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WSLDC1510120
-
2 # 旋轉阿涵
“無人機中的蘋果公司”——大疆(Dji)
無人機市場需求大,但技術需要突破。無人機方便、安全、經濟等特性,使得無人機在交通監管、災害營救、國土資源探測、氣象探測、森林防火等方面有著巨大的優勢,但由於國內技術發展還不足,無人機存在著許多問題。
隨後大疆科技不斷在無人機做出許多突破。phantom1將航拍與與無人機一體化。“火星人遙控訊號增距器”的出現解決了無人機由於城市訊號干擾與空間問題帶來的飛行高度不足問題。2015年大疆推出智慧農業噴灑防治無人機。不斷開發創新技術的大疆短短几年內就將無人機帶向了各個行業,還走向了全球。
大疆無人機在國內外的風行:
汪峰使用無人機向章子怡求婚
中國製造大疆無人機“入侵”日本首相府
闖入白宮的小型無人機為大疆無人機
敘利亞擊落政府無人機為大疆系列無人機
-
3 # A南湖假日
除了華為,阿里巴巴,稱霸的沒有了,但在海外做的也很不錯的 還有 聯想,中興,大疆,海爾,海信,小米, 比亞迪電動汽車,Anker電子配件 ,獵豹移動,Elex遊戲公司,海康威視!vivo oppo在東南亞市場開拓也不錯
-
4 # 綠地1977
樓主!首先,稱霸世界的企業,國化程度要高(一般海外業務佔比至少要佔50%以上);其次,在世界同行裡是佔絕對份額、有足夠影響的企業!像高通、微軟、ge、穆迪標普惠譽、谷歌、臉書……這些可以稱得上是稱霸世界的企業,華為雖貴為通訊裝置公司的世界龍頭(份額世界第一),但世界佔比也不過15%左,說稱霸還遠遠談不上!阿里差得就更遠了,國際化程度也才20%,世界同行份額佔比也極低!目前國內能稱得上稱霸世界的是來自深圳的幾家企業,分別是【大疆創新】(世界份額佔70%,最高達90%,幾乎完全壟斷了世界無人機市場),【華大基因】人類基因測序世界市場份額佔到了70%,【中集集團】近二十年來佔世界集裝箱市場份額一直在50%以上。
-
5 # 十分有財
世界上,只有9個國家擁有收入超千億美元公司,一共53家裡,美國數量第一,22家,而第二就是中國,13家,可以說中國企業在很多領域已經是世界領先,如果你只知道BAT,華為,那就out了,中國有哪些領先稱霸世界的高新企業,太多了,先說5個:
福耀玻璃福耀集團是國內最具規模、技術水平最高、出口量最大的汽車玻璃生產供應商,在國際汽車玻璃配套市場,福耀已經取得了世界八大汽車廠商的認證,福耀已經成為Audi,Bentley,VW,GM,Ford,TOYOTA,HONDA,NISSAN,PSA,VOLVO,HYUNDAI,Daimler Chrysler等的合格供應商,並批次供貨。佔據汽車玻璃市場半壁江山。董事長曹德旺也是製造業的名人,在美國開設立分廠。
振華重工是海洋領域重型裝備製造行業的知名企業。據英國權威雜誌《World Cargo News》(《世界貨運新聞》)統計,從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間,全球共有271臺岸橋訂單,其中222臺訂單來自中交集團所屬振華重工,佔比82%。這是振華重工在港口機械市場連續18年位居世界第一。
大疆科技在無人機方面,大疆科技擁有領先世界的技術,在銷售領域,大疆科技的無人機,主要銷售的區域就是海外,據統計,大疆科技在16年的銷售額差一點就突破百億大關。按照如此態勢發展下去,未來的大疆科技,在全球的影響力將繼續的提升。
