍大總管平定吐谷渾。庫山之戰唐軍首戰告捷。吐谷渾見唐軍兵力眾多,於是採取堅壁清野的政策。這時候唐軍大部分將領都覺得氣候不利於唐軍,敵軍又堅壁清野,因此應該撤軍。這時李靖採取了侯君集的建議,現在的吐谷渾已經人心渙散,正是找到其主力一舉擊潰的時刻,只要能夠尋找到吐谷渾的軍隊,勝負只在一瞬間。因此唐軍克服了種種困難,在曼頭山找到一部分吐谷渾部隊,唐軍立馬全力拼殺,擊潰了敵軍,繳獲大批戰馬牲畜,軍需得以補充。

    後唐軍深入大漠兩千餘里,在茫茫大漠中克服了飲水困難,克服了飢餓難耐,終於在烏海追上了吐谷渾伏允可汗,這時候仇人見面分外眼紅,唐軍以一當十,殺得吐谷渾軍隊四散逃竄。伏允可汗逃竄,唐軍緊追不捨,最終伏允可汗被部下所殺,吐谷渾叛亂得以評定。

    李靖不但在評定諸侯戰亂時戰功赫赫,唐朝建國後平定邊疆民族叛亂更是有如神助。無論陸戰、水戰、騎兵戰,他都運用的爐火純青。李靖曾著兵書《李靖六軍鏡》,對他領軍作戰的經驗進行了總結,可惜此書已經失傳。

  • 3 # 寒鴉立枝頭

    中國喜歡講將帥,將重武力,帥重謀略,但這裡個人認為是講統帥三軍。

    說厲害,白起戰必勝,以百萬骨築殺神名;韓信領兵多多益善,用兵奇正皆宜,十面埋伏絕殺項羽;霍去病少年英姿,千里追匈奴封狼居胥。這三人我覺得最厲害,往前有孫子、孫臏著書,思想留千古,但無大戰留名,往後有唐初、明初眾將,戰績卓著,但無法一人強絕一個時代,岳飛、戚繼光雖強,終不能一人扭轉一個時代。

    嚴格來說,白起、韓信、霍去病三人中,我覺得韓信是中國封建時代最厲害的將軍,主要是他能把降卒這種烏合之眾集合起來幹翻別人的精銳部隊,老白當年統帥的是秦國精兵,和趙括幹架差點沒耗光秦國國力;霍驃騎和他舅舅衛青揍哭匈奴,有文景幾十年的積蓄,率領的羽林衛簡直不能用精銳形容,那完全是漢朝近百年的鎮國軍魂。而老韓帶兵,從來不挑剔,有啥兵帶啥兵,邊走邊練,然後居然就能打,還都能贏,這統帥能力,我覺得是最厲害的。

  • 4 # 曉木曰兮歷史系

    有這麼一個人,他被項羽奪走了絕大部分的榮譽光輝!屹立在 楚漢傳奇之間,他的名字,已經沒有了什麼名氣。

    他的名字叫做 ——【英布】

    咱們大傢伙都知道,項羽的成名之戰就是 ——鉅鹿之戰! 這場戰爭,直接擊垮了秦始皇留下來的老秦人軍事力量,秦帝國當年的赫赫虎威已經蕩然無存! 雖然說 剩下個 章邯 在苟延殘喘,那也不過是一群心高氣傲之人指揮的驪山犯人。這群沒有軍事經驗的 有組織沒紀律的人,靠他們來研究大秦帝國,那就是痴人說夢。

    話說回來,這場戰役的重要性可見一斑,直接把老秦人打殘廢了,嬴政的天下,就這麼分崩離析,只剩下 一群 無能之人的 坐以待斃了!

    鉅鹿之戰中,秦將 王離 !

    此人乃是 大秦帝國 將軍世家。王翦 王賁 ,都是威震天下的超級戰神。昔日 項燕的死亡,歷歷在目。

    在鉅鹿,王離大軍,圍困趙軍,所有天下諸侯,都在安全地帶,徘徊不前,坐收漁翁之利,看著 秦國的虎狼之師 ,左衝右突,縱橫馳騁。沒有一個敢於營救自己的盟軍,都是作壁上觀!

