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瓜媽談育兒

    哭也是正常的情緒表達,家長不希望孩子哭,是想求得家長內心的舒服,而不是想孩子是否舒服。我們應該讓孩子哭,但講求方式,場合。

    孩子一哭,家長就煩惱,因為家長不瞭解他為什麼哭,是事情沒有達到預想,失望無助的哭?還是以哭來達到某種目的?還是純粹的發洩情緒?如果家長讀懂了孩子的哭聲,那也就沒有煩惱了。

    家長和孩子交往中一定要真誠,耐心,不得心存欺騙,一旦你的信用崩塌,孩子再怎麼哭,我也救不了你。

    在真誠基礎之上,耐心詢問孩子發生的問題,教會孩子描述問題的方法和語言,或者是家長引領著一步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還要告訴孩子,有問題,要求助,但不能用哭的方式,這樣誰也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

    有的孩子任性,會透過哭來解決,家長拿他沒辦法,不能一直慣著,但又不能任由他哭下去,於是會滿足孩子的要求,這樣,哭就奏效了。

    如果是違背原則性問題,家長表明立場後,就讓他哭吧!讓他知道哭,沒有用。

    還有一點,最忽視的就是孩子情緒的發洩,好端端沒有多大的事,怎麼哭的這麼傷心,只要大人確定,孩子沒有其他的不適,就讓他哭會吧!有一次懲罰小瓜後,小瓜說,媽媽我還想哭。我說,你想哭就哭吧!

    家長既要教會孩子駕馭情緒,管理情緒,也要學會接納孩子的情緒。一味阻止,會給孩子造成精神上的壓力。

    關注“小瓜媽”,家庭教育指導師,偶爾嚴肅認真,時常幽默搞笑。育兒路上的難題,我和你一起面對。

  • 2 # 一盒故事記

    孩子哭有很多種,有真正的傷心難過哭,有的是被誤解的哭,有的是得不到滿足的哭,有的是無理取鬧的哭,我想家長們不希望或者不允許的往往都是無理取鬧的哭。

    孩子有時候情緒不穩定,遇見傷心難過的事情總會用哭來表達他的不滿,這時候大人不要干涉他,讓他盡情的哭,這時大人只需要蹲下來,抱住孩子,告訴他你的感受,讓他感覺你和他是感同身受的,這樣,孩子發洩出來,慢慢的就會歸於平靜,會哭的孩子也會快樂。如果長期壓抑孩子,哭就訓斥他,不理解他,那麼慢慢的,孩子遇到任何事情都不會和家長溝通,反正你也不理解他不尊重他,所以,只要不是那種無理取鬧的哭,就應該允許孩子發洩。家長堅定又和善的態度,會讓孩子的情緒慢慢的透過別的方式來化解!!

  • 3 # 北京大媽阮雅青

    憑什麼不讓孩子哭呀?哭是一種運動。要是挺大的孩子哭就不行了,會說話不說話,以哭要挾家長,那就打,哭一停就打哭,停了再打,停了再打,打到自己說不哭了為止。

  • 4 # 君莫思量我

    我覺得這個問題,沒有孩子的人都是智商談兵,只能想當然。我猜測,家長比較煩的原因大概是,生活和工作壓力本身就比較大,如果小孩總是哭鬧,頭會炸掉的,所以不讓小孩哭。

    喜怒哀樂是人之常情,成年人尚且處理不好,更何況是孩子呢,他若是不開心要哭,就哭,想笑就笑,只要不是胡鬧,想要無理取鬧就行。

  • 5 # 使用者53627627041

    這個問題我真的不知道為什麼?我個人覺得孩子小受了委屈就會用哭泣來訴說,我從小到大我媽媽就一直用毆打咒罵這種方法對待我,我不是不聽話,因為我知道我媽媽不待見我,幾歲上就開始在家裡幹活各種討好,反正我媽媽一看見我就打,揪住頭髮往尿盆裡摁往臉上吐痰,經常被打的身上青的腫的,臉都能被她抓起皮來還不能哭,一哭就用針扎嘴嚇得也不敢哭了,反正是打罵一直持繼到她去世,從記事起就沒和我說過一句話,交流的方式就吼叫,我都結婚了還要天天去我家罵上一陣才走,我可怕她了

  • 6 # 人心不公

    孩子哭,要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嬰兒,第二階段,一歲左右,第三階段,兩歲以上了!今天就想第一階段,父母帶嬰兒的時候,要掌握嬰兒,瞭解嬰兒,第一,嬰兒是不是生病,第二,是不是餓了?第三,要注意他衛生拉屎拉尿解決好這三個問題,其餘的哭是沒關係的,這也是一種運動。這是第一階段的分解!第二階段,注意他生病,溫飽,衛生,摔跤,你把它都處理好了,在這方面沒有影響,其餘的你別理他,哭是沒關係的。第三階段,包括第二階段的問題相同,第三階段你要跟他增加,溝通,因為她現在要講話啦!沒人講話,她也會哭的。在這個時候一般不會哭啦!父母就要好好保護她,不要發生意外傷痛就行了!分析到這裡,有參考的,可以補上。再見!

  • 7 # 陪著蝸牛看繪本

    我覺的我們應該讓孩子哭,哭代表一種本能、一種需求、一種情緒。

    我們應該處理的是哭背後的問題,而不是哭本身。只有知道孩子為什麼哭,我們才能正確的去解決問題,而不是忽視和掩蓋!

    第一,孩子哭,家長之所以煩惱,是因為大部分家長都認為,哭是膽小、軟弱的表現,家長們都不喜歡還自由這樣的品質。所以,當孩子哭泣時,家長總是急於去糾正孩子的行為問題,總是認為孩子需要“修正”。

    但是,哭代表的是一種情緒,情緒發洩出來,問題也就解決了一大半。

    如果家長不允許孩子哭泣,孩子的情緒得不到發洩的出口,一直壓抑著就像一個定時炸彈,隨時都會爆發。過多的壓制情緒,孩子的成長和學習都會收到干擾,因為孩子的部分精力被情緒給內耗了。

    第二,基於我們一個錯誤的常識:孩子有負面情緒是不好的。沒有負面情緒的孩子是好孩子!但是情緒是沒有對錯的。我們常說的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也只是代表情緒帶給我們的感受是舒服還是不舒服。

    科學表明,3歲的孩子智力已經發育了80%,但情緒腦的發育要到18歲~20歲才發育完全,才會具備相對完善的情緒控制能力。

    所以,孩子想哭的時候應該讓他哭,作為家長,孩子哭鬧時請給他一個溫暖的擁抱,學會無條件的接納,給孩子無條件的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能否分享一些智慧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