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閒人球

    那些宗教勢力大於王權的宗教勢力往往都是一神教。

    也就是說在他們的宗教體系裡,只有唯一的一個神,這個神無所不能,既是世界的創造者,也是人類的創造者,也是世界秩序的維護者,也是所有罪惡的懲罰者。實在是太牛逼了,有這麼牛逼的神存在,皇帝算個什麼呢?

    而中國的神話從誕生之初就是多神的,風是神,雨是神,雷是神,山是神,這樣的神其實跟凡人已經很接近了。這樣的神有七情六慾,有喜怒哀樂。

    神仙可能就在我們的身邊,可能就在你的鍋灶裡,可能就在路邊的樹上,可能就在河裡井裡小池塘裡。

    人們想生個孩子求這個神,想考試狀元求那個神,想莊稼收成好,又得求另一個神。

    在這樣的神話裡,就不大可能誕生一個特別強勢,特別讓老百姓敬畏的宗教。自然就更不用說凌駕於皇權之上了。

  • 2 # 張宇鋒

    因為中國的中央集權制度講究權力安全。從春秋戰國開始,權力安全就高於一切。一切對權力可能構成危害的因素都是不能被接受的。

    中國歷史上,因為權力出現問題,導致的嚴重情況讓每個人都很關注。特別是那些統治者。

    而中國的統治者又往往特別關注各種內外部的威脅。他們要掌握好可能構成威脅的各種具體要素。各種人、財、鐵器、知識等等都被他們格外關注。任何人和他們搶這些東西,都是絕對不能被容忍的。

    也多虧了這樣的一種制度。否則,就慘了。

    大家看看有些宗教國家。幾乎都失去了權力中心。甚至被宗教所掌控之後,宗教勢力掌控一切,結果在宗教的洗腦灌輸之下,形成了逆來順受的結果,一切社會資源被宗教寺廟所掌控。社會結構完全圍繞著寺廟建立起來。再也不能形成統一性。一旦出現逆來順受的社會現實,就很容易沉淪。即便是被侵略,也都無動於衷。

    越是在亞熱帶和熱帶地域,因為物產豐富,獲得食物的機會太多太容易,也就越是鬆散和失去向心力,失去振奮之心。宗教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歐洲是北方國家,條件就難多了。加上國家都很小,相互制約的厲害。一旦被宗教滲透,形成巨大影響後,就會對其他國家構成強大的要挾作用。這也就導致大家都不得不成了教權左右一切的國家。

    像咱們這樣的國家,季節分明,做什麼都不敢錯過節氣。錯過了就可能沒了收穫。所以緊張得很,先得抱有實用的態度才行。又是大一統,大量的災害也需要協調努力。任何宗教面對這些都沒辦法。沒有相當的政府組織能力,流民也可以摧毀一切。指望寺廟救災。怎麼可能呢?

    所以我們這裡就成不了這樣的宗教國家。

    就是歷史上沒能尊重科教普及,沒能尊重工匠及技術進步,這才是遺憾。只要這裡沒有犯那些錯誤,我們可以遠比任何國家發展的都更快。

    就好比秦朝建立前後,沒有儒家,結果管理水平和工匠能力都進步的更快。即便是統治者再如何兇橫,技術還是在更好的發展。因為他們不限制,而且抱有很強烈的實用態度,也喜歡那些新技術和新應用及新東西。

    都怪儒、道兩家。

    所以不要覺得宗教能夠如何,那類學者的說法其實就是為了為了特定人群歌功頌德,進行吹捧的。

  • 3 # y村夫

    中國封建統治者一直奉儒家思想為最高統治思想,中國本土只有道教,統治者一直也沒有把它立為國教。佛教是外來宗教,雖然有些皇帝推崇它,但也始終沒有立為國教。

    雖然儒學不是宗教,但它一直在中國佔統治地位,皇帝奉孔子為至聖先師。皇帝一直按孔孟之道行事。所以中國沒有宗教超過黃權的。

    西方國家一直把宗教立為國教,如俄國家把東正教立為國教,所以西方國家教皇的權利高於王權。

  • 4 # 超風行者8k2S

    階層原因:宗教已經是百姓的一部分,底層勞動群體的信仰階層,這個階層是無自發性的、無直接階級性的、被動起義型或者間接起義型的主體

    歷史原因:商王朝產生的是準宗教形式(巫術),吸取歷史教訓,商王朝是政教合一的奴隸社會,經常在宗教儀式過程中採用血祭與人祭的非人道的活動形式,由於活動過程中還採用連坐制,場面非常之血腥,商王朝被周武王滅掉的主要原因是替天行道。周王朝進入古代封建社會,奴隸制度徹底瓦解

