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向領袖鞠躬
-
2 # 愛老婆啊啊
首先這幾人都是晚清四大名臣。 是清朝倚重的物件。其中李鴻章更是自嘲為清王朝的紙糊匠。
曾國蕃出生於湖南省婁底雙峰縣。是湖南人。
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桂平金田起事,爆發了著名的太平天國運動。當時清八旗,綠營不堪一擊。朝庭釋出團練命令,曾國藩就地組織湘軍,硬是在屢敗屢戰情況下,最後攻破天京(現在南京)殲滅天平天國。後被加封太子太保、一等侯爵。官至直隸總督。
左宗棠湖南湘陰人(今湖南長沙)
左文襄公最令人佩服的是,平定新疆叛亂,收復新疆及伊利大部分地區。可為民族英雄。當時新疆叛亂,正好是太平天國時期,清庭無暇西顧,又有沙俄暗中支援。更兼無財力。慈禧本想放棄新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左宗棠堅持收復新疆,自己籌措大部分軍費。抬著棺材去。最後成功收復新疆。
李鴻章安徽合肥人 世人多稱“李中堂”。
李鴻章是洋務運動的領袖,北洋水師,淮軍創始人。近代歷史上大部分事情都參與。如洋務運動,在實業上創辦輪船招商局。軍事上。洋人評價的,世界第三,亞洲第一的北洋艦隊。
近代歷史上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簽訂者。可以說是功過參半。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德國海軍大臣柯納德稱其為“東方俾斯麥”,慈禧太后視其為“再造玄黃之人”。
張之洞"直隸南皮(今河北南皮人),生於貴州興義"。
張之洞為湖廣總督,稱“帥” 故時人皆呼之為“張香帥”
本人認為張之洞是探花,更是清流領袖,在封建社會地位是很高的。為官當面,歷任教習、侍讀、侍講、內閣學士、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多次署理,從未實授)、軍機大臣等職,官至體仁閣大學士。
餘以為在地位方面這晚清四大名臣不相伯仲。但是硬要排個一二。左宗棠可為第一,在國家領土面前絕不退讓,當的起“文襄”二字。其他三人也是攪動近代歷史的風雲人物之一,更是晚清後期倚重的股肱之臣。地位可想一般。
-
3 # 大魚樓閣
曾國藩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諡文正,漢族,湖南省長沙府湘鄉縣人。晚清重臣,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者。清朝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世襲罔替,"中興名臣"之一。
左宗棠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漢族,字季高,湖南湘陰人,號湘上農人,晚清重臣,軍事家、政治家、著名湘軍將領。一生經歷了湘軍平定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鎮壓陝甘回變和收復新疆等重要歷史事件。
李鴻章
李鴻章(1823-1901),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稱李中堂,亦稱李合肥,本名章銅,字漸甫或子黻,號少荃(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諡文忠。作為淮軍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洋務運動時創造了中國"四十六個第一"。
張之洞
張之洞(1837年9月4日—1909年10月5日),字孝達,號香濤、香巖,又號壹公、無競居士,晚年自號抱冰。直隸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清道光十七年八月初三生於貴州。咸豐二年(1852年)順天府解元,十八歲中舉人,廿六歲中進士。同治二年(1863年)探花,庶吉士,歷任翰林院編修、教習、侍讀、侍講學士及內閣學士等職,一度是清流派健將,後期轉化為洋務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大力倡導“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李鴻章科舉考試時,曾國藩是他的坐堂,後來成為曾國藩的門生。曾國藩比左宗棠大2歲,比李鴻章大十幾歲。左宗棠與曾國藩算一輩的,同朝為臣,互相學習欽佩。而左宗棠是曾國藩的幕僚,所以三人都是為大清效力的重臣。他們三人的能力都受到了慈禧的肯定,給予了很高的權利和信任。而張之洞是南洋的大臣,同屬於洋務地方勢力一派。但沒與他們三個一起戰鬥過。基本上沒交情只是同僚來往。
-
4 # 房世多
曾國藩(1811~1872)湖南長沙府湘鄉縣人,官至直隸總督。主要成就創辦湘軍,平定太平天國,晚清四大名臣之首。
左宗棠(1812~1885)湖南省湘陰縣人。興辦洋務,鎮壓太平天國,平定陝甘,收復新疆。
李鴻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官至直隸總督,淮軍創始人,參與洋務運動積極倡建近代海軍,建立北洋水師。
張之洞(1837~1909)出生於貴州興義府,祖籍直隸省南皮縣(今河北省南皮縣)。官至兩江總督,任上積極發展軍工,重工業,創辦多大學,如武大,南大等。
-
5 # 旅途行者小亮
曾國藩湖南湘潭湘鄉人,左宗棠入贅湘潭周家。。曾國藩是湖南湘潭湘鄉人,之前雙峰都是屬於湘潭,曾國藩從祖輩到他逝世及子孫後代都是湘潭湘鄉人,不能因為現在故居所在地劃到了雙峰而被說成雙峰人,史實,不能改變,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要對自己的言行負責!