    這是 至關重要的一場戰爭。如果 王離大軍勝利了的話,那秦國將士就會收穫巨大的趙國補給。同時也會讓秦國士氣高漲!這是非常致命的,那個時候,秦國的虎威依然有非常強的震懾力。更有 王離 這個 老秦人 世代為將。曾經把山東六國打了個落花流水的嫡系兒子!

    這是一個時代的重要節點!

    所有諸侯都在按兵不動。

    我們的 上將軍項羽 終於開始出場了! 破釜沉舟,背水一戰,這個膽魄 除了項羽,我想也沒有別人敢如此了。一頭猛虎帶著一群猛虎,面對另一群 惡虎。這場戰役,有點懸乎!

    楚軍唯一的謀士,有且只有一個的 范增 ,想到了一個好主意!

    猛虎和猛虎的對決是殘酷的,當然了,項羽這一方,破釜沉舟帶來的求生慾望加成是非常有效果的。

    求勝和【求生】

    二者,只差一個字,卻有著天差地別的不同!

    曉木突然想到一句歌詞!

    “我們不一樣,不一樣,”

    哈哈,那肯定不一樣了,這樣的加成效果,就已經給了項羽很大的優勢!

    范增是個聰明人,他明白,倆個猛虎之間的對決,還有許多的隱患。畢竟破釜沉舟,真的沒有了退路!

    “如果有一群惡狼,衝進老虎中,勝利的天平一定會給了惡狼!有組織有紀律的惡狼是可怕的,足夠讓世人聞風喪膽的!”

    恰好,項羽麾下有這樣一個人,不,他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人!他是一頭 “人形猛獸” 也可以說是〔戰鬥狂人〕 。 有他的存在,項羽,可以放心大膽的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後生!

    他的名字 叫做 ———— 【英布】

    英布,對王離軍隊的糧草供應渠道 —— “甬道”的破壞,是擊垮秦軍將士的最後一根稻草!

    有他這樣的猛獸衝擊力,足夠讓王離喝一壺的!

    英布於鉅鹿之戰中一馬當先,讓項羽得以威震諸侯;截殺義帝,使天下陷入“無主”境地;毅然起兵反漢,雖然失敗被殺,但也讓劉邦在戰鬥中受了箭傷,並於第二年一命嗚呼。這就是這頭猛虎——淮南王英布

    英布作為先鋒首先渡河,以少勝多擊敗秦軍,為鉅鹿之戰立下了頭功。

    鉅鹿之戰後,項羽聲威大震,成為諸侯盟主。英布作為項羽部下頭號猛將,也聞名諸侯。項羽帶領諸侯聯軍進軍關中。

  • 5 # 貓眼觀史

    我如果說是“白起”應該沒有人反對吧?我原本最先想到的是毛澤東毛主席的,但是有想起毛主席對白起的評價甚高,加之我對白起的認知以及跟其他將軍的對比,覺得最厲害的還屬白起。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天下第一。

    毛澤東評價:“論打殲滅戰,千載之下,無人出其右。”

    一:白起每次作戰都是以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為目的,不對敵人仁慈,據統計,戰國時期作戰戰亡士兵大約是兩百萬,而白起殲滅的就高達一百多萬,其實歷史上還有一個人也慣用殲滅戰,那就是成吉思汗,我個人也是非常崇拜的。

    白起的成名之戰是伊闕之戰,滅隊韓魏聯軍二十四萬餘人,白起發現韓魏其實並不團結,因為他們都不願打頭陣,都想儲存自己的實力,在這樣的情況下,於是先用疑兵牽制住韓軍,再繞到魏軍後方,魏軍如當頭一棒,潰不成軍,最後逐步將他們圍困在伊闕,一舉殲滅韓魏聯軍二十四萬人。一戰成名!因功升任國尉。

    二:白起的封神之戰應該是長平之戰,白起利用趙括驕傲自大,採取了佯敗後退、誘敵脫離陣地,進而分割包圍、予以殲滅的作戰方針,獲得戰爭的勝利。這一戰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最早的一次圍殲戰,白起從此威震天下。

    白起擔任秦國將領30多年,攻城70餘座,從秦昭襄王封白起武安君就可看出白起有多厲害!(能撫養軍士,戰必克,得百姓安集,故號武安)。

  • 6 # 娛大記

    中國最不缺少的就是厲害的名將,說幾個古代最有名的名將。

    白起

    第一個要說的就是戰國時期,四大名將之一的白起。白起為秦國立下了赫赫戰功,整個戰國時期,七國打仗犧牲的人數大致在190萬左右,而白起一人就斬殺了110萬左右,所以,白起是名副其實的第一戰將。

