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臏作為當時的一名兵法大家,因此與他相關的成語很多都是和軍事有關的。
第一個成語是圍魏救趙。當時魏國在進攻趙國,趙求救於齊,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往救。孫臏認為應該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現借指用包抄敵人的後方來迫使他撤兵的戰術。
第二個成語是增兵減灶。當時又是魏國在侵略南韓,而且又是向齊國求救。齊王也是一樣,仍然讓田忌和孫臏一起去救援。魏將龐涓聽到訊息,放下南韓趕回,但齊軍已經越過齊境而西進。孫臏提出,可以利用敵人的心思,認為我軍怯弱不敢應戰,軍隊產生了大量的逃兵,採用減灶的方法以此來迷惑對手。田忌採納了這一建議,於是齊軍進入魏國境內後先設十萬個灶,過一天設五萬個灶,再過一天設三萬個灶。龐涓行軍三天,見到齊軍所留灶跡,非常高興,認為齊軍已經不戰自敗了,所以丟下步兵,只率輕兵銳卒,用加倍的速度追趕齊軍。最後在馬陵兵敗身亡。
第三個是田忌賽馬。這個在小學語文課本里就出現過的。就是讓田忌運用上等馬對陣齊王的中等馬,中等馬對陣下等馬,下等馬對陣上等馬,從而贏了與齊王的賭局。這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揭示如何善用自己的長處去對付對手的短處,從而在競技中獲勝的事例。
還有因勢利導。同樣是在馬陵之戰,孫臏對田忌說的原話是:“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意思是順著事情發展的趨勢,加以引導。
孫臏作為當時的一名兵法大家,因此與他相關的成語很多都是和軍事有關的。
第一個成語是圍魏救趙。當時魏國在進攻趙國,趙求救於齊,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往救。孫臏認為應該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現借指用包抄敵人的後方來迫使他撤兵的戰術。
第二個成語是增兵減灶。當時又是魏國在侵略南韓,而且又是向齊國求救。齊王也是一樣,仍然讓田忌和孫臏一起去救援。魏將龐涓聽到訊息,放下南韓趕回,但齊軍已經越過齊境而西進。孫臏提出,可以利用敵人的心思,認為我軍怯弱不敢應戰,軍隊產生了大量的逃兵,採用減灶的方法以此來迷惑對手。田忌採納了這一建議,於是齊軍進入魏國境內後先設十萬個灶,過一天設五萬個灶,再過一天設三萬個灶。龐涓行軍三天,見到齊軍所留灶跡,非常高興,認為齊軍已經不戰自敗了,所以丟下步兵,只率輕兵銳卒,用加倍的速度追趕齊軍。最後在馬陵兵敗身亡。
第三個是田忌賽馬。這個在小學語文課本里就出現過的。就是讓田忌運用上等馬對陣齊王的中等馬,中等馬對陣下等馬,下等馬對陣上等馬,從而贏了與齊王的賭局。這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揭示如何善用自己的長處去對付對手的短處,從而在競技中獲勝的事例。
還有因勢利導。同樣是在馬陵之戰,孫臏對田忌說的原話是:“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意思是順著事情發展的趨勢,加以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