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綰醬

    一、戰國著名變法

    1.李悝變法

    李悝變法是中國封建社會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變法,其內容具有重要的社會歷史意義,不僅揭開了戰國時期變法運動的序幕,且在魏國首先確立了土地私有制和個體小農經濟制,是中國歷史上封建制度正式確立的標誌。

    政治上:提出“選賢任能,賞罰分明”的基本國策,改善吏治,廢除奴隸制時代的世襲制度,根據能力來選拔官吏,取消舊貴族原本享受的世襲俸祿,用來招募賢才,發展生產。

    法律上:實行法治,建立了當時魏國完備的法律《法經》——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有文字可考的較為完備系統的刑法法典。

    經濟上:提出“盡地利之教”的農業政策,鼓勵老百姓墾荒,廢除原本井田制制度下的土地界限,允許土地私有買賣。

    軍事上:改革軍事制度,建立“武卒”制,即對軍隊計程車兵進行考核,獎勵其中的優秀者,並按不同士兵的作戰特點,重新進行隊伍編排。

    2.商鞅變法

    商鞅變法是在中國改革開放前最有名、成就最顯著、影響最深遠的變法,它開啟了中國大型變法的先河。對當時的秦國來說,這次變法促使秦國的國勢持續發展,為後來秦滅六國、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政治上:(1)制定二十級爵,廢除世卿世祿制,獎勵軍功,官吏從有軍功爵位的人中選用,並按爵位高低享有相應的政治權經濟特權。(2)改革了戶籍制度,推行什伍制度,作為基層行政單位。(3)廢除分封、行郡縣,以縣為地方政區單位。

    經濟上:(1)實行重農抑商政策,獎勵耕織。(2)廢井田,開阡陌;從法律上廢除井田制,實行土地私有,允許民間買賣土地。(3)統一度量衡。(4)塞私門之請,移風易俗;推動分異令,禁止父子兄弟共居。

    思想文化上:“燔詩書而明法令”,禁止詩書為代表的儒家學說,排除復古思想的干擾;加強思想文化統治。

    社會方面:主要是推行小家庭政策,以利於增殖人口、徵發徭役和戶口稅。

    二、練習題

    【單選題】在中國歷史上,許多朝代都曾經實行過“變法”,以期透過變法增強國家實力。在下列變法人物中,主張“燔詩書而明法令”的是( )。

    A.李悝 B.商鞅 C.管仲 D.王安石

    【答案】B。解析:“燔詩書而明法令”意為焚燒儒家的書籍,明確法令,是先秦時期商鞅在其變法中提出的。商鞅變法的時代正是戰國時期各國政治制度大改革的時代,其在思想文化上提出“燔詩書而明法令”:禁止詩書為代表的儒家學說,排除復古思想的干擾,以加強思想文化統治。因此,主張“燔詩書而明法令”的是商鞅。故本題選擇B選項。

    A項:李悝變法是指戰國時期魏國的魏文侯當政時,任用李悝為相,進行變法改革。李悝在魏國的變法,是中國變法之始,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後來著名的商鞅變法、吳起變法等,皆受到李悝變法的影響

    C項:管仲是中國古代著名經濟學家、政治家、軍事家。管仲在齊桓公支援下,於丞相位任內大興改革,富國強兵,重視商業。管仲的重商政策,使齊國工商業繁榮發達,依靠國家壟斷商業及經營(計劃經濟)而致富成為強國。與題幹不符,故排除。

    D項:王安石變法自宋朝熙寧二年開始,至元豐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結束,故又稱熙寧變法、熙豐變法。王安石變法以發展生產、富國強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機為目的,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各個方面,是中國古代史上繼商鞅變法之後又一次規模巨大的社會變革運動。與題幹不符,排除。

    ACD皆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擇B。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有一個親戚被查處判刑了,留置時間沒有抵消刑期,可以抵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