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kenny107113336

    之前看過一篇文章,真實性我也沒有考證,大概意思是說,人在嬰幼兒期開始,所感受到的恐懼,雖然主動記憶可能想不起來,但會對潛意識形成永久影響,潛意識又從性格,脾氣等方面左右影響你的行為。孩童時期受得自尊打擊,可能會慢慢被淡化,但我認為對其日後的影響是巨大的。當然,一個人自身的性格品質,存在基因的差異,但後天的經歷對人生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對待孩子我們還是要慎之又慎。以上個人看法。

  • 2 # 鴨梨心理

    自尊,也稱作“自尊心”、“自尊感”,是個人基於自我評價產生和形成的一種自重、自愛、自我尊重,並要求受到他人、集體和社會尊重的情感體驗。

    高自尊是一種動態平衡的自尊。高自尊的個體對自我是滿意的,即便自己的能力和價值不比別人高,他們也可以對自己的存在能力和價值充滿自信;同時由於高自尊的人對自我現狀很滿意,且並非停滯不前,所以他們又能夠呈現出良好的自我形象。

    孩子最常見的高自尊的行為方式就是喜歡錶現,透過表現向外人展示自己的自信和力量。如果這時候收到多的負面評價,對孩子來說,受到的傷害是十分嚴重的。他會變得害怕評價,內心脆弱,不自信。低自尊在應對焦慮或痛苦時往往會採取自我保護的策略。自尊受到傷害的孩子在面對外界的衝突時往往會採取迴避的態度,退回到屬於他自己的小小世界中去,這樣長久以往,孩子會變得不愛與外人接觸,造成社會功能發展不良。

    自尊不足的人往往缺乏呈現良好的自我形象或社會形象的能力,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沒有維持自身良好形象的需要。低自尊的人一方面會感到自己迫切需要維護良好的自我形象,另一方面又對自己呈現出的形象不滿意;內心的衝突會導致個體更加追求自我尊重的情感體驗,也因此會表現出兩個“極端”。

    第一種是自傷性行為和態度。由於個體維護良好自我形象的需要和呈現的形象差距過大,個體無力彌合而產生習得性無助。這個時候個體往往會自暴自棄、自怨自艾、自哀、自憐等。

    第二種是自戀式或自我中心的行為與態度。這個時候個體並沒有透過正常的途徑來滿足自己的自尊需要,而是會退居於當下的自尊狀態並誇大,對外界表現出不屑一顧,甚至是故意對抗。這種自尊也被稱為“假性自尊”或“防禦性自尊”。採取這種方式的個體會表現出不負責任、冷漠、自我中心、敵視、攻擊他人等行為。

    如何維護孩子的自尊呢?

    1. 積極接納孩子的特點和需求,熱心參與孩子的遊戲等活動;

    2. 明確要求,但不採取強制性管束;

    3. 對關於孩子事情的決策,給孩子表達觀點的自由,耐心傾聽孩子的意見,與孩子平等的對話,交流;

    4. 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典範;

    5. 表達對孩子無條件的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預測中國隊和義大利八分之一決賽誰能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