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湟水河畔
-
2 # 虎神君
1.狹隘的大漢族主義思想作怪。這些人還抱著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老古董思想不放,把漢族以外的少數民族視為異類,不認可他們統治的正統性。其實大可不必,因為數千年以來,各個民族共同在中華大地上繁衍生息,不斷融和,早就沒有血統100%純正的民族了。2.過度追求觀點標新立異和不明真相的盲從者。不得不說,現實中這樣的人還是有,熱衷於獵奇,湊熱鬧。3.別用有心的人故意為之。他們鼓吹什麼崖山之後中國已滅亡,元朝和清朝不算中國等論調,其目的是人為割斷中國歷史和中華文明,製造民族對立,最終搞亂中國,其用心險惡至極。對這些人我們一定要保持警惕,對這種論調給予堅決回擊,維護中華文明的完整性和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太史令曰:中華文明從未斷流,統一團結的中華民族必將復興!
-
3 # 評史觀世界
說大清不屬於中國,這些都是漢奸,外國勢力散佈的謠言,以下是我反駁他們的謬論觀點:第一,有人說我們曾經提出過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就已經表明滿清不屬於中國。首先,提出這個觀點的人是出於政治目的考量的,僅僅是為了團結一批人去推翻另外一批人的口號,並非從法理和歷史角度審視的,而且後來不是又更正了這個口號嗎?第二觀點說滿清不屬於中國,屬於中華文明。大明被滿清滅,是屬於亡國,就跟日本侵略中國一樣的性質。首先,我們搞清楚什麼是中國,什麼中華文化。據《辭源》:“上古時代,中國華夏族建國於黃河流域一帶,以為居天下之中,故稱中國, 中國國曆史上第一個朝代是夏朝。古時候,黃河流域一帶的先民自稱“華夏”,“中華”一詞最早見於《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楚失華夏”。唐孔穎達疏:“華夏為中國也”。從字義上來講,“華”字有美麗的含義,“夏”字有盛大的意義,連起來的確是個美好的詞。“華夏”所指即為中原諸侯,也是漢族前身的稱謂,所以“華 夏”至今仍為中國的別稱。所以說,中華文化就是在華夏之地慢慢形成中華文化,在美國之地上形成的是美國文化。所以上面把中國與中華文化分開來說就是一個謬論。
-
4 # 自由生活百態
滿清之所以不被一部分人認為是中國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
第一,大漢族主義思想在作祟,因為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絕大部分的時間裡,王朝都是漢人建立的,都是以漢族為主要民族。少數民族雖說也統治了一段時間,但相對於浩瀚的歷史長河實在太短了,北魏,遼,金,元等朝代都是由少數民族建立,但是都未能完全統治中國,只有清朝這個由滿族建立的政權第一次完全統一了中國。這讓一部分人心理上難以接受,因此,就不願承認,但事實勝於雄辯。
第二,地域分界。這個就要從“中國”一詞的來源來說,漢語“中國”一詞,最早出現於《尚書·梓材》。其有云:“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於先王肆(釋義:上天把國度、人民、疆土賜與先王)”。範圍所指,僅僅是周人對自己所居關中、河洛地區而已,至春秋時,“中國”之涵義逐漸擴充套件到包括各大小諸侯國在內的黃河中下游地區。
秦漢以降,又將不屬黃河流域但在中原王朝政權統轄範圍之內的地區皆稱為“中國”。“中國”一名終於成為中國的通用名號。19世紀中葉以來,在與世界各國的交往中,“中國”則成為隸屬中國版圖之內全部領土之專用名詞。因為滿族曾經居住於東北,東北又被稱為關外。不屬於某些人認為的中國範疇,所以認為滿清非中國。
