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香山先生

    中國發展到現在不是進入低慾望的社會,而且是慾望瘋漲期。慾望是人們故有的生態,無慾則盲,無慾則僵。我們每個人都欲無止境,又千姿萬麗,在只爭朝夕地實現自己的美好慾望。當然慾望和現實差之千里,或者成功,也許失敗。不管做什麼如果沒有強烈的慾望,也就永遠沒有成功的機會。社會的發展必然給人們帶來壓力,促使人們與時代同步,共創未來。不要感到壓力重重扼殺了我們的慾望,使我們垂頭喪氣。相信明天會更好,慾望會更高,生活更美好。

  • 2 # 木頭狸城堡

    低慾望時代與此前流行的佛系青年一脈相承

    佛系成為很多青年的自我標榜,其內涵是與世無爭,這與青年人朝氣蓬勃、敢為人先的應有品質相違背,因此,出現了這樣的聲音,便認為中國青年喪失了鬥志,中國未來失去希望,而我不這樣認為:

    第一,佛系青年不佛系。我們看到,很多青年標榜佛系,但是每天通勤兩小時上下班而無怨言,每天加班到一兩點而為之感到充實。像阿里、騰訊、百度這些大型的網際網路公司的員工平均年齡只有25歲左右,正是年輕人支撐起中國新經濟的發展;在很多媒體說年輕人喪的時候,90後已經湧現出一大批人才,有副院長、有博士導師,有奮戰在扶貧一線甚至為之獻出生命的青年幹部,有為守衛國家安全世界安全壯烈犧牲的英勇戰士,我認為正是年輕人讓我們國家各項事業都煥發生機與活力,

    第二,佛系背後有堅持。青年人說的佛系,是一種不爭與堅持,吃的好壞可以佛系,住的好壞可以佛系,如何出行也可以佛系,刪繁就簡只為心中的目標,在紛繁複雜的當今時代只有有不爭才能有堅持,才能聚焦一點有所成就。青年人正是這樣做的,為了一個BUG通宵達旦,為了探究科學做7000次試驗,青年人用佛系的專注支撐中國各項事業的發展。

    第三,佛系是自嘲也是無奈。我們看到,通宵達旦的奮鬥換不來一個落腳點,換不來一個城市身份,三十而不立成為許多青年的現狀,面對殘酷的現實,青年人只能以佛系自嘲,以佛系表露無奈。

    我認為,廣大青年人承擔了更多的社會責任,推動了中國現代化生產力的發展,卻沒有得到社會溫柔以待。新時代要讓年輕人有更多的成就感獲得感,不能讓自嘲的佛系化為失去希望後自暴自棄。

    第一,要調控房價。透過各項舉措調控房價,堅決落實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根本原則,透過貸款利率優惠,解決年輕人積累不足、壓力過大的問題,讓青年人能夠有個家。

    第二,給予年輕人更多的友好。不要用年齡綁架年輕人,透過明確責任分工,克服一人幹,三人看,一群人查,最後鞭打快牛的局面;透過獎勵調動全體員工的積極性,為年輕人減負,讓年輕人能夠感受到社會的溫情,讓年輕人有時間享受生活。

    第三,年輕人要端正心態,要明確沒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爺輩飽經戰火,父輩探索變革,我們生活在一個有明確方向的時代可謂幸運,但是我們也有我們這代人的時代擔當,用奮鬥助力中國夢的實現就是我們的使命,我們不可懈怠,

  • 3 # 瓢潑而下的冰水

    如果中國正進入低慾望時代,那麼,請弄清楚,人們是主動進入低慾望時代,還是被動進入低慾望時代!

    到底是不想結婚、不想生子、不想買房、不想消費,還是不敢結婚、不敢生子、不敢買房、以及不敢消費?

    不想和不敢,差別很大。因為不敢所以不想,差別更大!

    對於很多大城市的年輕人來說,如果結婚,那就意味著要買房、要生子,高房價可能耗費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以及小兩口幾代人的積蓄、再加上長達幾十年的房供重壓,試問,已經被高房價所綁架的人們,面對培養孩子的另一種高額負擔,哪裡還能去想消費?

    所以,對於很多人來說,因為不敢結婚所以不想結婚,因為不敢生子所以不想生子,因為不敢買房所以不想買房,因為不敢消費,所以不想消費!

