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艾灸哪個部位
便秘為臨床常見症狀,採用艾灸治療時,常用穴位及操作方法如下。
1.支溝:位於前臂背側,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側遠端橫紋上3寸,有清腸通便、清熱利溼之效。操作時,採用艾條溫和灸法灸治支溝穴10分鐘,以面板稍有紅暈為度。
2.足三里:位於小腿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嵴外一橫指處,犢鼻與解溪連線上,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升降氣機之效。操作時,採用艾條溫和灸法灸治足三里穴10~15分鐘,以面板潮紅髮熱為度。
3.上巨虛:位於小腿前外側,犢鼻下6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有調和腸胃之效。操作時,採用艾條迴旋灸法灸治上巨虛10分鐘,以面板稍有紅暈為度。
4.氣海: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5寸,有益氣助陽,調經固經之效。操作時,將點燃的艾灸盒放置於氣海穴處,灸治10~15分鐘,以出現明顯的循經感傳為度。
5.天樞:位於腹中部,距臍中旁開2寸,有調理胃腸,通利大便之效。操作時,將點燃的艾灸盒放置於天樞穴處,灸治10~15分鐘,以出現明顯的循經感傳為度。
6.脾俞:位於背部,當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1.5寸,有健脾和胃,利溼升清之效。操作時,將點燃的艾灸盒放置於脾俞穴處,灸治10~15分鐘,以出現明顯的循經感傳為度。
便秘艾灸哪個部位
便秘為臨床常見症狀,採用艾灸治療時,常用穴位及操作方法如下。
1.支溝:位於前臂背側,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側遠端橫紋上3寸,有清腸通便、清熱利溼之效。操作時,採用艾條溫和灸法灸治支溝穴10分鐘,以面板稍有紅暈為度。
2.足三里:位於小腿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嵴外一橫指處,犢鼻與解溪連線上,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升降氣機之效。操作時,採用艾條溫和灸法灸治足三里穴10~15分鐘,以面板潮紅髮熱為度。
3.上巨虛:位於小腿前外側,犢鼻下6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有調和腸胃之效。操作時,採用艾條迴旋灸法灸治上巨虛10分鐘,以面板稍有紅暈為度。
4.氣海: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5寸,有益氣助陽,調經固經之效。操作時,將點燃的艾灸盒放置於氣海穴處,灸治10~15分鐘,以出現明顯的循經感傳為度。
5.天樞:位於腹中部,距臍中旁開2寸,有調理胃腸,通利大便之效。操作時,將點燃的艾灸盒放置於天樞穴處,灸治10~15分鐘,以出現明顯的循經感傳為度。
6.脾俞:位於背部,當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1.5寸,有健脾和胃,利溼升清之效。操作時,將點燃的艾灸盒放置於脾俞穴處,灸治10~15分鐘,以出現明顯的循經感傳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