第三,滿清末年,喪權辱國,讓一部分漢族人心生不滿,再加上孫中山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的影響,也讓一部分人不願承認,但無論是哪個民族統治中國,都屬於華夏民族,都屬於中國。
-
5 # 來去是夢成敗皆空
個人認為,清末割地賠款倒是其次,五代,兩宋地也沒少割,款也沒少賠。這些都是統治階層的無能和國家實力的衰敗落後造成的,和是不是清朝沒有決對性關係。
反而詬病最多爭議最大的應該是後金及清朝初期和偽滿洲國的建立這一頭一尾兩段歷史,民國溥儀在日本人扶植下成了偽滿洲國,成為了當時分裂東北投降日本的戰犯,但在當時溥儀不能叫“漢奸”,而是“國奸”。
其實清朝真正被人非議,認為滿清不是中國的主要原因,反而是清朝剛剛建立的時候,讓我們從一封信看起:
首先是,天聰五年八月十一日,在皇太極寫給被後金軍圍困的明大淩河城中的明漢蒙兩族將領民眾的勸降信中言到:
“我諸申、蒙古,乃相同之國,明則異國也。爾等如此為明效死,我甚 惜之。爾等之意,今若歸降,恐我殺戮,故不相信耶!不惟不殺爾蒙古,即明人為我仇敵,除其拒戰而被殺者外,凡來降之人,我均收養矣。”
其中的諸申(jusen)的滿語之意為滿洲人,而漢人被稱為尼堪(nikan),從這段勸降信裡可以看出,當年滿洲以七大恨,十三副遺甲起兵後女真不再承認自身為明朝附屬,而認為自身與蒙古同國,與明朝是異國,仇國。所以當時這不是中國的國家內戰,而就是異國的侵略,當時的情況如果放在民國看,後金與日本無異。(以當時明人的眼光看)
還有就是尼堪,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長子褚英給第三個兒子起名就叫愛新覺羅尼堪,因為這個孩子長得像漢人,(例如豪格滿語漢譯是小耳垂兒,多鐸翻譯過來叫小不點,起名跟形象有關),所以可以說明後金和清朝初年女真人和漢族人的長相是有差異的,這就是被言為非我族類的說法。
其次是,當年清軍南下和西進時,個別統軍的將領對漢人的屠殺政策引起了最多的指責和憤怒,比如清英親王阿濟格,敬謹親王尼堪、端重親王博洛、承澤親王碩塞等清朝宗室,無不是沾滿漢人鮮血的劊子手。
他們在鎮壓了大同總兵姜瓖的起義後,下令對山西大同府、朔州、渾源縣等地進行的一次大規模屠城,史稱“大同之屠”。大屠殺後,全城只剩下五個重案犯。滿清派來的大同知府,上書順治說,“原告”都死絕了,懇求放了這五個人,要不自己就成“光桿兒”知府了。這份奏摺,至今儲存在第一歷史檔案館。
陝西綏德府米脂縣,英親王阿濟格把李自成老家米脂李繼遷鎮的鄉親們殺的倖存下來的只有三個人,其中兩個是因為探親回孃家的一對母子,還有一位跳崖逃生的李姓男人,全身被摔倒沒一塊好皮,被人成為“李沒皮”。
清順治二年(1645年)六月,清豫親王多鐸率清軍佔領嘉定,因剃髮令嘉定百姓不執行而引起他的惱怒,他下令屠城三日。死者達兩萬人,傷者十萬人,被姦淫的婦女無數,大街上因無人收斂,屍體腐爛,大如綠豆的蒼蠅滿天飛。
同在清順治二年六月(弘光元年),六月十五日,公元1645年7月8日,多鐸佔領揚州城,因攻城時揚州軍民抵抗激烈,後來又不執行剃髮令,清軍屠城十日才封刀,連躲進汙物中的孩子也不放過,直接用長槍捅死。揚州居民除少數破城前逃出和個別在清軍入城後隱蔽較深倖免於難者以外,幾乎全部慘遭屠殺,僅被和尚收殮的屍體就超80萬具。“幾世繁華的揚州城是時“堆屍貯積,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為五色,塘為之平”。還有就不一一列舉了。
試問和這些比起來,“那麼多”人不應該恨這些劊子手嗎?在明朝當時的嘉定人眼裡,揚州人眼裡,大同人眼裡,米脂人眼裡這些北方來的劊子手和292年之後的南京人眼裡的那些東邊海上來的劊子手有什麼區別呢?