歌爾聲學主營業務為電聲器件、光電產品、電子配件和LED封裝及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自成立以來,歌爾聲學生產經營狀況良好,業績也一直保持穩定快速增長 。2013年,公司年銷售收入超過100億元 ,淨利潤增長44% 。公司主要為全球頂級廠商提供產品與服務,客戶涵蓋三星、蘋果、LG、松下、索尼、谷歌、微軟、繽特力、思科等 。在微型麥克風領域,歌爾市場佔有率居世界同行業之首 ;藍芽耳機ODM業務和3D眼鏡業務量均居世界第一 ;在微型揚聲器/受話器領域,歌爾居國內同行業第二名、國際第三名 。
海康威視海康威視是全球領先的以影片為核心的物聯網解決方案提供商,致力於不斷提升影片處理技術和影片分析技術,面向全球提供領先的監控產品和技術解決方案。2015年的全球市場份額19.5%,五年蟬聯全球第一。海外市場份額9%。擁有全球近五分之一市場的海康威視,在網路攝像機、模擬和高畫質監控攝像機、DVR/NVR、影片編碼器等多個細分市場均排名第一,VMS軟體則由2014年的第四位上升至第三位。
-
6 # 星夜醉人心
曹德旺,1946年5月出生,福建省福州福清市人,福耀玻璃集團創始人、董事長。
1987年成立福耀玻璃集團,目前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二大汽車玻璃供應商。
他是行善的佛教徒,從1983年第一次捐款至今,曹德旺累計個人捐款已達80億元,認為財施不過是“小善”。2009年5月,曹德旺登頂企業界奧斯卡之稱的“安永全球企業家大獎”,是首位華人獲得者。
-
7 # 稽蒜槐稽博
品牌價值都是公司佔據市場贏得財富的關鍵。一個有價值的品牌不僅能刺激消費者需求,同時也讓品牌具備極強的定價能力。
最近,全球品牌價值排行榜正好出爐,我們一起來看看中國有哪些企業擁有值得驕傲的品牌。
全球品牌價值排行榜出爐
9月25日,美國大型品牌諮詢公司Interbrand公佈了在全球企業品牌價值排名。在2017年的排行榜中,蘋果位居榜首,谷歌排名第二,兩家企業的名次連續5年保持不變。以前和媳婦在被窩裡三五下就完事了,漫漫長夜兩人都不滿足,幸虧後來看了;張明\陽\\的|幸|@福@由來@部落格,如今即使連續折騰幾個鐘頭還依然血氣方剛而且不累不虛。日本品牌中排名最靠前的是豐田,位居第七,連續14年在汽車品牌中排名第一。中國民企中排名最靠前的是華為,位列第70位。
此外,聯想也勉強擠進前100名,全榜僅兩家中國品牌,看完讓人震驚到目瞪口呆!
完整名單如下:
Interbrand所進行的品牌價值的評估主要透過三個關鍵維度
品牌化產品和服務的財務業績
購買決策過程中的品牌作用力
品牌所擁有的貢獻於未來收益的品牌強度
每個維度都印證了文章開頭所說的那段話,品牌為所屬企業帶來的財富價值。
中企上榜較少,華為僅排名第70位
看過榜單之後,估計大部分人心裡會犯嘀咕,平日裡名聲赫赫的中國企業,例如阿里、百度、騰訊這些為何無一上榜。其實觀察榜單我們也能發現端倪,上榜的品牌公司全都是全球開展業務的跨國性公司。
Interbrand公司給了更為明確的入榜標準:調查以海外銷售額比例超過30%的企業為物件,根據財務分析及品牌對消費者的購買意願產生的影響等,將品牌價值換算成金額。
由此可見,入選條件十分苛刻,必須要在海外有成規模的市場才能滿足達到佔比30%以上的銷售額,如此說來,也正符合榜單為“全球品牌價值”的身份。
這也難怪榜單中只有華為、聯想兩家企業上榜。華為一直奮戰海外市場,有目共睹,目前有超60%的盈利來自於海外;而聯想作為全球出貨量第一的PC生產廠商,資產海外的銷售額佔比也很高。而上文提到的那幾家名聲響亮的網際網路新貴們雖然實力不差,但幾乎都在國內市場開展業務,海外業務不說為零,也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那麼,全球的榜單排不上,國內的品牌價值排行榜又是如何呢?
