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建行漸遠
-
2 # 鑫海農家人
農村夏天樹上有很多知了叫,聽說知了可以吃,是真的嗎?什麼麼時間,怎麼獲取呢?知了是可以吃,是真的,但是,是那種沒有退殼才從泥土裡鑽出來的。至於什麼時間,怎麼獲取我也清楚,下面我就來說一說吧。
這種未退殼藏於土中的知了一般在,樹根附近,所以樹林裡最多。這裡有一片大樹林,一般到6月底到8月份,這段時間就會有人來把它承包下來,就是為了抓那種才從泥土裡鑽出來的知了用來賣錢。那麼,如何獲取呢?離地面一米二三高的樹主幹上先纏上幾圈的透明膠布。為什麼這麼做呢,因為一到天黑那種未退殼的知了就會從泥土中爬出來,然後爬到樹上,爬到有透明膠纏住的地方由於打滑,它就爬不到更高的地方,這樣就可以很方便的抓到知了。到了晚上天一黑就可以拿手電筒在樹底下找爬出泥土的知了,你會發現,爬到樹上的知了爬到有透明膠的地方,就不能往上爬了,並能輕鬆將知了抓住。因為知了從泥土中鑽出來,身上會有泥巴,把知了身上的泥巴洗乾淨後,可以用油炸或幹扁,可美味了,我去年就吃了不少。
-
3 # 首都農業人
隨著夏天的到來,知了(蟬)也該陸陸續續破土而出了,農村又要充滿知了聲了。古人關於蟬聲有許多佳作,例如薛濤的《蟬》:露滌清音遠,風吹數葉齊。聲聲似相接,各在一枝棲。李商隱的《蟬》: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詩人聽蟬聲創佳作,農民雖然不會做詩,但是可以把蟬做成美食。
知了(蟬)幼蟲和成蟲都可以吃,幼蟲(蛻皮前)我們稱為知了猴,等到傍晚快要天黑時就可以拿著手電去樹林捉了,知了猴一般會爬在樹幹上蛻皮,看到了取下來就可以了。知了捉起來比較費勁,我小時候喜歡拿麵筋放在竹竿頂端,然後用麵筋粘知了的翅膀,捉知了是技術活,需要穩準快。我最多時一天能捉100多隻。
捉回家的知了或是知了猴一般用油炸,特好吃。
知了好吃,這在我們膠東半島農村的小孩子都知道的。一到夏天,小孩子們最熱衷於捉知了了,捉回家後用油一炸,酥、脆、香,別提多好吃了,那可是大人們最好的酒餚。我們膠東半島知了最早是在麥收前後出現,開始是那種體型較小的知了,也就是我們當地稱之為“麥吱吱”的那種。之所以叫它“麥吱吱”,就是麥子成熟的時候,便能聽到它“吱--吱--”的叫聲。
麥收以後,這天兒越來越熱,可越是中午頭最熱的時候,知了叫得就越歡實。而這個時候,農村小孩子基本也不午睡,找一根竹竿,竿子最頭上纏上自己嚼好的“麵筋”,就開始粘知了。還有的小朋友用網兜、塑膠袋扣知了。現在粘知了不用嚼麵筋了,都有專門賣的那種粘知了的“小手”,很是方便。
別說,粘知了那可是一件技術活,稍有不慎,知了便會“聞風而逃”。小心翼翼地循著知了的叫聲,來到樹下,先觀察好知了的位置,然後找知了看不到的地方,悄悄地將帶有面筋的竹竿慢慢地伸上去。對準知了的翅膀,一粘,這知了就捉到了。然後,將竿子放倒,趕緊將知了摘下來,掐掉翅膀放進袋子裡,又去尋找下一個目標。
而大人們捉知了,方法就比小孩子們先進多了。他們利用知了的趨光性,到了晚上的時候,在樹林裡生一堆篝火,然後晃動樹木。知了受到驚嚇後,會朝著火堆飛過來,人們守在一旁撿,不一會兒就能夠捉一堆,省時省力。
但是,捉知了也有時間限制,要在立秋以前捉,那時候的知了還沒有產卵,有營養,立秋以後的知了就不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