後來隨著清朝一統華夏,時間的推移,清朝後世的統治者也努力緩和了民族間的隔閡,使百姓開始對清朝有了是自己的“國家”的概念,清朝也就正式的在世界上代表“中國”存在,雖然反滿的思想有清一朝就沒斷過,但大多數人還是認可了清朝的統治,從而放下戾氣和復仇,化干戈為玉帛。
當然也有很多刻意的扭曲和不客觀的看待清朝的歷史,一味的只記住其黑暗面而“遺忘”它的建立功勳,很多人把文字獄也歸結為清朝對漢人的壓迫是片面的。另外清朝也為“中國”的統一和尊嚴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比如平三藩,收臺灣,打擊葛爾丹和阿拉布坦,徵緬甸,驅沙俄,剿金川,定新疆,援北韓等等。百姓認同了清朝之後,你看史書籍上再記載與太平天國的戰爭就認為是國家的內戰,而且是國家“剿匪”之戰。
再有清朝對百姓有一個很好的制度,即國家對農民“永不加賦”,一直到滅亡也沒加,長期保持農業稅的穩定,不僅稅收總量不變,具體到每畝地的稅也不準變,王公的莊田同樣不能隨意加租,減少了百姓的負擔。甚至因為隨意加租和毆打漢人,鐵帽子禮親王昭槤還差點被嘉慶帝坐罪論死。
但歷史就是歷史,現在各民族早已融合為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為了一家,我家裡親戚在滿洲旗的也不少,所以清朝作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封建王朝是由中國滿族同胞建立的大一統王朝,是中國的一個時代,而且在其中的一段時間還是中國最強盛之時,無可厚非。就歷史談歷史,沒有什麼民族極端一說,不喜見諒。
-
6 # 回憶還是要忘記
現在網路上不管是帖吧還是其它的社交論壇中,我們只要開啟歷史版塊,人文版塊,都會發現那裡的氣氛非常熱鬧。關於元清是不是中國正朔的各種爭論。不停的爭論來爭論去,誰都說服不了誰,也不會有一個共同承認的結果,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毫無意義的爭論呢?
我記得辨論有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大家對於某些概念基於有一個共同的認知,必須在這樣一個前提下,辨論才有意義。比如:國家是什麼?民族是什麼?每個人對它的理解是不同的。沒有共同承認的基礎認知,這種辨論其實是毫無意義,甚至是毫無必要的。我說:豬八戒是型男,你說:我不吃豬頭肉。這怎麼交流啊?不在同一個維度上,不在一個頻道里,風馬牛不相及。
關於元清是不是中國正朔,這樣一個熱點來說也是這樣。要辨論元清是不是中國正朔,首先你要明確中國是什麼?然後還要明確正朔是什麼?大家對於中國的基礎認知是不同的,不要用你的認知綁架別人的認知。
我們假設元清就是中國,那為什麼歷代漢人復國戰爭的時候要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呢?不管是早期的冉閔,還是楊堅,再到朱元璋和中山先生,提出的口號只有一個。那就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元和清既然是中華了,為什麼還要驅除它?我們的祖先難道思維混亂,概念認知錯誤嗎?