Interbrand公司在今年的4月公佈過一箇中國國內的品牌價值排行榜榜單。具體排名如下:
騰訊,阿里巴巴和中國建設銀行被評為3個最具價值的品牌,金融服務和網際網路品牌在榜單中佔據主導地位。華為是品牌價值增長最快的品牌,與2016年相比,增長了31%。而騰訊增長了21%,阿里巴巴增長了20%。
這個榜單也基本上描繪了國內各大企業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華為由於這兩年才注重國內市場並涉足個人消費領域,以往“華為”二字多存在於書本商業案例中,能夠親身體驗產品的機會並不多,故品牌知名度上稍顯弱勢。但在逐漸增加個人消費領域之後,其過硬的技術優勢和創新能力也在消費者口中留下良好印象,也可符合華為成為國內品牌價值增長速度最快的事實。
征戰海外市場,打造全球品牌
要說國內品牌價值和國際品牌價值哪個高?每日君個人認為,當時是國際品牌價值高。國內市場再厲害,國際上品牌認可度低也是一種遺憾,更何況國際市場又是另外一種境界,能夠征服其他民族才是莫大的榮耀。
例如蘋果品牌自所以憑藉184億美金的價值位居榜首,自然是因為“蘋果”二字已經獲得了全球的大多數人的認可,並甘願為其品牌買單。還記得文章開頭所說的嗎?有價值的品牌不僅能刺激消費者需求,同時也讓品牌具備極強的定價能力。
如果一個品牌在國內即使再“橫”,在國際上得不到認可,也就很難擁有定價權。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很多民族的產品在海外只能以低價競爭方式生存的原因。
品牌就是價值,品牌就是定價權,品牌認可的範圍越廣,獲利就越多!
還是以華為為例,畢竟是唯一一個在國際上品牌價值靠前的企業。在網上看到有人經常抱怨說,華為為什麼把華為品牌的手機價格定那麼高。實際上相對於國外的定價,國內價格還是有折扣的。華為品牌手機之所有敢把價格定高,就在於華為在國際上的品牌價值有人認可。也就像蘋果手機在功能、工藝差不多的情況下,能夠以幾倍的利潤賣給客戶一樣,大家都是在收“品牌稅”。
我們還經常看到某些品牌產品在國外的價格總比國內還便宜,因此被國內網友罵“賣國賊”。實際上這是沒辦法啊,你在國外的品牌價值比國內還低,怎麼可能賣到比國內還貴的價格。
鉅額研發投入
譭譽參半的華為,是中國IT產業乃至整個中國商業領域獨一無二的神奇存在。
過去一年,發生在華為身上的讚譽和負面尤其突出,一年到頭都在風口浪尖上,一會兒是引領全球5G標準的民族英雄,一會兒又是製造“34+”冷酷無情的僱主。
但華為似乎並不在意,我行我素,任憑坊間東南西北風勁吹,不解釋不辯白,埋頭賺錢。
3月31日,華為正式釋出2016年度財報,儘管其中很多數字從年初就已經被外界瞭解,但營收同比增長34%達到5216億元(751億美元)、研發投入高達764億元(110億美元)這兩個數字,依然讓這份財報引發了各種熱議。
很多人感慨,真是財大氣粗敢投入呀!
也有人說,華為今年淨利潤同比增長只有0.4%,增產不增收,華為卻投入巨資在研發上,是未來運營商市場增長乏力、在雲端又遲遲沒有發力等幾重壓力下有點焦慮的對映。
實際上,華為2016年利潤率7.1%,資料很健康,從全球500強來看,也屬於不錯的利潤率。
更多挑戰來自內部。有一些員工問,華為研發投入那麼多錢,到底做出了什麼東西?值不值?
華為輪值CEO徐直軍的說法是:“華為沒一個領域的研發投資比別人大,只能終端跟蘋果三星比少得可憐,無線領域跟愛立信比也少,在路由器領域跟思科比也少得可憐。
但是總數加起來很大。不能把to B研發投資說成to C的,把to C的研發投資說成to B的。”
“
華為的研發投入是否屬於過度投資?
後續華為還會持續這種力度的研發投入嗎?
在全球傳統高科技企業被大大小小的網際網路精英擠兌到犄角旮旯艱難度日的今天,如此大手筆的投入會不會成為華為的一個負擔?