    這種被動的低慾望時代,也許正在悄然開啟。

    希望那種真正的低慾望時代來臨時,人們不想結婚、不想生子、不想買房和不想消費,不是因為錢不夠、不是因為經濟壓力大,而純粹是因為選擇了一種不想結婚、不想生子、不想買房和不想消費的生活方式!

  • 4 # 情櫻靈動

    這種不結婚、不生子、不買房、不消費也不是什麼低慾望時代,太過悲觀,這是對現實的無力反抗。在心理學中的習慣性無助心理,比較無奈的放棄抵抗,對現實的妥協,要不這樣做心理壓力會崩潰,可這樣做了又會進入消極惡性迴圈。短期可以先安慰心靈,但必須把心理內化好走改變之路。

    一個人連活著的慾望也沒有,形同行屍走肉,人不可能沒有追求,不可能不被尊重,太卑微了會逃避現實。馬斯洛說人有五大需求:

    ①生理需求是與生俱來的本能,滿足溫飽的個體健康存活。

    ②安全需要是為了生活穩定,遠離威脅與恐懼,免遭痛苦的安居樂業。

    ④尊重需求分為自尊、他尊和權力慾,滿足了會產生推動力,也是慾望的把控尺度,因自己的價值滿足而自信,自信過度是自負。

    ⑤認知需要是一生都在學習擴充套件的,因為你賺不到認知範圍之外的錢,除非靠運氣,運氣在愚笨下很快虧掉。

    ⑥審美需要是主觀性的“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嚮往美好的追求。

    ⑦自我實現是一種創造性需要,能讓人生其樂無窮。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把人格結構分為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本我指原始的自已,包括基本慾望、衝動和生命力,是一切心理能量動力之源。慾望要在良知合理範圍內轉化為追求機遇動力,過火是誘惑中痴迷,會使人跌入深淵,慾望過低心理不健康。

    本我出自本能自由放任,它不理會外界行為規範和道德規範,是個體無意識。自我代表後天努力的認知現實識別,常規性社會需求,透過一個人經驗、反省、外界反饋的態度、情感、信仰、價值觀理認知。起著內化本我慾望,慾望是無形看不透的,認知卻可以掌控學習。自我為了控制本我還需要超我,超我如同道德監督機關、社會檢查機關、社會行為規範、內心自省獎懲機關等獲得人性持續昇華。

    人的慾望是可以內化隱藏,降低慾望危脅到與生俱來的本我。而結婚生子是本我需求,除了擁有難言之隱的客觀因素限制,本能性需求很難把控。房子和消費是生存需求,沒人想住天當被、地當床的生活,不吃、不喝、不穿的人是哪裡有呢?

    俗話說:“蛇有多大,洞有多大。”人的心理彈性很大,苦樂無二境,迷悟非兩心,轉念一瞬間,悲喜兩重天。人的困境久了,行為習慣位移,掩藏了內心的慾望需求,甚至是迷茫、煩惱中。人生每一次低谷在心靈煉獄中,需要蛻變重生,也可以是從頭再來。煉獄過程中看不清慾望,悟不好會走向深淵,所以需要正念昇華。人類的慾望很多,佛說空既是無、無即有、我既佛,道者大道至簡。

    所謂的低慾望時代是心理學上的習得性無助,是一種逆反心理,一種慾望被抑制,轉向另一種抵抗。比如,不結婚是因為個體在一定條件下的優先滿足,不生子也是從家庭條件下的小團體需求滿足,不買房也是小團體的個體需求滿足,不消費是條件抑制下的本能需求滿足,這些在條件適合下會再次昇華。

    重要的不是慾望低,而是心理內化調節以適應心理健康,俗話說適者生存,適是慾望的彈性變化。完美主義者也會拒婚,不生子也因過度消費導致肥胖等疾病難生,不買房也是為了提高生活質量,李嘉誠晚年也穿過補丁衣服。很多東西需要透過現象看本質,難道勤儉持家不是把握慾望轉化另一種待需求嗎?人的能力是有大有小,慾望被抑制不是減少了、降低了,而是被超我控制了。好比籃球,激發給作用力越大,反向爆發力越大,潛意識轉化為顯意識似的。

    總之,慾望如海水越喝越渴,王永慶法則告訴你,節儉是為了資源最佳化配置。慾望的掌控是為了療愈內心的傷痛,是人生低谷期的資源最佳化配置,不是一個時代那麼嚴重,也不具普遍性,個別性心理不健康需要被關懷和幫助。

  • 5 # 無名草2020

    當對物質的慾望塞滿了,

    整個世界。

    人們會感到窒息,

    感到空氣中佈滿了霧霾!

