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侃侃談影視

    《鹿鼎記》看似是一篇吊兒郎當的小混混浪蕩江湖記,但其中的“孤獨感”更加平民,更加直白,直白到不仔細就容易忽略。一直以來,我們都誤以為“孤獨”是很高貴的東西,一般人都消費不起,但其實人生天地間,孤獨是人人都有的,只是眾生皆苦,第一道要過的難關是生存,忙於生存的人很多時候沒有那個餘力去感受的,當然懵懂無知時,是沒有那個能力去感受。

    韋小寶最幸福的時候,應該是和幼時的康熙打打鬧鬧的時候,作為一生中可能唯一的一個好朋友,卻在長大後漸漸陌路,這種感覺,時過境遷,孤獨好像是這份歲月的封貼。撕開時,隱隱作疼。

    《鹿鼎記》這種整體上搞怪無賴式的風格,讀到沉重的地方也會有同樣的感受。可能是因為強烈的反差更容易引起讀者的心理共鳴吧。

    舉個例子:

    小寶流落到通吃島,康熙派溫家哥倆找他,只是一個島一個島的喊“小桂子,你在哪兒呢!小玄子很想你”之類的,韋小寶聽到一瞬間啥也不想了,怕自己的好朋友被害死了,那麼怕鬼,利己的他,啥也顧不上了,衝出來要追尋這個“鬼魂”,還被摔了幾個狗吃屎。這裡真的淚目了,對好朋友的想念,擔心,自己是什麼處境都不管不顧了,就是想要追尋你的聲音,知道你在哪裡,看你好不好

    我十八歲第一次讀《鹿鼎記》,觀感是:讀不下去。

    三五年後第二次、第三次讀,觀感是:理性上知道不錯,感性上不喜歡。

    又五年後,第四次讀,觀感是:《鹿鼎記》真是一本深刻的好書。

    《鹿鼎記》是金庸的封筆之作,也是金庸小說中最「難讀」的一本書,更是最容易被人「誤讀」的一本書。

    它的「難讀」,在於它再無童話的純真感,讓讀者難以「代入」。

    它的易被「誤讀」,在於它字面上都是歡笑詼諧,內裡卻都是滄桑的喟嘆、興亡的血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說你有1千萬,你還會上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