全球科技巨頭的研發投入規模
先看一組資料,全球高科技行業的頂尖公司在2016財年的收入規模和各個公司的研發投入規模。
從這一組數字,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1、全球高科技企業中,營收超過800億美元的超級大公司有4家,蘋果、三星、Google和微軟,都擁有強大的核心技術創新能力;700億~800億的企業2家,IBM和華為,前者是百年老店、活著的傳奇,後者立志要做一個“活二百年的公司”。
2、領頭羊都捨得花錢投入研發——全球高科技企業中,研發投入超過100億美元的僅有6家,三星、Intel、Google、微軟、華為和蘋果,表明“密集投入”是具有核心技術創新能力的優秀企業的引擎。
3、可持續的大規模研發投入,保障可持續的核心技術創新能力,從而保障可持續的大規模營收。僅靠模式創新,不重視核心技術,在股市上可以表現優秀,但很難成為真正的“巨無霸”;
4、華為營收規模已經是全球第六大了,確實是一家大公司、確實是全球高科技產業舉足輕重的大角色;
換個更直觀的形式來看這張表,2016財年全球科技企業研發投入佔比是這樣的:
從這張圖,又可以得出一些新的結論:
1、卓越的公司,都對研發重兵投入。從研發投入在總營收盤子中的佔比來看,除了蘋果這個傳奇另當別論,佔比較高的高通、Intel、Facebook、Oracle、華為、微軟、Google和思科都是各自所在領域的楚翹,且具有難以替代的競爭力。
2、基於全球化視野、國際化水平的研發投入佈局,才能催生出難以替代的核心競爭力,才能有真正的戰略自信,不跟風不借勢,帶著理想主義情懷踏踏實實搞主航道。
可持續的生意增長,來自可持續的研發投入;
借風口飛起來的豬長不出翅膀;
唯有“持續密集研發投入,厚積薄發,實現突破”是正道。
為什麼“持續壓強投入,厚積薄發”是華為持續成長的三大關鍵因素之一?
這源自任正非的一個強烈認知,
“泡沫經濟對中國是一個摧毀,所以我們就一定要踏踏實實搞科研”。
他所說的科研,既包括支援今天產糧的產品研發,也包括面向未來的基礎研發。
所以,如果要想大把大把賺國外人的錢,就要勇於揚帆出海,捨得投入,在全球打響知名度,讓自己的品牌具有全球的品牌價值。
科學技術才是核心競爭力。
-
8 # 猴子軍師
國家電網公司。年營收超過2萬億元人民幣,位居世界所有公司第二位,淨利潤高達102億美元,更掌握著智慧電網,特高壓電網技術的國際標準制定權,除了其電網業務外,其本身也是電力裝備和新能源技術供應商。金正大。金正大在控釋肥的國際標準制定上掌握話語權,控釋肥國際標準就是由中國主導完成,ISO國際標準化組織於2016年6月釋出緩控釋肥國際標準,而金正大是主要起草單位之一。2008年,金正大集團銷售收入僅為36億人民幣,。2016年,金正大營業收入實現187.25 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5%,遙遙領先於同行業。三安光電。LED晶片巨頭三安光電公司,其擁有的MOCVD數量在全球範圍內僅次於臺灣晶電LED晶片公司,2016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2.73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21.67億元,分別同期增長29.11%和27.86%,預計在營業收入上首次實現對臺灣晶電的超越,三安光電的淨利潤率竟然高達34.5%,簡直不像是製造業企業。不僅在晶片領域趕超臺灣晶電躍居國際龍頭,三安光電還在往晶片的上游發展。隨著5G、物聯網、電動汽車、智慧汽車等應用市場興起,2021年預計全球砷化鎵/氮化鎵器件市場規模可超700億人民幣。同時中國晶片嚴重依賴進口,三安光電產線將填補國內砷化鎵/氮化鎵空白,有望全面替代進口晶片。大疆創新。總部位於深圳的大疆,在美國有5個辦公室,歐洲有3個,日本和南韓各1個。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級無人機廠商,大疆創新在2011年至2015年,銷售額增長近100倍。大疆80%的銷量來自於海外,包括Apple Store蘋果零售店在內的一些大型零售商都在銷售大疆無人機。最近因為無人機擾航,無人機再次推向風口浪尖,而據說無人機擾航事件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而大疆很可能是事件的受害者,被無辜事件牽連。昌元化工。昌元化工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高錳酸鉀生產商,年產量約4萬噸,佔據國內90%和國際55%的市場份額。全球7萬噸高錳酸鉀的產量,昌元4萬噸,卡洛斯1.5萬噸,其他公司合計1.5萬噸。中國中車。