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照見
-
2 # 使用者4093024510
根據我們的觀察,很多人只是出於一時的好奇或新鮮感,而開始學習冥想。當新鮮感過去以後,就不能堅持學習了。如果你能事先了解冥想的更多好處,或許就更加容易持續學習下去。另外,先從簡單的冥想方式開始,也有助於你開頭。
事實上,冥想有一系列好處,有一項好處不常被提起,但的確存在,那就是減少拖延。根據《拖延心理學》,我們介紹兩種冥想。
1 正念減壓(MBSR)
與其說正念(mindfulness)是一種冥想練習,一種訓練方法,不如說它是一種態度,一種生活方式。正念的核心,就是“用一種不帶評判的方式,有意識地把注意力放在當下”。這是一種觀察自己的禪修方法,它對拖延者特別有用,因為它所強調的重點就是在每一個時刻保持非自我評判的覺察。
除了減少拖延之外,正念對人也有身體上的好處。正念修行可以提高免疫功能,減輕心血管疾病,降低壓力反應。由於拖延者長時間生活在身體和精神壓力下,因此,作為一種減輕壓力的方法,正念修行具有特別的價值。
2 神聖停頓法
它的要點在於:在從事一項活動或進入下一個階段之前,刻意地停頓片刻。在這短短的幾秒鐘時間裡,留意自己的呼吸和身體上的感覺。
神聖停頓法對拖延者尤其管用。當你開始感到焦慮、擔憂、自責等情緒不斷增強的時候,運用神聖停頓法,讓自己回到當下時刻,只跟自己的身體建立“連線”,讓自己安靜下來。
這使你有機會在下一次碰到類似情況的時候,能夠使用更開放、更平衡的處理方式,並最終會讓你對處理任何難題都更有自信。
最後要說,當你嘗試運用這些方法的時候,請提醒自己:就像學習任何新事物一樣,大量的重複練習是很關鍵的。只有透過重複,這些神經元才能在相互之間傳送資訊,並建立聯結。所以不要放棄,每一次小小的努力對我們都有幫助。
--
冥想是個很大的門類。
我先簡單介紹一下。
按照冥想的『目標』,分類的話①要讓人進入某種狀態。比如,特別專注,或者是特別放鬆,或者是特別平靜,或者是喚起比較愉快的情緒。
②不要求進入任何狀態,只需要簡單的覺察和感受就可以了。
按照冥想的『內容』,分類的話①冥想過程中的物件,是一些實際、自然存在的事物。比如,身體感覺、呼吸、某個物體、或者是當下自然產生的情緒和想法。
②冥想過程中的物件,是一些刻意想象的內容。比如,想象自己是一座山、想象自己是天空、想象有一個太陽在溫暖照耀自己、想象自己在向別人傳送祝福……。
當然,這個是我自己的分類。
如果按照佛教傳統的分類。冥想,其實是個西方詞語。在西方世界裡,禪修也是一種冥想。
佛教禪修裡,分為兩類:止禪和觀禪。
止禪,簡單來說,就是鍛鍊注意力持續集中、不走神的能力。這是它的目標。比如,把注意放在「人中」的部分,感受呼吸中那裡的感覺。或者是,持續的看著一個白色的盤子。
觀禪,簡單來說,就是開放注意力。不要求集中在某一個點上,不要求注意力持續集中在某一點。觀禪要做的,是開放的覺察。知道自己現在在注意什麼,知道正在發生什麼。
可以看出,止禪要求進入某種狀態,而觀禪並不要求進入某種狀態。
現在世界範圍內最流行的冥想方式——正念正念,英語原文『Mindfulness』。正念,這個詞,本來是佛教「八正道」的其中一個。現在被用來翻譯「mindfulensss」。
要注意,現在心理學上說的正念,和佛教說的正念,意思不太一樣。這答案說的正念,是心理學上的。
正念被許多心理學研究證明可以:提高免疫力、改善情緒調節能力、提高注意力和記憶能力、改善親子關係等。(當然,每個人練的效果,會有不太一樣的地方)
正念的自學和入門書籍推薦這本書是自助的。裡面有很多操作和練習方法。
可以讓你自己完成MBCT的正念八週內容。MBCT一開始是用來預防抑鬱復發的,但是後來研究表明對很多其他情緒、注意力等,也有幫助。
這本書風格輕鬆中略帶逗比,是很容易閱讀的書籍。
不如前一本那麼成體系。
但是也介紹了很多禪修方法,並且簡明易懂的解答一些人們關於禪修冥想的疑惑。
這兩本書,是卡巴金教授寫的。
卡巴金教授就是現代正念的創始人——是他把佛教傳統的禪修方式,去掉宗教內容後,改良成適合現代的人的冥想方式。
這兩本書是散文形式,沒有太多具體的操作方式。但可以讓你在瞭解正念的內涵,算是內功。
如果你想更多接觸佛教內容,一行禪師這本書值得一讀。
作者簡介:佘炤灼,首都師範大學-應用心理碩士(心理諮詢方向)。熟悉正念冥想,帶領過正念團體總計250小時以上。有兩年心理諮詢經驗,接待過167人次以上的個體心理諮詢。目前是全職的自由撰稿人、心理諮詢師。擅長情緒調節、婚戀關係、原生家庭等問題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