    他是在秦昭襄王時期,開始為大秦征戰四野的。

    秦昭襄王十四年韓魏聯軍扼守崤函以阻秦東進,秦國的丞相魏冉推薦白起為主將,出兵攻打韓、魏二國。

    白起上任後採用避實擊虛、先弱後強的戰法,將秦軍主力軍繞至韓魏聯軍後方,多次擊破聯軍分隊及後方留守之軍,逐漸將韓魏聯軍主力包圍於伊闕,最終滅韓魏聯軍二十四萬人,俘虜魏將公孫喜,又渡黃河攻取南韓安邑以東到乾河的土地。此戰白起一戰成名,因功升任國尉。

    秦昭襄王三十四年,白起率軍攻打救援南韓的趙、魏聯軍,大破聯軍於華陽(今河南新鄭北),擄獲韓、趙、魏三國大將,斬首十三萬,魏將芒卯敗逃。又與趙將賈偃交戰,溺斃趙卒二萬人。

    秦昭襄王四十三年,白起攻打南韓的陘城,攻陷五城,斬首五萬。

    白起殺人最多的一戰就是秦國和趙國之間的長平之戰,此戰白起擊敗趙國將領趙國,坑殺趙軍四十餘萬,趙國從此一蹶不振。為趙國最終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王翦

    王翦秦末四大名將之一,為秦始皇統一中國立下了漢馬功勞。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戰爭中,最難攻打的兩個國家就是趙國和楚國。

    這兩個國家之所以難打,是因為他們都有名將,趙國名將就是李牧,李牧也是戰國四大名將。楚國的名將就是項羽的爺爺項燕大將軍。

    要對付這兩個人,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若是硬碰硬,王翦未必是他們的對手,因為霸王硬上弓的話,肯定是會損兵折將的。

    不過王翦厲害就厲害在他用兵十分的靈活上,他覺得和趙國李牧硬拼,不是明智之選,所以,就選擇了用離間計,結果他買通了小人郭開,然後在趙王面前大說李牧的壞話,趙王信以為真,就把李牧給秘密殺害了。

    李牧死後不久,趙國就滅亡了。

    王翦攻打楚國,是帶領了六十萬大軍去的,而且六十萬大軍是秦國所有的兵力了,為什麼要帶這麼多人呢?

    因為楚國的大將軍項燕太厲害了,沒有六十萬大軍,他是沒有把握打贏的,即使帶領六十萬去打,都未必能打贏。

    當王翦來到楚國邊境的是時候,項燕也帶領將士前來迎敵了。

    這時候王翦又開始選擇鬥智鬥勇了,他還是不和楚軍硬拼。讓士兵們每天在戰場上休息,玩樂,沐浴......。什麼都幹,就是不打仗。

    王翦的目的就是用來麻痺楚軍,楚軍一開始很緊張的備戰,但是看到楚軍來了之後,並不急於打仗,他們也蒙圈了,秦軍這是要搞什麼鬼,真是不可思議。

    這種生活王翦讓秦軍大概過了一年的時間,他覺得敵人已經麻痺了,然後抓住時機一舉攻破楚軍,項燕兵敗自殺。不久後楚國也亡了。

    兩個最主要的國家都敗了,在打其它國家,也就不再話下了。所以說王翦也是古代最厲害的名將。

    韓信

    韓信古代少有的軍事天才,未參軍之前,就是一個待業青年,除了會蹭飯吃,其餘什麼都不會幹。到了秦末亂世,他也去參軍了,先是跟了項梁,沒被項梁重用,項梁戰死之後,又跟隨了項羽,項羽讓他給自己看大門。

    所以韓信只能選擇逃跑,去投靠劉邦。在劉邦這裡他剛開始也是不受重用,儘管先後有夏侯嬰和蕭何,給劉邦推薦他,但是劉邦也沒看出他是什麼人才來,就象徵性的給他提拔了一下。

    這樣的提拔,韓信是不滿意的,所以,他又想逃了。大丈夫建功立業,必須要找個能讓自己實現抱負的平臺,這就是韓信當時想的。

    就在韓信剛逃走的時候,蕭何得到了訊息,趕緊騎馬去追韓信。這就是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

