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一個當年是學霸朋友說,今年因為拉尼娜,冬天會很冷。
也有幾個朋友都跟我說今年的天氣比較奇怪,夏天不怎麼熱,還沒有秋天,直接進入了冬天。
北方的朋友前幾天還問我買了幾件羽絨服?她說今年拉尼娜事件已經形成了,冷空氣即將來臨,今年會很冷。
座標福建的我,只說了一句,我現在還在穿短袖。而且我說今年冬天不會冷的,不信的話到冬天咱們再看看。很簡單的道理,夏天不熱冬天不冷,夏天熱冬天冷。
聽到我的回答,朋友卻堅持說今年會是個冷冬。每個人對今年冬天都有各自的看法。
那麼我們來分析一下到底拉尼娜對今年冬天有什麼影響。
首先,拉尼娜並不是天氣現象,它是太平洋中東部的海水異常變冷的情況,是厄爾尼諾現象的反象。
但是和厄爾尼諾一樣,都會引起全球氣候異常。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的訊息指出,今年7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的海溫持續下降,預計10月進入拉尼娜狀態,並於冬季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
而在2020年8月-2021年3月全球就就出現過拉尼娜事件了,那麼2021年秋冬會再次形成拉尼娜事件。
也就是說全球已經連續兩年,冬季發生“雙峰型拉尼娜”,這樣的情況可以說非常的罕見。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的發生?其實是因為,東南信風將表面被太陽曬熱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東部海平面增高將近60 釐米。
西部海水溫度增高,氣壓下降,潮溼空氣積累形成颱風和熱帶風暴,東部底層海水上翻,致使東太平洋海水變冷。
其實,拉尼娜不等於冷冬。出現拉尼娜事件以後,冬季偏冷的機率確實更大一些,約是偏暖機率的兩倍。
但是根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不是每個拉尼娜年的冬季平均氣溫都偏低。而且氣溫偏冷不等於冷冬。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一般我們說冬天偏冷只是從總體冬天的溫度的平均感受的一個說法。
而冷冬是一個氣候概念,它是有專業的氣象判定標準的,並不等同於我們的實際體驗。
舉個例子,在2020年8月-2021年3月也出現過拉尼娜現象,但是在2021年3月,從國家氣候中心釋出的訊息中可以看出,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2月28日冬季是暖冬。
有的北方朋友卻說,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我們先後經歷了四場大寒潮,尤其是2021年1月初的超級寒潮,北方地區的朋友們就體驗了一場北極版的寒潮了。
那麼為什麼經歷四場大寒潮,為什麼還說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2月28日冬季為暖冬呢?
因為今年2月,中國又經歷了一次歷史罕見的回暖過程,把氣溫由偏冷拉成明顯偏暖。
而且拉尼娜是熱帶海洋的變化,首先影響的是熱帶的天氣。中國大部分地區位於溫帶,受拉尼娜的影響是間接的。
所以實際上,並不是每一次拉尼娜都會給我們的冬天帶來大雪和超低溫。
在中國氣象記錄中,最近70多年一共遭遇過15次拉尼娜現象,只有1988年的冬天造成了比均值低2攝氏度以上的降溫,其他14次都只有0.8℃-1.8℃的變化。
所以,我們只能說,拉尼娜的出現會增加今年冬天氣溫會偏低的可能性,但是具體的數值還是個未知數。
因此,像我朋友說的,今年冬天會是個冷冬是不太可信的。對於這個問題,還要看來自北極的冷空氣是否足夠活躍。
但是,在拉尼娜大背景下,極端天氣是一種常態。大家會發現要麼天氣會更冷、更暖、更澇、更旱。
比如,今年3月份北京就遭遇了近10年最強沙塵暴。7月,河南成強降雨中心,暴雨成災,引起了全華人民的關注。9—10月,秋老虎又帶來史上最熱國慶假期。
比如,像湖南等南方地區的夏天溫度高創了記錄,還有隨之而來的10月就直接進入冬天沒有秋天。
比如,10月中旬就南下的10年來最早全國性寒潮,還有寒潮過後,現在東北的異常回暖。
而通常在發生拉尼娜事件的冬季,中東部地區氣溫易較常年同期偏低,但偏低的程度不會太明顯。
同時,來自南海和西太平洋的水汽條件總體偏差。中國長江以南大部地區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少。
更重要的是,在全球變暖加持下,這個冬天不太可能是規規矩矩的冷,有可能一會特別冷,一會特別暖,具有極端性。
不管是厄爾尼諾還是拉尼娜,其實它們都是在全球變暖大背景下,海洋與大氣共同作用的產物。
人類應該愛護自己的地球,保護自己的生活環境。
我身邊一個當年是學霸朋友說,今年因為拉尼娜,冬天會很冷。