    內心會憂慮,

    心顏不得開。

    華人若真能進入、

    低慾望時代,

    那是國之幸家之福!

    那會趨福避禍消難免災。

    可惜你這所謂的低欲一一

    不婚不買房車不生小孩,

    並不是自覺後的少欲知足,

    而是面對現實的一種無奈!

    這種無奈從何而來?

    就是因為慾望膨脹,

    有了房車還要高額彩禮,

    婚姻成了一樁買賣!

    讓你高築債臺,

    哪還敢結婚娶妻生小孩!

    大量的光棍、剩女,

    就這樣創造出來……

  • 6 # 閱盡人間冷暖

    不是不想,而是現實打破了“想”的境界。

    中國正式進入低慾望時代?

    我的回答是:沒有進行科學的統計,還不能得出這樣的結論。

    但在我身邊確實存在一些:不想結婚、不想生子、不想買房、不想消費,掙錢夠自己吃飽的人。

    請聽我舉例:

    1,小劉,33歲。

    戀愛的時候,滿臉笑得開心,可就在商討結婚的事宜,女方提出了要求:不能和父母一起住那老房子,必須要買結婚的新房。

    父母和自己都是工薪,買新房沒有兩三百萬是不行的,小劉父母的意思是把老房重新裝修一下,等以後房價下來了再買。

    可女方父母不同意,女友也站在父母一邊。小劉實在買不起,而女方也不肯讓步,兩人最終黃了。

    從28歲到33歲,小劉沒有再找女朋友,一個人過也挺好的。

    2、吳岑夫妻。

    他們不是丁克,但現實讓他們對生孩子覺得力不從心。與其生下來讓孩子過父母這樣的日子,還不如不生,免得害了孩子。

    3、老王,41歲。

    老王有點守舊,對買房按揭很牴觸。他的理由是,工作在現今都不會是非常穩定的,一旦出現變故,貸款不能每月按時還,銀行可不會同情。

    到時候房子沒了,首付也沒了,竹籃子打水一場空,除非自己能全款買房,這才最踏實。

    於是,老王在月薪可以買半平米的時候沒買,到現在年薪都買不起一個衛生間,還是沒買。後來乾脆就不買了。

    問答總結:

    不是不想,而是“想”太貴了。

    誰會沒有慾望,但光有慾望有用嗎?現實往往會狠狠地扇一個大耳刮子。

    扇暈了,清醒後,就把慾望深埋。

    不求別人怎麼看,只求自己過自己的,開心就好。

  • 7 # 謝首藝

    怎麼看待中國正式進入低慾望時代?這是一個偽命題!不想結婚是假,不敢結婚才是真相!不想生子是假,不敢生孩子才是真相!不想買房了假,買不起房才是真相!不想消費是假,消費額世界第一才是真相。

    話說,中國年輕人不想,這絕對不是真相。

    中國自1986年起男女出生比就開始失衡,男女出生比121:100。此後的二十多年裡一直在125:100至131:100。中排徘徊。因此導致進入2008年以後適婚人群中男性比女性高出800多萬,之後每逐年增加並且最高時超過3200萬。

    這樣大規模的單身男性,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風氣變化。首先,女方在結婚彩禮上就將數額提高了很多倍。這就導致,經濟基礎差的男性更沒有結婚的資本了。其次,由於,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有一大批人迅速抓住時機改變了經濟狀態。這樣的情況讓有女性的家庭更加惜售。又一次增加了適婚男性的結婚成本。再次,由於快速的普及義務教育,新時期的女性有了更開闊的視野和追求。以此提高結婚年齡。而當回過身來想要結婚時適合自己的男性都已經結婚了。

    因此,男性結婚成本高,結不起婚才是真相,而女性結婚選擇少,沒有辦法結婚才是真。

    不想生孩子是假的,不敢生孩子才是真的。

    快速發展的社會,以及規模龐大的人口,在經濟體量和人口規模不相匹配的時期。工作競爭壓力是無比嚴酷的。應該生孩子所需要的生活成本,以及隨之而來的教育成本,讓處於嚴酷競爭環境的人根本生不起孩子。

    不想生孩子和不敢生孩子是由著本質區別的。

    不想買房是假,買不起房才是真。

    當然,截止2020年一季度,中國現有的商品房數量,其實已經到達了每2.5人一套房的基數。現在的真實情況是,市場上有大量的閒置高價房和一人多套房的現象。前段時間抖音的90後包租婆,一人千套房就是一個案例。