元清是不是中國,我想我們是沒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的。誰最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就是那些慘死在蒙元和滿清屠刀下的,當時中國最普通的老百姓。如果你能夠說服他們同意元清是中國,我就同意。他們的回答才是唯一正確標準答案。
有的人認為中國只是一個地理名詞,不管歷史上哪個族群,哪拔人,佔領過,奪取過這塊土地,那它就可以稱為中國,那無疑元清就是中國。如果以這種觀點類推,如果當年日本發動的侵華戰爭獲勝,最終佔領了中國這塊土地,那日本也和元清一樣,也會是中國。那有人要說了,日本的侵略最終失敗了,所以日本沒能成為中國。元清的侵略成功了,所以元清可以稱為中國。
這話聽起來好有道理啊,但仔細一分析這明顯是流氓邏輯。就好比兩個色魔強姦了一位妙齡少女,一個使其懷孕了,一個未使其懷孕。難道能說使其懷孕的可以合法的成為她的丈夫,可以領結婚照。沒使她懷孕的就必須以強姦犯論處,給他一張逮捕證嗎?
所以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朋友,往往會有更深維度的思考。他們往往認為中國不僅僅是個地理名詞,它是由創造“中國”這個概念的族群,烙印著原始著作版權的。而且歷史上的典籍中,都清清楚楚的寫明白了什麼是中國,只是有些人故意裝作看不見,或不願意承認罷了。
《軍器圖說》是一本介紹明朝軍事科技的書籍,清國在編修四庫全書時被銷燬,開頭的首頁上有這麼一句話:夷虜所最畏於中國者,火器也。我們假設元清是中國,那如果元清是中國,為什麼明朝的這本軍事科技的書上,還要寫上夷虜所畏於中國者呢,既然元清已經是中國了,這不是多此一舉麼?這種基於事實為依據的推理沒錯吧?
夷虜肯定不是中國,這裡面的夷虜和中國是相對的概念,夷虜是誰呢?我想這個簡單的邏輯思考題大家都能分析出來。誰銷燬了這本書,誰就是夷虜,那這個銷燬這本書的夷虜就不會是中國,這麼推理沒毛病吧?
為什麼說元清不是中國呢?道理很簡單,中國的古稱是華夏,這個大家都清楚,海外的華人都稱自己為華人。華夏是什麼意思呢? 古籍《左傳 定公十年》的註疏上說:中國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故稱夏。
華的意思是指:美麗優雅的華夏衣冠。也就是我們漢服同袍們所身體力行向漢家民眾所展示的漢服。夏的意思是指:漢人的禮儀。也就是我們漢服同袍們所身體力行實踐的漢禮。華夏合起來的意思就是:穿著漢服行漢禮。
那我們看看元和清是不是這樣的國度,元就不用說了,蒙元政權的殘暴和對文明的摧殘,中外各國的史籍都有記載,有興趣的可以去查資料。清那更是殘暴到極點的野蠻政權,剃髮易服,剝去了華人傳承幾千年的傳統衣冠漢服,這就是消滅了華夏的華字。沒有了漢服,華字就不存在了,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沒有了漢服,漢禮怎麼去踐行?所以夏字也就跟著沒了。華和夏都沒了,那還能叫中國麼?
所以元清是不是中國,這個問題是該好好思考思考,你如果認為:中國只是一個地理名詞概念,歷史上任何在這塊土地上統治和生活的民族,以及建立的政權,都是中國。那無疑元清是中國,因為元和清統治過中國這塊土地是基本的歷史事實,這個沒有人質疑,那元和清就是中國。
但是:如果你有從更多不同的角度和歷史的深度,以文明的視角,認認真真的思考過這個問題?那元清是不是中國,答案你已然知曉。
那正朔是什麼意思呢?正朔的意思是這個政權的建立者是不是漢人?這個政權的統治階層是不是漢人,能不能夠代表漢民族的利益?這個政權所使用的典章制度,遵循的價值觀是不是漢人的價值觀?這個政權裡面的漢人能不能夠按照自己民族的穿衣習慣來生活?符合這三點的就是正朔,不符合這三點的就屬於偽朝。那元和清符不符合這三點呢?世道人心自有公論!