    韓信被追了回來,蕭何很隆重的告訴劉邦,韓信是當今少有的人才,你若是想和項羽爭奪天下,沒有韓信是不行的,但是你若是想在漢中一直待下去,那就不用韓信沒事。

    劉邦看在蕭何的面子上,讓韓信當了大將軍。

    從此,韓信一路走上了開掛的旅程。

    先是帶領劉邦殺出了漢中,奪得了關中。拿下了魏國、代國、燕國、趙國、齊國。最後在垓下打敗了項羽,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大漢的國土三分之二都是韓信給拿下來的,這樣的將領肯定是,不是處的名將了。

  • 7 # 炎墨

    最厲害的武將是,皇帝。

    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白起,我以為白起不行。白起本來是可以封神的,但是長平之戰把他拉下了神壇,史書更喜歡用“人屠”來形容他。我從長平之戰來分析一下這場很多人認為白起可以封神的戰爭。

    1、強弱對比。從長平之戰對峙的雙方實力來看,秦國佔優勢,這本來就是一場以眾敵寡,倚強凌弱的戰爭。輸了才有問題,贏了很正常。

    2、主帥對比。趙括在長平之戰之前沒有任何帶兵的經歷,長平之戰是他第一次帶兵,他的實戰經驗幾乎為零,只是他的理論知識學得紮實。而白起在此之前已經歷經大小七十餘戰,而且大多是作為主帥打的。以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兵去打一個剛入伍的新兵蛋子,贏了能封神?

    3、傷亡對比。從上黨之爭算起,長平之戰約經歷3年,長平之戰後,史書記載秦兵傷亡過半,趙國除了守北疆匈奴之軍外,主力消耗殆盡。總兵力上,秦軍約60萬,趙軍約50萬。也就是說秦軍折了30萬兵力,而趙軍死了50萬。這樣看起來還不錯的,別忘了趙軍還有幾十萬的俘虜是被坑殺的,40萬這個數字有爭議,那麼我用個保守的數字20萬。那麼他真正戰死的是50萬減去20萬等於30萬。這個數字旗鼓相當,根本就是一對一的死磕,你死一個,我死一個。所以為什麼白起最終殺掉幾十萬降兵,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恨啊,他從來沒有打個這麼憋屈的戰爭,平時都是以少勝強,而且傷亡懸殊是很大的;這次以優勢兵力,還打得那麼悲慘。韓信就曾笑他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4、兵種。此時最強的兵種是騎兵和弓兵。白起約有2萬的騎兵,弓兵數量不明,估計約5萬的樣子。趙國騎兵投入約1萬,趙國騎兵主要是騎射手,就是帶弓的騎兵,剩下的幾乎都是步兵,弓手數量不明,約6萬的樣子。因為之前廉頗以守為主,所以弓手相對會多一些。也就是說,秦兵比趙兵多1萬左右,這多出的騎兵可以用於斷糧道和分割突擊。這本身就有很大的兵種優勢。

    4、戰後表現。長平之戰後,白起坑殺了幾十萬的降兵,這個足以把他拉下神壇。項羽失敗的根本原因,也是殺降兵。殺降兵必定會引起激烈的反抗,究竟是有多大仇恨才能夠連投降的人也不放過,這跟屠城沒有什麼區別。連降兵都殺,誰還會降你?反正投降也是死,就算打不過也要跟你拼了。想一下為什麼劉邦的軍隊每次都打敗仗,但是兵越打越多,項羽打勝仗,卻越打越少?原因很簡單,項羽殺了二十萬降兵,這些降兵來自各個地方,你殺了他們的子弟兵,他們不恨你才怪呢!所以,項羽開始陷入拉鋸戰,你一來我就跑,你一跑我又反,你就幾十萬江東子弟,總會打光的。

    5、白起之死。很多人都說,白起是因為功高蓋主,不服命令。我覺得這些都是擦邊球,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秦昭襄王想平息一下民憤,緩和一下和縱的局勢。長平之戰由上黨之爭引發的,南韓把這個地區割讓給秦國,是上黨的管理者私自獻給趙國,趙國接受了。從道義上講,是秦站在道德高點上,是名義上的正義一方。而白起殺降兵之後,這場戰爭就變得不正義了,而趙國站在了道德制高點上。所以這場戰爭雖然歷時很久,其它諸侯依然保持漁翁得利的觀望態度,始終沒有援助趙國。等到之後的邯鄲之戰,魏楚就坐不住了,派兵援助,邯鄲保衛戰勝利。