中車現在已經是世界最大的軌道交通企業,並且技術和世界市場份額在同行業居於領先地位,優勢還在不斷擴大,2016年中車營業收入2297億人民幣,差不多332億美元營收,淨利潤16.4億美元。航天科工集團,2015年營收為278.67億美元,淨利潤14.7億美元,航天科工是中國搞天宮空間站,嫦娥工程,以及導彈研發的單位,然而航天和國防軍事工業只佔航天科工三分之一的營收,其他三分之二來自裝備製造等民用工業品。根據航天科工的規劃,其2017年用於軍民融合的產品,也就是軍事技術用於民用工業品製造銷售的收入,要達到1470億人民幣,也就是213億美元。1470億人民幣的民用工業收入,如果他是一家民營企業,比格力規模還要大。中國航天科技集團,2015年營業收入305億美元,淨利潤18.54億美元,旗下8家A股上市公司,大量涉及民用工業品製造。此前有報道陝西航天技術轉民用打破日本壟斷,60人小廠兩個月獲2億元市場訂單引起軒然大波。中航工業公司,2015年營業收入602億美元,淨利潤8.82億美元,和航天科工一樣,軍事工業只是中航工業營收的一部分,還有來自電子控制系統,民用航空飛機例如新舟60,ARJ21,無人機的營收,中航工業還是波音飛機的供應商,例如供應波音客機的方向舵。中核工業集團,是典型高技術高利潤工業,2015年集團利潤就超過百億人民幣,2016年集團利潤更進一步增長了32.4%。中核集團不僅完成了國際上最先進的第三代核電技術AP1000的燃料機組中中國產化,2017年1月14日,中核三門核電有限公司與中核包頭核燃料元件股份有限公司在京簽署。中國化工集團,2016年430億美元收購國際化工巨頭先正達公司,躍居世界第一大農藥公司中國化工旗下還有輪胎業務,例如2015年70億歐元的收購的義大利倍耐力輪胎公司,2016年倍耐力營收為大約63.8億美元,來自高階消費型輪胎的比例在64%以上。除了消費型輪胎,中國化工還是世界第四大商用車輪胎製造商,這是很多人想不到的。這些企業不僅處於世界市場份額最高行列,而且淨利潤率也在同行業居於領先地位,並且掌握了核心技術,掌握了行業技術話語權。讓我們為他們鼓掌!希望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能再接再厲不斷問鼎國際科學技術前沿的巔峰。
-
9 # 戴西南
今天想寫一個從管理層到行業影響都給我深刻印象的公司——華大基因,以及他下屬的華大農業。
貼吧裡隨意看一下,有這麼一句話,“A股只有兩隻股票,華大基因和其他股票!”
無論這句評語是否過譽,但“華大”兩字在其所身處的領域,都算得上是身體力行的影響者。而在商界,只有兩種狀態,你要麼是影響者,要麼是追隨者。
近半年來,華大基因是不折不扣的股市裡“最亮的那顆星”,從發行價16.37一直漲到260塊錢,翻了十五倍。
而在資本市場之外的華大,是一個有“歷史”的公司。
近日在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17 上市公司領袖峰會”上,華大基因CEO尹燁描述了華大對人基因組的測序發展歷程,如他所說,“第一個人的基因組,從1990年做到了2003年,13年的時間,6個國家、8000多個人花了38億美金才做完一個人的基因,今天在華大基因,測一個人的基因組只需要48小時,4000人民幣。”
接下來是水稻基因組。華大用了23個月的時間,領先日本一週在Science封面發表了文章,而就此中國徹底奠定了在亞洲基因組的地位,在全球該領域形成了美中英三極的局面。
對華大的業務核心——精準醫學,尹燁是這麼說的:精準醫學不是陽春白雪,不是隻有有錢人才能享受的事情。以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為例,美國要花1000美金,香港要花6000港幣,但在深圳已經納入了醫保(市政府民生專案300元+生育保險500元),深圳繳納了醫保的孕媽媽實際是0負擔,這個在深圳的普及率上個月已經超過了60%。他說,“我們看到了像唐氏綜合徵這樣的遺傳疾病正在告別深圳。透過基因技術讓人類告別遺傳病,華人有底氣用最低的價格提供最高標準的服務,就是我們講的能夠普惠的精準醫學”。
再來看華大農業。筆者曾去過華大農業在新疆的小米生產基地,在傳統的小米種植中,由於顆粒小、穀穗彎曲、種植地塊多在坡地碎地等特點,機械化難以普及,人工多於機工,而在華大的小米基地,已經基本實現了覆蓋種、收、選的全程機械化,這是一個重大突破。
尹燁表示,“小米傳統產量畝產只有300-400斤,但透過全基因組聚合育種技術,我們在新疆的試驗田畝產達到了1600斤,大田畝產1200斤。”
如尹燁所說,人的一生不過就是幾個瞬間,但是為這幾個瞬間要做到長期的努力。一個敢在今天講情懷的組織,請大家一定去看他的歷史,而不僅僅看他今天講什麼未來。
-
10 # 方寸之修
多希望你的問題是真的,但是事實告訴我,這些都不是事實。當然,也要看稱霸世界的標準是什麼?
