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世界全史羅銳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用歷史上面任何一次支援時間不滿三年的起義來概括,首先我們要提到的是北宋末年的“宋江起義”和“方臘起義”,“宋江起義”的組成部分雖然只有三十七個人,可是其中大多數是烏合之眾,也可以說是一些“投機主義者”。

    在和宋朝軍隊戰鬥的時候,宋江軍隊偶有小勝,可始終不能改變宋朝軍隊的優勢,而且這裡面大多數的人都是奔著“做官發財”起義的,他們的視野十分的狹小,只要政府作出一些讓步,比如授予他們一定的官職俸祿,他們就會像一群哈巴狗似的搖尾應承。

    所以在朝廷名義上“招安”,實際上“迫降”的指導方針下,大多數的起義軍首領選擇投降宋朝,可以說這才是宋江起義失敗的原因之一。說完了宋江起義,“方臘起義”雖然可歌可泣,並且還有些可敬,但是這絲毫不能動搖明末之前農民起義的弊端——組織性不強。

    方臘本身就是南方的漆匠,這就顯示了它本身沒有接受什麼很基礎的教育,所以他的起義部隊基本造不出什麼大的“鬥爭綱領”,因此即使方臘最後成為了“皇帝”,也只能說明方臘只是短期的割據一方,長時間的消耗戰只能讓這支農民起義軍土崩瓦解。

    其次,再將視線轉移到明末清初的李自成起義,這支起義軍第一次提出了“均田免糧”的口號,這就標誌著農民起義走向了一個新的高度——開始涉及封建土地所有制。

    在李自成的帶領下,起義軍內部出現了繁榮一時的盛況——李巖、牛金星、劉宗敏等謀士武將彙集,並且在崇禎十四年一舉打下了千年古都——洛陽,殺死了福王朱常洵。又經過了三年的艱苦鏖戰,李自成終於攻下了北京,明朝滅亡。

    李巖和牛金星等人的內鬥嚴重削弱了大順朝的領導決策層,是導致李自成失敗的內部原因之一。

    迴歸到這個問題上,義和團之所以宣傳自己多麼的“愛大清”,也是這個道理。義和團裡面的大多數人,仍然含有那種小富即安的思想,只要給官做,他們斷不會造反。也就是說,他們之所以宣傳上面的思想(愛大清),目的是向清朝廷表示自己的忠心。

    然而,義和團的忠心在洋槍洋炮面前一文不值,再加上義和團的大多數團員們支援清朝是為了求富貴,所以這群傢伙在洋人的槍炮之下,只能作鳥獸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齡未婚很丟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