    可以說,邯鄲之戰,秦國的失敗是白起一手造成的。就算按照白起的謀略,乘著長平勝利一鼓作氣拿下邯鄲,趙國依然不會亡國。白起放了一百多個未成年人回去報信,就想擊垮趙國的抗戰決心。但是這個效果其實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好,邯鄲之戰趙國信心垮了嗎?恰恰相反,趙國一群老弱之兵,狠狠地打了一個漂亮的防守戰。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秦國自商鞅變法始,打的敗仗本來就不多。白起沒有打過,白起後面的蒙王二將也沒有打過,白起之前的魏冉也沒有,還有很多其它將領都沒有打過敗仗。白起只是那個將星閃爍的時代,稍微亮一點的星星,僅此而已。

    我的結論是,最厲害的武將是皇帝,他想誰死就誰死。

    好吧,這個結論我也不服。非得說一個的話,我從春秋之後的歷史找一個,那就是韓信。上古時期的皇帝蚩尤之類的我就不找了,因為不太靠譜。

  • 8 # 舊史風

    你們論古代最厲害的將軍,我覺得非岳飛莫屬,只可惜岳飛生錯了年代,作為軍事孱弱,偏安一隅的南宋將領,他一心北伐,憑著高超的指揮藝術,屢戰屢勝,可惜皇帝不思進取,取他性命,他那一腔熱血,灑在了風波亭前生滿苔蘚的臺階下,那矢志不渝的精忠報國之心,卻成為獲罪的根源,莫須有呀莫須有,冷了多少人心。

    如果岳飛生在秦朝,他就是不弱於蒙恬的一方統帥,如果他在漢武帝時期,那封狼居胥必有他一功,完全能與衛青、霍去病並駕齊驅,如果他在唐朝,定能成為唐朝的中流砥柱。

    一個文武兼備,胸懷百姓,具有戰略思維的能人,卻在趙構的授意下,秦檜的唇舌下,永久離開了人世。

    而那金國的鐵蹄依舊在踐踏,刀鋒依舊在飲血。

    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滅亡遼國,滅亡北宋,有滿萬不可敵之稱的金國軍隊,面對岳飛執掌的宋朝軍隊發出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無奈之語。

    金兵南下一直以來都是敗則小敗,勝則大勝,對宋軍完全形成摧枯拉稀之勢,直到碰到岳飛,情勢立馬反轉,變成了勝則小勝,敗則大敗,讓金國為之驕傲的騎兵部隊敗的尤為慘重。

    我們以郾城之戰為例。

    紹興十年,金國統帥完顏宗弼統帥十二萬大軍南下,進攻陝西、河南等地,宋軍不能抵擋。

    面對這嚴酷的局勢,宋高宗趙構想談和,把各路宋軍回撤,而岳飛眼見金兵肆意踐踏,百姓流離失所,心中憤怒不平,沒有奉旨撤軍,獨自率軍自湖北出發,與金兵對戰,收復鄭州,洛陽等地。

    金兵統帥完顏宗弼探知岳飛駐地在郾城,而且由於岳飛手中兵力分散在各地作戰,此時岳飛身邊不但兵力極少,而且還是孤軍。

    正合完顏宗弼的心意,他一刻都沒有耽誤,迅速整兵一萬五千多人,對岳飛駐地郾城發動突襲。

    而且完顏宗弼帶來的全是金國精銳之軍,尤其以騎兵為最強戰力。

    金國騎兵分為兩種,一種是輕騎兵,俗稱柺子馬,以機動能力著稱,對敵實施追擊,分割,包圍等。

    另外一種是重甲騎兵,俗稱鐵塔兵,又稱鐵浮屠,這可以稱得上是古代的坦克兵了,不但士兵頭戴鐵盔,全身罩甲,連馬身馬臉都同樣罩甲,就這樣的裝備,相比於西方世界的板甲軍團,也毫不遜色,更為主要的是三馬相連,成為一隊,隊與對組合成一面鋼鐵牆壁,對敵突擊,對方士兵完全抵擋不住。