也有幾個朋友都跟我說今年的天氣比較奇怪,夏天不怎麼熱,還沒有秋天,直接進入了冬天。
北方的朋友前幾天還問我買了幾件羽絨服?她說今年拉尼娜事件已經形成了,冷空氣即將來臨,今年會很冷。
座標福建的我,只說了一句,我現在還在穿短袖。而且我說今年冬天不會冷的,不信的話到冬天咱們再看看。很簡單的道理,夏天不熱冬天不冷,夏天熱冬天冷。
聽到我的回答,朋友卻堅持說今年會是個冷冬。每個人對今年冬天都有各自的看法。
那麼我們來分析一下到底拉尼娜對今年冬天有什麼影響。
一、什麼是拉尼娜?首先,拉尼娜並不是天氣現象,它是太平洋中東部的海水異常變冷的情況,是厄爾尼諾現象的反象。
但是和厄爾尼諾一樣,都會引起全球氣候異常。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的訊息指出,今年7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的海溫持續下降,預計10月進入拉尼娜狀態,並於冬季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
而在2020年8月-2021年3月全球就就出現過拉尼娜事件了,那麼2021年秋冬會再次形成拉尼娜事件。
也就是說全球已經連續兩年,冬季發生“雙峰型拉尼娜”,這樣的情況可以說非常的罕見。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的發生?其實是因為,東南信風將表面被太陽曬熱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東部海平面增高將近60 釐米。
西部海水溫度增高,氣壓下降,潮溼空氣積累形成颱風和熱帶風暴,東部底層海水上翻,致使東太平洋海水變冷。
二、那麼,拉尼娜事件會導致今冬氣溫偏低嗎?今冬是冷冬嗎?其實,拉尼娜不等於冷冬。出現拉尼娜事件以後,冬季偏冷的機率確實更大一些,約是偏暖機率的兩倍。
但是根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不是每個拉尼娜年的冬季平均氣溫都偏低。而且氣溫偏冷不等於冷冬。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一般我們說冬天偏冷只是從總體冬天的溫度的平均感受的一個說法。
而冷冬是一個氣候概念,它是有專業的氣象判定標準的,並不等同於我們的實際體驗。
舉個例子,在2020年8月-2021年3月也出現過拉尼娜現象,但是在2021年3月,從國家氣候中心釋出的訊息中可以看出,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2月28日冬季是暖冬。
有的北方朋友卻說,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我們先後經歷了四場大寒潮,尤其是2021年1月初的超級寒潮,北方地區的朋友們就體驗了一場北極版的寒潮了。
那麼為什麼經歷四場大寒潮,為什麼還說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2月28日冬季為暖冬呢?
因為今年2月,中國又經歷了一次歷史罕見的回暖過程,把氣溫由偏冷拉成明顯偏暖。
而且拉尼娜是熱帶海洋的變化,首先影響的是熱帶的天氣。中國大部分地區位於溫帶,受拉尼娜的影響是間接的。
所以實際上,並不是每一次拉尼娜都會給我們的冬天帶來大雪和超低溫。
在中國氣象記錄中,最近70多年一共遭遇過15次拉尼娜現象,只有1988年的冬天造成了比均值低2攝氏度以上的降溫,其他14次都只有0.8℃-1.8℃的變化。
所以,我們只能說,拉尼娜的出現會增加今年冬天氣溫會偏低的可能性,但是具體的數值還是個未知數。
因此,像我朋友說的,今年冬天會是個冷冬是不太可信的。對於這個問題,還要看來自北極的冷空氣是否足夠活躍。
三、拉尼娜對南北地區的影響但是,在拉尼娜大背景下,極端天氣是一種常態。大家會發現要麼天氣會更冷、更暖、更澇、更旱。
比如,今年3月份北京就遭遇了近10年最強沙塵暴。7月,河南成強降雨中心,暴雨成災,引起了全華人民的關注。9—10月,秋老虎又帶來史上最熱國慶假期。
比如,像湖南等南方地區的夏天溫度高創了記錄,還有隨之而來的10月就直接進入冬天沒有秋天。
比如,10月中旬就南下的10年來最早全國性寒潮,還有寒潮過後,現在東北的異常回暖。
而通常在發生拉尼娜事件的冬季,中東部地區氣溫易較常年同期偏低,但偏低的程度不會太明顯。
同時,來自南海和西太平洋的水汽條件總體偏差。中國長江以南大部地區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少。
更重要的是,在全球變暖加持下,這個冬天不太可能是規規矩矩的冷,有可能一會特別冷,一會特別暖,具有極端性。
不管是厄爾尼諾還是拉尼娜,其實它們都是在全球變暖大背景下,海洋與大氣共同作用的產物。
人類應該愛護自己的地球,保護自己的生活環境。
關於拉尼娜,你們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