有很多人會按照企業的市值去說明如何如之何,但是這些都是虛的。
在本人看來,真正能稱之為稱霸世界的,一定是有開創性或者締造某領域國際標準的產品或服務,很可惜,現在還沒發現,也許我太孤陋寡聞了。
要說目前我們有沒有相應的技術或標準有機會創造這一歷史的?當然有,首當其衝的就是北斗導航系統。這是我們自主建立的一套導航體系,雖然目前在全球範圍內還沒有形成普遍的應用,但是,未來一定會成為即美國GPS之後,全球普適性的導航系統。
另外,我們在電力、基建、高鐵等領域,也取得了非常不錯的世界級技術創新,只是這部分受制於各種因素的影響,還沒有達到較廣泛的普及性。
真心希望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能像微軟、谷歌那樣,生產出windows、android等影響和改變世界的技術和產品。
對了,還有一個,袁隆平的雜交水稻,雖然不能向外輸出技術,但是他確實正在改變著世界!
-
11 # 亦言看科技
一是大疆創新。大疆創新是中國首家無人機企業,業務範圍涵蓋民用無人機的研發、製造、銷售及配套服務支援。從大疆創新的國際經營軌跡來看,其雖成立於中國,卻在一開始就先進軍了海外市場,其海外銷售額超過其總收入的80%。大疆創新僅成立了十餘年還是一個成長期的公司,但迅速完成了其經營國際化的過程。
二是位元組跳動。位元組跳動旗下抖音的海外版TikTok,是中國第一個國際化的網際網路產品,影響力之大,已經對Facebook、Google等社交巨頭形成了競爭。Tiktok多次登上美國、印度、德國、法國、日本、印尼和俄羅斯等地App Store或Google Play總榜的首位。TikTok在全球各地設有辦公室,包括洛杉磯、紐約、倫敦、巴黎、柏林、迪拜、孟買、新加坡、雅加達、首爾和東京等。
三是小米。在2021年3季度的全球智慧手機市場排行中,小米在全球第三,全球的出貨量4430萬臺,市場份額佔比13.4%。而在同期的國內市場上面,小米排名第四,出貨量1090萬臺,市場份額14%,可以看到小米在2021年3季度的海外市場出貨量是3340萬臺。小米是最年輕的世界500強公司,智慧手機市場份額直逼前兩位的三星和蘋果。
中國還有很多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公司,相信以後會越來越多!
回覆列表
馬上就到7月份了,智慧手機市場的競爭依然激烈,國際品牌和中中國產品牌之間依然在不斷搶佔市場份額。日前,旭日大資料釋出了Q1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排行報告,具體給出了各個廠商發展的情況。
以下是整體排行
旭日大資料給出了全球前十出貨量的廠商,其中,三星還是全球第一,數量是8000萬臺,蘋果第二,但數量少了很多,為5100萬臺,華為、OPPO、vivo位居三、四、五,華為是中國第一,出貨量是3500萬臺。後五位依次是小米、LG、聯想、中興和金立,不難發現,目前主要的競爭就是蘋果、三星、LG與中中國產廠商之間的競爭,競爭地區不僅僅是中國市場,在海外市場,也是廝殺不斷。
報告同時給出全球智慧手機廠商總的出貨量,為3.51億部,同比增長5.4%。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相比去年Q4的4.39億部,今年Q1減少了0.88億部。
在中中國產手機廠商中,具體的排名是華為、關於選取牛股的思路我已發在扣#扣~號中:1545186259!在此申明,我從不收費,也不推薦股票,能學到本人的戰法及知曉個股的具體買賣點!OPPO、vivo、小米、聯想、中興和金立,這也體現出未來的發展趨勢,華米OV是四大主要廠商,同時其他廠商也會與它們進行競爭。
報告還給出了華為手機領先的原因,得益於Mate 9、P9以及榮耀V9的熱銷,華為手機的出貨量達到3500萬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小米會與華為、OPPO、vivo進行直接挑戰,有預測訊息顯示,小米Q2的出貨量已經突破2000萬臺,Q3以及Q4還有望延續這個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