-
6 # 有趣的歷史段子
這個問題挺雜的,筆者給大家一點點剖析。
李鴻章則是安徽省合肥縣人。
張之洞是貴州省安龍縣人。
曾國藩位居高位,湘軍主要領導者,曾領導洋務運動,其著作《曾文正公全集》流傳至今,影響深遠。
左宗棠對收復新疆,建設西北有著傑出的貢獻。
-
7 # 鄭小磊5
曾國藩,左宗棠都是湖南人,李鴻章,是安徽人,張之洞是貴州人,論地位,屬於李鴻章地位最高,功勞最大,另外一個就是張之洞,開創湖北工業革命,至於左宗棠最大的貢獻就是收復新疆,包住了西北,至於最後一個,沒有多少貢獻,最大的成績就是鎮壓太平天國
-
8 # RainyH
曾左湖南人,李鴻章安徽人,張之洞河北人。後來取得的社會地位當屬李鴻章最高,左宗棠次之,曾國藩第三,張之洞第四。
-
9 # 文旅攬勝
曾國藩湖南人 ,左宗棠湖南湘陰人,李鴻章安徽合肥人,張之洞貴州人,這四個人歷史上被稱為晚清四大名人,他們都是晚清洋務派運動的代表人,在晚清時期政壇上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將他們並稱!
曾國藩雖然也鎮壓農民起義,雖然對外不夠強硬。但是曾國藩這個人性格是完美的,與人處事很厲害。左宗棠對國家主權和民族完整的維護有一定建樹。張之洞晚年的思想與其他名臣已經有很大的不同。對洋務運動真誠的支援,最終讓張之洞對革命與改良有很多思考。李鴻章和其他三位比較起來,差了很多。
這四位晚清重臣,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生產經驗,培養了技術力量,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的近代化開闢了道路。所以說他們在中囯歷史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
10 # 空山鳥語168
曾,左是湖南人,李安微,張貴州,他們四人各有各的優點和缺點,曾國藩守舊,正,左宗裳狂才,李鴻章有才思想先進,若非李鴻章在曾國藩為清末打起義軍大平天國與英,法聯邦",購洋槍洋炮,太平軍是不會十四年就滅亡,清朝瀟州歧視我漢族,洪秀全當時對老百姓秋蒙不犯,可惜在聲浩大的當初無左宗棠這樣的人扶助,洪,楊又忌賢能,最終滅亡,都是曾左李三人的錯。
回覆列表
曾國藩,湖南湘鄉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首。武英殿大學士,被尊為近代“完人”,於丁憂期間被咸豐皇帝任命為督辦團練大臣,負責組建團練抵禦已然成勢太平天國起義軍,歷經艱難困苦,最終帶領由:曾國藩、羅澤南、胡林翼、塔齊布、左宗棠等一般創軍元老組建的新老湘軍成功平定太平天國起義,成功為清王朝續命近50年,封一等毅勇侯,太平天國運動平定後歷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任職直隸總督期間因處理天津教案問題,備受中國人指責,晚年的曾國藩在經歷了平定太平天國的人生制高點後,逐步退出晚清的政治舞臺,從萬眾矚目變身“花甲老者”。但其做人為官治家傳道的諸多經驗被後世高度讚揚,是毛主席唯一敬佩的近代“完人”。
左宗棠是湖南湘陰人,算得上湘軍的領導人之一,其率領的湘軍中的一支專門收復了杭州及浙江的大部分失地,官至浙江巡撫,閩浙總督,後繼楊載福之後接任陝甘總督,平定陝甘回亂,後出兵新疆,驅逐阿古柏,與沙俄簽定中俄邊界條約,開展洋務運動,創辦福州船政學堂,封爵一等恪靖侯,是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是慈禧太后曾下令“十年不準任何人彈劾”的人。後世有“中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的說法,足見其在近代的地位;
李鴻章是安徽合肥人,與曾國藩亦師亦友,以曾國藩的弟子自稱,曾供職於曾國藩的湘軍幕府,在曾國藩彈劾翁同書這叫事情上有大功,憑藉一份奏摺,搬倒翁同書,因此事與翁同龢結怨。1861年,湘軍開始了對太平天國的戰略壓制行動,開始對安慶進行圍困和攻取,併成功,而後曾國藩派李鴻章帶走包括劉銘傳等名將在內的部分湘軍精銳赴上海組建淮軍,並保衛上海,李鴻章自此開啟了步步高昇的人生,成為淮軍領袖。太平天國運動平定後,曾國藩因剿滅捻軍起義失利,推薦李鴻章出任兩江總督,並總管剿滅捻軍的軍事行動,獲得成功,曾國藩卸任直隸總督後,李鴻章接替曾國藩出任直隸總督,後任清廷北洋通商大臣,之後開始購買新式鐵甲艦組建北洋海軍。甲午海戰失敗後,代表清廷赴馬關,與日本談判,後調任兩廣總督,八國聯軍侵華後,代表清廷同11國列強代表談判,簽定《辛丑條約》,後在北京離世。李鴻章一生,為追求國家強大而努力奔走,訪問過德國,英國,法國,比利時,俄國等多個歐洲國家,還到訪過美國。但在風雨飄搖的晚清政府裡,終究只是一個“裱糊匠”的角色,在政治體制腐敗的晚清社會裡,起到的只是勉強圖飾的作用,經不起風吹雨打!李鴻章位居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排在左宗棠之後。
張之洞,晚清四大中興名臣之一排第四,初任山西巡撫,中法戰爭期間調任兩廣總督,後任湖廣總督,南洋通商大臣,創辦了漢陽鐵廠、大冶鐵廠、湖北槍炮廠等一批近代工業,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清廷開始下令在全國邊練新軍後,在湖北開始邊練湖北新軍,任用了一大批新式留學回國的軍校畢業生和具有新思想的維新人士,沒想到,組建邊練的新軍最終成為大清王朝的掘墓人,在湖北打響了滅亡滿清王朝的第一槍。人稱“張香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