    宗教原因:本土宗教誕生的時間較晚,對王朝的影響程度沒有社會思想那麼深遠

    政策原因:自古以來的政體或國體基本上是政教分離的政治傳統,宗教人士只能為政治服務,當威脅到政治目標的時候,那麼這個宗教就處於政府打壓過程當中

    教育原因:儒教作為宗教部分,但是學術宣傳在上下階層當中的意義更加永久與影響程度更大,學生與老師的教學關係是普遍存在的關係之一

    傳播原因:宗教在古代是從下往上傳播的過程,民間宗教活動此起彼伏,誕生於本土宗教的道教,此宗教是低調型的、隱蔽型的、修養型的等主要特徵,在朝廷主要是初期階段執行的“黃老之術”的休養生息之法,在民間的宗教是娛樂活動專案與生活專案。其他宗教是以天地人“三才”為基礎的“多神”形式並存的活動,日常生活用品信“物教”,生老病死信“巫教”或者“巫術”,這些宗教活動沒有政治目標或者政治動機作為出發點

    綜上所述,古代中國王權勢力更加龐大是歷史的諸多因素所決定的,是複雜的社會系統所決定國家的走向

  • 5 # 書澤

    看了很多老師的答案!都寫得很好!我想就我的看法,補充幾點個人見解。

    第一,宗教在中國形成的時間比較晚,道教是形成於東漢,佛教也是東漢的時候從西域傳入。而在此之前,中央集權的制度在中國已經發展得非常完善,新生的宗教是無法壓過皇權的,它只能被皇權利用,用以輔助統治。而當他成為統治者用來統治的工具時,他就只能在統治者劃定的範圍內行事,統治者重視你,你可以發展興盛,不重視你,你會受到打壓。

    第二,當然,在中國歷史上,也出現了佛教盛行,威脅封建統治的局面,特別是魏晉南北朝的時候,所以歷史上出現的四次大的滅佛,有兩次是在南北朝的時候。特別是在北周武帝,那時候佛教的僧侶的數量,已經嚴重威脅到正常的社會生產,國家幾乎已經不能正常執行。所以北周武帝滅佛,當時,有和尚說:“佛是救世主,施恩佈道,陛下取消佛道,不怕受罰麼?”周武帝回答道:“只要百姓幸福,國家興盛,我寧可受盡苦難。”滅佛後,北周國力大大加強,最終統一了北方。所以,也有一種說法,北周武帝滅佛,斷掉了中國“政教合一”的唯一可能性。

    第三,中國的宗教,與國外有一個很根本的區別,國外宗教有一個直接領導人或者精神領袖,他們是高度統一的一個團體,甚至有自己的軍隊。而中國,宗教是非常分散的,都各自發展各自的,形成不了大氣候。

    以上是我的觀點,希望對您有幫助。

  • 6 # 冰點視界

    其實這個問題很容易理解,其實在古代並沒有宗教一詞,所以問題裡的“宗教勢力”嚴格上來說是不正確的。所以,宗教這個詞的標尺和古代的:儒教、道教、佛教等本身就不是同一個事情。(順便吐槽一下,那些說中國文化裡面沒有哲學的,和這個是一個道理,哲學一次是西方發明的,有西方的標準,和國學本身就不在一個頻道上。)

    說正題,古代社會,皇權至上,而且是先有皇權,再有教派。而教派,本來就是來鞏固皇權的工具。一切不能證明皇權“偉大、光明、正確”的教派,保證活不過兩集,都會被認為是異端邪說,妖言惑眾。

  • 7 # 臥雪堂

    中國已經被改革過了,中國最後一個準宗教王朝就是殷商。因為年代久遠,他沒有完全集齊宗教特點,甚至他比很多宗教偶像誕生的還要早,所以他只是那個時代的宗教國家,原始的鬼神國家。所謂商人重鬼,周人重禮。周朝在那個時代崛起,不可能背離時代特點,所以才有了文王演卦,這是在建立鬼神道統。後面周公設計典儀慢慢替換鬼神之術。成為中國文化源頭。殷商及以前只是中國文明之源。

  • 8 # 半閒山人

    宗教是人類對宇宙的未知探索,以及表達人渴望不滅解脫的追求,進而相信現實世界之外存在著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實體,使人對該一神秘產生敬畏及崇拜,從而引申出信仰認知及儀式活動體系,與民間神話一樣,其也有自己的神話傳說,彼此相互串聯,本質是一種精神寄託和終極關懷。

    縱觀中國古代史不難發現,宗教從未長期大規模的出現宗教勢力,更不可能凌駕於皇權之上,究其原因有如下幾點:

