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禧禧哈哈又一天
-
2 # 凌雲1859
以前都沒自來水!縣城一級的:好象六十年代也沒有自來水。都吃井水,吃河裡的水,河裡洗衣服。古時候有護城河,水是清澈潔淨的。城中還有水塘,小湖泊之類的蓄水塘堰。
-
3 # 純鈞RHGL
簡單說就是使用天然水,靠在河道汲水以及城中打井來供應。但是,這情況也與大多數人想的並不完全相同。
一個城市的選址,必定要有水源。
所謂“八水繞長安”,北面是由東向西流的渭河,南面是秦嶺的多條河流環繞,自然水源肯定是充足的。然後,就利用這些自然水源,在河道里取水,以及在城裡打水井取水。城裡,也會修建潛渠,引入更大量的、乾淨的地下水。
沒有自來水,自己去井裡打水,手提單挑車推,也就這樣了。
或者由朝廷派水車定時定點拉水來,老百姓去取。這種水,一般是經過“漉水囊”過濾淨化的,屬於最安全的飲用水。
水未必會自己流到水渠裡,那就要靠人力了,比如用水車車水。
朝廷會定期清理水渠,或者給井水裡投放藥物,以保證用水安全。
唐代有個詩人叫姚合,他寫過一首詩《新昌裡》:
舊客常樂坊,井泉濁而鹹。
新屋新昌裡,井泉清而甘。
水畢竟是寶貴的資源,所以唐代時就出臺了一部有關水的法律,叫《水部式》,其中明確規定了各種相關事項,包括節約用水的原則。
只不過,打水是要花錢的,也就是繳稅。跟今天的水費類似,百姓用水,也要納稅,按戶籍人頭收取。同樣的,工業用水、農業用水、商業用水、生活用水,費用標準不同。
所以,不僅唐代,各朝代對私自挖井或私造水渠引水都是處罰很重的,因為這個水涉嫌偷稅漏稅,必須要嚴管。
唐詩《街西居三首》就記載:
淺淺一井泉,數家共汲之。
獨我惡水濁,鑿井庭之陲。
自鑿還自飲,亦為眾所非。
當然,天上下雨的時候,老百姓可以存點水,這是不管的。
此外,古代有大量的“水商”。這些水商,一般來講都有點背景,不一定跟哪個官員掛鉤,要不然他幹不了這個。
水商按“擔”賣水,他們才是供應普通百姓飲用水的大頭,論份額算,比朝廷官方供水比例還多。
百姓生活用水,用井水並不一定保證安全,尤其是災疫之年,很容易喝出問題。更何況,不是每個地區的水都那麼好喝,有的水看著清冽,卻難以下嚥,無法作為飲用水。自己去挑,太遠,只能靠水商。
水商一般都有自己的水井,都是好喝的水,比較衛生。他們靠賣賺錢,用不上好水的百姓,尤其是茶樓什麼的,必須用好水,也只好買他們的水。
事實上,水商一直活躍到近代。建國之後還有水商。在古代,各大城市的飲用水,基本上七成是靠水商供應,朝廷頂多掌握三成。
回覆列表
唐代長安百萬人口用水來自“長安八水”即河水。長安的水資源豐富,八條河流在西安城四周穿流。
長安八水指的是渭、涇、灃、澇、潏、滈、滻、灞八條河流,它們在西安城四周穿流,均屬黃河水系。西漢文學家司馬相如在《上林賦》中寫道“蕩蕩乎八川分流,相背而異態”,描寫了漢代上林苑的巨麗之美,以後就有了“八水繞長安”的描述。八水之中,渭河匯入黃河,而其他七水原本各自直接匯入渭河。然而由於時代變遷,滻河成為了灞河的支流;滈河成為潏河的支流,潏河成為灃河的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