    完顏宗弼以如此的實力,絕對的兵力優勢對岳飛實施突襲,可是兩軍一對陣,完顏宗弼傻眼了。

    岳飛不但沒有潰退,反而主動出擊,金兵引以為傲的柺子馬部隊被岳飛的背嵬軍打的找不到北,更為驚人的是,曾經百戰百勝的鐵浮屠,被岳飛的步兵用麻扎刀砍斷馬腿,原本一群氣勢洶洶的鐵浮屠,瞬間變成了一堆鐵,幾乎失去了作戰能力。

    完顏宗弼命全軍衝鋒,以優勢兵力對岳飛圍攻之際,沒成想岳飛部將楊再興,單人獨騎衝到完顏宗弼面前對其實施斬首行動,驚的完顏宗弼拔腳就跑,幸虧他的親兵衛隊及時擋住楊再興,才免於一難。

    此戰以弱勝強,完美顯示了岳飛的指揮作戰能力。

    就是這樣一位軍事家,戰略家,詩人,為國為民的岳飛,卻慘死在了風波亭。

    可嘆,宋高宗不是漢武帝,不是唐太宗,他只是偏安一隅享樂,保住自己皇位的平庸帝王。

    以岳飛之能力,完全可以成為中國古代最厲害的將軍。

  • 9 # 有才君子

    中國古代最厲害的將軍是項羽和戚繼光;中國近代最厲害的將軍是粟裕和徐向前。中國古代最厲害的軍事理論家孫武和諸葛亮;中國現代最厲害的軍事理論家是蔣百里和劉伯承。

  • 10 # 高貴不貴

    春秋時代(四名)   一、孫武 二、伍子胥(名員) 三、范蠡 四、趙襄子(名無恤) 戰國時代(八名)   五、吳起 六、孫臏 七、樂毅 八、田單 九、廉頗 十、趙奢 十一、信陵君(姓名為魏無忌) 十二、李牧 秦時代(三名)   十三、白起 十四、王翦 十五、蒙恬 楚漢爭霸時代(三名)   十六、項羽 十七、張良 十八、韓信 前漢時代(七名)   十九、周亞夫(父為周勃) 二十、李廣 二一、衛青 二二、霍去病 二三、趙充國 二四、鄭吉 二五、陳湯 後漢時代(八名)   二六、鄧禹 二七、馮異 二八、岑彭 二九、馬援 三十、班超 三一、曹操 三二、關羽 三三、周瑜 三國時代(三名)   三四、司馬懿 三五、陸遜 三六、鄧艾 東西兩晉時代(五名)   三七、杜預 三八、王濬 三九、陶侃 四十、祖逖 四一、謝玄 南北朝時代(六名)   四二、檀道濟 四三、韋叡 四四、楊大眼 四五、斛律光 四六、蘭陵王(姓名為高長恭) 四七、蕭摩訶 隋時代(三名)   四八、韓擒虎 四九、劉方 五十、張須陀 唐時代(十二名)   五一、李靖 五二、李勣 五三、秦叔寶(名瓊) 五四、尉遲敬德(名恭) 五五、蘇定方(名烈) 五六、薜仁貴(名禮) 五七、王玄策 五八、裴行儉 五九、高仙芝 六十、郭子儀 六一、李朔(父為李晟) 六二、李克用 五代十國時代(二名)   六三、王彥章 六十四、周德威 宋、遼、金時代(十三名)   六五、曹彬 六六、楊業(小說中稱為楊繼業) 六七、耶律休哥 六八、穆桂英(女性) 六九、狄青  七十、宗澤  七一、岳飛  七二、韓世忠(妻為梁紅玉) 七三、完顏宗弼(女真名為兀朮) 七四、虞允文 七五、孟珙 七六、完顏陳和尚(名彝)七七、張世傑 元時代(三名)   七八、伯顏(八憐氏族) 七九、郭侃 八十、擴廓貼木兒 明時代(十名)   八一、徐達 八二、常遇春 八三、姚廣孝(法名為道衍) 八四、鄭和 八五、于謙 八六、王守仁(號陽明) 八七、戚繼光 八八、袁崇煥 八九、秦良玉(女性) 九十、鄭成功 清時代(九名)   九一、多爾袞 九二、明亮 九三、楊遇春 九四、李長庚 九五、關天培 九六、僧格林沁 九七、李秀成(太平天國) 九八、石達開(太平天國) 九九、劉永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除了華為、阿里巴巴以外,你還知道哪些在世界有名的中國高新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