    一、古人眼中的“天下”

    自中國周王朝滅商以來,提出了一個叫“天下體系”的概念,這就是所謂的“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也就是說,天下都是天子的,天下大一統是天子的根本責任,也是庶民的美好願望。那麼,天下統一就逐漸形成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核心

    即使是群雄逐鹿,藩鎮割據那也只是暫時短期的現象。即使天下紛爭,各自分封的霸主也絕不滿足於苟安,都以統一天下為己任,所以中國統治階級就特別講究自己統治身份的正統,因為這個“天下”的精神核心是民心所向。

    二、封建王朝的皇權

    在秦始皇統一全國後,為了彰顯他的功績,在取尊號的時候,他認為上古時期的三皇五帝,是至高無上的天神,於是他在三皇五帝中,各取一個字,於是有了皇帝這個尊號。

    秦始皇認為用王已經無法顯示他那至高無上的權力,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取名字而已。它反應的是天下觀已經在秦始皇心中,更是讓皇權得到加強。從古代的歷史來看,帝王他可以迷信,但不會信仰宗教,讓宗教干預朝政,遲早這會引起叛亂。

    即使在中國興盛的佛教,依然要服從政治的需要。宗教也需要在朝廷的認可範圍內,才可能生存和發展。像黃巾起義和太平天國運動等農民起義中,都帶有宗教色彩,結果都是以失敗告終。

    三、東、西方不同的思考方式

    東、西方的思考方式不同,西方更多是在考慮人和神的關係,而中國古人考慮的是人與人的關係,於是就發生了不同的變化。

    考慮人和神的關係,更多的是突出神權的作用。考慮人與人的關係,就會出現各種管理系統和統治方式,最後演變成各種燦爛的文化和組織結構。

    這就是天下觀超越神權的好處,可以包容更多的民族在這個國度中。中國古代能成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這和中華民族不是宗教民族有很大的關係,不是宗教國家,就沒有那麼多約束。

    半閒認為:中國皇權能超越神權,並不是巧合的存在。中央集權制的出現,本身就是為皇權而生的產物,它極大的加強了皇權對國家的作用。一個文明,早期的發展是很重要的,早在先秦時期,中華文化與思想處於百花齊放的狀態,優勝劣汰,歷史會選擇優質文化的來蓋過其他的。

  • 9 # 洛克笑笑

    在中國古人更尊崇的是祖宗,遵循的是祖制。

    從商朝以來,“宗教”就只是個“占卜師”的角色,雖然國王遇事要先請他占卜,聽他的意見或指教,但並不是高高凌駕於世俗政權之上的另一個權力。從周朝開始,華人就擺脫了神靈的控制,敬鬼神而遠之。

    這與歐洲的情況不同。雨果的《巴黎聖母院》裡卡西莫多被政府計程車兵追捕,他跑進教堂後,就安全了。而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這種現象從來沒有存在過。

    從三皇五帝到當朝當代脈路清晰,在這種情況下,中華民族很少會在歷史程序中迷失自己。神權很難從中插上一腳,比如佛教進入中國後為了讓人們接受,只能進行本土化改革。

    古人云,王權不下縣!

    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講,像劉邦這種曾經當過亭長的人,並不屬於公務員,但他卻是古代社會統治民眾的基礎。

    在中國,從民間到皇帝,不崇拜神而崇拜祖先,祖宗崇拜的思想一直都是主流,思想上的統一,利益上的一致,也讓神權很難取而代之,得民心者的天下。

    在中國的文化裡,神仙和老百姓之間是一個利益互動的關係。

    打個比方,天不下雨了,老百姓會去龍王廟求神降雨。說是去請求神仙降雨,實際上就是拿著各種禮物去和龍王進行利益交換。在中國老百姓的心中,對於神並沒有像一些國家那樣保持著無條件的敬畏和迷信。

    很多神自古以來都是王權體制下冊封的。也就是說,嚴格論起來神仙和大臣們一樣,是天子的打工仔,只不過崗位、職責不一樣。有時候,皇上的大臣也會去神仙那裡面做個兼職,比如西遊記裡面魏徵上到天上斬徑河龍王。

    說到冊封,就連老百姓也可以,北方的民間流傳比較廣的黃大仙,就是來自老百姓的認可。

    所以說神權很難在中國做大!

  • 10 # 衝出絕境

    從大禹治水,女媧補天,后羿射日等神化故事,就說明華人骨子裡就堅信:“人定勝天”。而宗教是虛無縹緲的想象,華人寧願相信“王”就是天,也不相信與人豪無瓜隔的東西!上帝是男是女?是黑人還是白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過兩天就高考了,你有什麼祝福的話想對考生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