    不以北上廣深為例,也不以30個省會成市為解讀,單獨從人口在90萬以上的小城市為例,絕大多數城市的一手房平均售價就超過了4500元一平米。這對於還有6億左右每個月收入在1000元的社會里,這麼高的房價真的是很多人買不起房。

    不想消費了假的,消費不起才是真相。

    以6億左右每月1000多元收入的人群。在當下高物價時代裡,一斤豬肉就30~40元的高物價時代,能夠吃好一點就很不錯了。還如何去消費。

    當然,還有另外的8億人收入高於1000元每月的人群中,有人要存錢付購房的首付,有人要準備結婚的彩禮,有人要還已經買了房的房貸,還有人要為生孩子準備一些存款。更多的人是為了生的起病,不敢去消費。

    所以,不敢消費才是真相。

    總之,還有很多案例可以證實華人現在是結不起婚,而不是不想結婚,華人現在是不敢生孩子,而不是不想生孩子,華人現在是,買不起房子,而不是不想買房,華人現在是不敢消費,而不是不想消費。最終確定中國進入低慾望社會是個偽命題。

  • 8 # 知常容

    這是社會富足的必然結果,也是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

    這不是這一代年輕人的問題,這個鍋不要讓年輕人來背,同時也不要指責他們不負責,因為這根本不是他們的問題,有人想透過刺激的方式來破除這個四不,可能嗎?

    答案就是肯定會失敗的,因為發達國家例子夠多了,遠的不說,近的像南韓,日子都已經進入這樣的社會。

    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他要面臨兩個問題,一個是活好,二是老了。

    在古代或者說生產力比較落後的情況下,家庭無疑是最經濟的。我們出去點菜都有這樣的經歷,一個人出去吃,與二個人出去吃再平均下來,似乎二個人出去吃比一個人更經濟,同樣四個人出去吃,或許吃到的菜更豐富,但價值比一個人經濟。

    這就是家庭的好處,在經濟不夠富足的情況下,家庭是最經濟的。

    當然還有一個前提,那就是組建家庭的成本是比較低的。如果組建一個家庭的成本很好,雖然家庭生活比較經濟,但也會讓很多人放棄組建家庭

    現在過高的結婚條件,房價,養育孩子的成本,使得家庭組建成本高過一個人單獨生活的成本。

    人都是會計算成本的。

    其實社會的保障體系開始完善,如果沒有任何保障體系,那麼就算家庭組建成本很高,相信很多人還是會選擇組建家庭,因為每一個都會老,老了的照顧成本也是要計算的。

    如果老了已經有人管了,家庭組建成本又這麼高,你覺得年輕人會怎麼選呢?

    自然越來越多的年經人選擇了不結婚,單身生活。

    單身生活還有一個大問題,那就是個人的情感怎麼辦?如果你一個人生活在山裡,到了夜裡還是挺孤獨的,問題是現在網路這麼發達,一刷影片一晚就過去了,人在大量的資訊轟炸下根本沒有時間去感受那一份孤獨。

    所以個人情感也被解決掉了。

    在古代組建家庭的一個最重要的責任,那就是延續家族,一個男人最大的榮耀就是光宗耀祖,問題這還是首要任務嗎?

    當然不是了。

    那你再數數,年輕人組建家庭的動力還有什麼?

    至於賺錢的問題,這個應該不會是普遍現象,在這個世界上有人喜歡錢越多越好,有人喜歡錢夠就好,所以當生活好時,有些人就知足了,就開始享受,有些人還會拼命幹活。

    如果你以前苦過的,那你會有天然的危機感,你一輩子可能都覺得錢越多越好,就算成功還會繼續拼命。如果你就一直生活挺幸福的,沒怎麼苦過,對錢的慾望就淡很多。

    現在成長的年輕人處在中國最好的時代 ,根本沒有吃苦的機會,所以相對來說對錢的慾望會比父輩低的多。

    不過一切都不用悲觀,任何事情有起必有落,所以當這種現象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就會迎來轉折點的,我們要做的不是急,或者亂干預,一切靜等就可以了。

  • 9 # 大唐史官

    不是說華人喜歡低慾望,而是中國的發展情況以及年輕人的想法讓低慾望橫行!

    國家經濟崛起之後帶來的階級固化讓普通人努力也很難有希望成功!

