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學博苑

    土豆和紅薯在明末傳入中國,併成為清代初期底層人民的主糧。

    不是沒有用它當主糧,而是用它當主糧的都是窮苦人,留不下文字資料。

    有錢人都是吃大米和麵這些細糧。而且很多文字資料和小說寫的都是有錢人,比如紅樓夢,人家沒必要吃粗糧。

    而且能寫東西的人,都是有學問的。在民智未開的時代,有學問的生活比底層人民好的多,基本也都已細糧為主食。

  • 2 # 話匣子聊天

    土豆是原產南美洲的植物,雖然現在對土豆傳入中國沒有定論,但普遍認為不會早過16世紀,有一種說法稱,16世紀開始,土豆才出現在中國,但華人發現土豆能吃卻是很晚的事情。如此一來,華人根本就不知道土豆可以吃,那怎麼拿它當主糧呢?

    實際上,現在主流學術界認為土豆是在17世紀傳入中國,證據是徐光啟(1562—1633)所寫的《農政全書》,其中記載了“土豆”。在《農政全書》卷二十八記載有下述一段話:“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內白皮黃,……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膩衣,潔白如玉。”由此可見,土豆的引進在1633年前無疑,更準確地說,馬鈴薯在1628年前已傳入中國,並且廣為人知、普遍栽種,因為1628年為《農政全書》出版的大致時間。

    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知道,土豆的推廣一定是晚於17世紀,實際上是在清朝年間,土豆菜漸漸在中國被接受,如此也就間接證實,中國古代根本沒有土豆,自然就沒有辦法拿土豆當主糧了。

  • 3 # 劉濤399

    土豆,也有些地方叫馬鈴薯,現在是全球第四大作物,僅次於稻米、玉米、小麥。

    土豆原本是生長在南美安地斯山區玻利維亞和秘魯兩國交界處一帶,在8000多年前被南美印加人馴化種植。土豆這東西生命力頑強,各種惡劣環境、極端氣候基本都能生長,所以土豆成為了南美印加人的主食。南美印加人甚至將土豆視為神物,是上天恩賜給他們的。

    古印加帝國將收成的土豆分為三部分:一部分給村落,供日常食用;一部分用作存糧,以便在饑荒年食用;一部分用為祭品,獻給神明。可以說沒有土豆印加人根本活不下去,玉米在南美很少種植,稻米、小麥更是沒有,是土豆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印加人。

    英國海盜從智利的奇羅耶島將土豆帶回歐洲,時間大概是16世紀初期。但是一開始歐洲人並不吃土豆,因為他們認為長在土裡的食物是不潔的,被認為是豬都不吃的東西。但是歐洲人將土豆給奴隸們吃,簡直成了奴隸專用食物。當時歐洲人還不知道發了芽的土豆是不能吃的,有毒!結果奴隸們吃了產生頭痛、嘔吐、腹瀉等症狀,其實就是茄鹼中毒。於是歐洲人把土豆與曼陀羅、顛茄歸為一類,視為“魔鬼植物”。

    明末清初,隨著地理大發現時代的到來,原產美洲的大批農作物也被歐洲殖民者透過海路帶到了東方。素來秉承“民以食為天”的華人很容易接受任何可以填飽肚子的農作物,從不去考慮這種作物在先哲的著作裡是否有所提及——馬鈴薯也正是在這個時期登陸了中國。

    清前期自康熙帝在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平定三藩後,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內地都沒有發生大規模社會動亂。所謂“承平日久,生齒日繁”,更多的人口意味著需要更多的耕地,清代耕地的增加,主要就是向山要地。原因在於,經過中國曆代人民的農業開發,當時的平原地畝多已墾闢,再要增加耕地,就只能開墾那些貧瘠的山區土地了。

    玉米、甘薯、馬鈴薯這“三劍客”適應性較強、耐旱耐瘠,才使得過去並不適合糧食作物生長的廣大砂礫瘠土、高崗山坡、深山老林等地成為宜種土地,緩解了困擾古代中國幾千年的人地矛盾與庶民百姓的吃飯難問題這一死結。

    在馬鈴薯得到廣泛種植的乾隆中期以後,華人口從乾隆六年(1741年)的1.4億,幾乎是直線上升到道光三十年(1850年)前所未有的頂峰4.3億,短短100年多一點的時間裡,人口增加了2倍,但同期中國耕地面積卻只增加了不足26%。要是沒有馬鈴薯(與玉米、甘薯)幫忙,無論大清皇帝們是如何天縱聖明,只怕也是難為無米之炊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做才能提高思辨能力和邏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