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木工小影片

    我的理解研究天文學的,一類是專業天文研究者,分佈在各大天 文臺及各大航空航天機構,如中國國家航天局、NASA、ESA等等。

    第二類是廣大的天文愛好者,廣泛分佈在各個國家。

    天文學研究及其廣泛,地球以外的所有部分都可以歸為天文學研 究,這個範圍可是大了去了,按照尺度分,有一類研究和我們的太 陽類似的恆星,下面又可以分為n多個類別,從起源(分子云)到 死亡(白矮星、超新星、黑洞等)。另一大類就是研究星系的,和 我們所在銀河系一樣的星系。以上兩類屬於專業天文研究者的課題 ,一般天文愛好者是接觸不到這類資料的,這些資料需要專業的天 文臺提供。

    還有一類就是我所能接觸到的普通天文愛好者,平常白天都是正 常的工作學習,晚上遇到天氣好又無月光的夜晚,會拿出自己的望 遠鏡看看自己喜歡的目標,喜歡攝影的會在望遠鏡後接上相機拍照 ,攝影難度更大的會駕車跑個100-200公里山上去攝影(因為城市 燈光汙染太嚴重),一個人、一輛車、一架望遠鏡。

    再厲害一點的會建個私人天文臺,開闢自己的專案,現在我知道 一個,新疆的星明天文臺PSP專案,根據星明天文臺獲取的資料, 尋找超新星,這個和歐洲空間局(ESA)和美國宇航局(NASA)的 SOHO計劃類似,SOHO計劃是尋找掠日彗星。其實很多彗星、超新星 都是業餘天文愛好者發現的,如舒梅克·利維九號彗星、海爾-波 普彗星。專業的天文臺研究大課題,遍佈全球的私人天文臺就接手 那些巡天計劃。

    簡單的說專業研究人員是上班時間是工作,下班是自由時間,業 餘愛好者白天是工作,晚上就是天文時間了,看上去愛好者更累一 點,經常有愛好者遇到好天氣,驅車100多公里上山,拍了一晚上 ,早上趕回城市上班,所以現在有越來越多的愛好者選擇架設遠端 控制望遠鏡了。

  • 2 # 雙目大叔

    現在的天文學家從來不仰望星空(除了也許在業餘時間裡會看看),基本上也不透過望遠鏡觀察天空。許多望遠鏡根本沒有適合人眼的目鏡,還有許多望遠鏡連可見光都探測不到。取而代之的是,用儀器探測看不見的訊號,然後將它們數字化、記錄下來、同其他資料相結合,由計算機處理和分析。在此基礎上可能繪製出影象——也許是“假彩色的”,用來顯示無線電波或其他輻射,或展現更加間接地推斷出來的屬性,比如溫度或成分。許多情況下並不繪製遙遠天體的影象,而只得出資料表、圖形和圖表,影響天文學家感官的只有這些工序的結果。

    比如天文學家發現脈衝星(一種極其緻密的恆星,有規律地爆發出無線電波),得到了下圖所示的東西,看出了脈衝星。

    只有透過複雜的理論解釋鏈,天文學家才能從紙上抖動的線條裡“看到”深空之中一個威力巨大的、正在脈動的天體,並認識到這是一種前所未見的星體。

    以上內容整理自下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國公開賽,馬龍先丟一局的情況下,4-1戰勝樊振東奪得男單冠軍,如何評價雙方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