    一個國家在成立初期百廢待興,就比如建國之後到改革開放之前,全民都窮啊,平民百姓還是大院子弟的前身都是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苦出身。

    這幾十年間,社會的階層流動性不大,在那個憑票時代,最好的平民崗位也不過是供銷社,能多有點油水罷了。

    但同時期的美國早就是超級大國,憑藉美金和黃金掛鉤的佈雷頓森林體系讓美國經濟一直都成為世界領頭羊。

    經濟的發展讓美國窮人可以吃飽穿暖,但是上層社會早就形成了各大財團,這些財團可以左右美國的國會,而依附於財團的企業也和這些大富豪們結為一體,使得這些人享受更好的資源,子女享受更好的教育!

    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後,貧富差距明顯,階級開始固化,普通人難以成功

    而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後借鑑了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同時開放口岸設立行政特區,大量人員開始下海尋求致富的道路。

    可是能下海的地區少之又少,僅僅侷限於東南沿海地區,使得東北西北西南地區的人們下海難度極高,同時下海經商成功的人也不多,但是這些人帶來的經濟效益卻不少。

    先富起來的人越來越富,他們的子女享受的資源也比普通人好,現在也是寒門難出貴子了,就拿我身邊來說,同樣是學英語,有錢人直接把孩子送到美國連學帶玩三四年,回來說英文的水平比中學老師強多了。

    各省市之間的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勻,往大了說南方比北方強,往小了說省會城市就是比小城市的教育資源好,可以比較一下,一個家境殷實,懂禮貌見過世面知道努力的富二代,他的起點就比小城市的普通人孩子強,別說富不過三代,現在的二世祖沒有那麼傻!

    生活成本高,慾望再大也要考慮現實

    有人說解決辦法就是打拼唄,可是把一個普通人丟在一個陌生的城市裡,人脈房子車子都沒有,只能白手起家,但不是每一個人都有白手起家的魄力和勇氣。

    北上廣深的房子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基本上都是15萬到20萬一平,別說北京有的地段房價低,真正的四九城不大,房子低於這個價的地方不算正經北京地區。

    買房困難,買車也困難,一個剛到社會的年輕人兜跟臉一樣乾淨,遇到貴人那得需要時間和能力耗著,就拿普通的本科生和大專生來講,到大城市沒有什麼厲害的,一本和三本的區別根本沒有,除非你是985和211.

    為啥?因為人家大城市的公司才懶得揹你的省份有多少大學呢,人家就認那幾所985還有一些高校的王牌專業。

    生活成本和收入不成正比,那年輕人還想什麼呢,買房?不想去小城市買,但是去大城市買不起!至於結婚生子?自己都無法養活自己呢,每個月還想怎麼還花唄和信用卡呢,哪有什麼心思去選擇找個同樣苦逼的物件呢?(鳳凰男和拜金女除外)

  • 10 # 樂活橘子

    很贊成樓主的說法,而且在經歷了今年的疫情以後,中國基本進入了低慾望時代。很多人不想消費,不敢消費,單身的不想結婚,結婚的不想生小孩子,買房買不起也不想買了。

    曾經有一位95後說過,如果我不買房的話,我每年賺的15萬,可以在一二線城市過著非常有質量,有品質的生活。但是一旦我買了房,我就變成了苦逼。

    當然,95後還是單身,貌似都看透了生活的本質。如果在結了婚,有了小孩,年齡30好幾或40+,在來談論這個問題,我估計現在很多人都會說,如果讓我重新再選擇一次,我絕對不會結婚,不會生小孩,不會買房子。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問題?源於壓力。

    社會壓力,生存壓力,對比壓力,家庭壓力……現在這個社會充斥著各種壓力,很多成年人抗壓不了了,或者是看透了這些。所以放棄,所以逃避!

    因為現代人的消費觀念在改變,不再像父母輩那麼傳統,非得要買套房子證明什麼,而且人口流動性又那麼高,所以,租房或買房,租房更靈活,節約成本。

    思維這樣一大開,過好每一天,此時此刻,就是最實在的事情。

    尤其是今年,更印證了這一句話的正確。

    當然,進入低慾望的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他沒有遇到有眼緣的人,事,物,或者緣分未到。就像我一個同學,和她老公結婚15年都不想生小孩。後來離婚了,人家談了一個法華人,突然就想生小孩了,而且還說要生好幾個。超級無語的。

    所以,人也是一段一段時間都不一樣的想法,現在的低慾望,或許是環境,條件還沒有滿足心裡那道坎,邁過了,自然就要消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淘寶網上有哪些有特色的店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