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帥氣大魚說

    第一個觀點是“先有蛋後有雞”。2008年,加拿大阿爾伯塔卡爾加里大學古生物學者達拉-澤冷斯基透過對7700萬年前的恐龍蛋化石的研究後發現:恐龍首先建造了類似鳥窩的巢穴,產下了類似鳥蛋的蛋,然後恐龍再進化成鳥類(雞也屬於鳥類的一種),這很明確,蛋先於雞之間就存在了。雞是由這些產下了類似雞蛋的肉食恐龍進化而成。

    第二個觀點是“先有雞後有蛋”。2001年,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叫做“Ovocleidin-17(OC-17)”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會加快蛋殼的成型。如果沒有OC-17,就無法形成雞蛋,而如果沒有雞,就沒有OC-17。

    隨後,謝菲爾德大學工程材料系博士科林·弗里曼在2014年對這一言論進行了進一步的驗證,直接指出OC-17蛋白與雞蛋形成的必然關係:沒有這種OC-17蛋白就沒有蛋殼,有了蛋殼、蛋黃和保護小雞的液體才有地方住,要是沒有雞卵巢裡的OC-17蛋白就不可能有雞蛋。因此,一定是先有雞再有蛋。

    不僅僅是科學界對於“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問題認識不一,就連哲學家也要嘗試分析其中的奧妙,併產生了下面兩種答案:

    答案一:人類先有雞的概念,後有雞蛋的概念。因此先有雞,後有蛋。

    比如,著名學術權威亞里士多德是這樣說的:“如果曾有一個最初的人,那他必定是無父無母而降生——這是違背自然的。蛋能孵出鳥,然而鳥類不可能誕生自一枚最初的蛋,不然一定還得有一隻最初的鳥去生下這枚蛋。”

    答案二:先有蛋,蛋孵出來的雞還是那隻雞,雞生下的蛋卻已不是那個蛋。

    依照達爾文《物種起源》來推斷,物種並不存在什麼本質,並不存在抽象永恆分別的“雞”的概念,所有的生命都連為一體,永不停歇地連續變化。因此,雞的誕生,就是在一代又一代的雞蛋迴圈之中,一個本來不太像雞的東西逐漸變得越來越像雞,最終在某一個點上按照人類的定義真正成為了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想做淘寶模特不知道要哪些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