-
7 # 流芒流
公元前二世紀以來,匈奴和鮮卑民族就在滿蒙也就是他們多次下(入)中原,才有中華的華夏文明。所以所謂“漢人”是各文化發源地在中源的集大成。還有滿清非中國的疑問?單一民族是不容易產生輝煌的文明。
-
8 # 人類文明史鑑
第一,滿清最開始是努爾哈赤建立的金。而當時中國已經有了明朝,所以大家對漢族統治有一個情結。覺得漢族人的地方怎麼能讓少數民族統治呢?泱泱華夏發展幾千年,那些不過是蠻夷。有一種優越的民族自豪感,這也很正常當初清軍入關漢族人也一直得不到重用。民族上有差異,思想上有一些出入很正常。
第二,清朝後期羸弱不堪割地賠款,早就沒有了康熙王朝那時候的輝煌。所以不承認滿清更多是因為民族恥辱,那一百多的屈辱歷史就是在滿清的蠻夷之手續寫的,很多人會有這樣的心態。
第三,滿清最後雖然統治中原但斷髮易服。雖然習漢文學論語中庸四書五經,反而因為要統治我們被我們漢族文化通化,寫的聖旨上一半滿語一半漢語。清朝的很多統治者都是滿漢雙語人才,有的更是滿蒙漢三語精通。所以,他們文化上基本繼承的是漢族文化,可就算被漢族通化,在服裝上沒有中原氣息。
不論滿清是不是中國,但滿清對中原同治幾百年也對中國歷史有著很重要的影響。不能因為康熙王朝時期萬國來朝就說滿清是中國,晚清時期屈辱不堪就只把它歸到滿族。這對歷史發展是片面的,我們應該客觀面對歷史。
-
9 # 西域可可托海的牧羊人
說這話的人 肯定有大漢人主義思想,他們認為歷史上改朝換代很正常,但都是以漢人作為統治階級,蒙滿是少數民族, 跨越長城南下,而長城本來就是抵抗外來勢力入侵而建,這也是蒙古國自詡為曾經征服過中國為傲。而且如果當初不是滿人統治的話,漢人也許不會那麼閉關鎖國,明朝都能派鄭和造大艦下西洋,為什麼到了清朝連幾千人都打不過以至於像圓明園這樣的世界瑰寶毀於一旦?遊牧民族 不會統治啊!但是作為中華文明的延續從來沒有斷裂過,這沒有任何異議,事實上我們國家也是一直這麼宣揚的
。
-
10 # 雲中居士
滿清非中國確實有些偏頗,因為滿清入主中原後,和漢人一樣尊崇儒家文化,融入中原社會,後來它也承認和自稱自己為“中國”。但是它被人抨擊為滿清非中國,也是有重要的歷史原因的,這個原因和清末的喪權辱國沒有關係,主要是後金時期和清初對大明的侵略與中原漢人的屠殺,著名的有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留髮不留頭的剃髮令等等這些駭人聽聞的反人類事件。這些恐怖屠殺,在當時的確完全與後來的日本侵華沒有什麼兩樣!但是就事論事,滿清也有好的一面,如對中國領土擴充套件的貢獻等,所以我們讀史要全面,切忌片面
-
11 # 筆名若飛
重要嗎,載入史冊,代表過中國,存在即是合理,主觀想怎麼樣不能改變客觀事實,認了吧,不認那就電視劇裡拍如果吧。
回覆列表
認為滿清非中國,要麼是真不懂中國歷史,人云亦云;要麼就是有險惡的現實意圖了!
瞭解中國古代史的人都很清楚,中國從來不是一個單一民族國家!自從炎黃時代開始,中原華夏族就不斷與周邊蠻夷戎狄融合發展。秦始皇建立了第一個統一多民族國家,在這之後,統一與分裂共存,戰亂與和平同在。然而,統一是中華民族發展的主流與總趨勢!既使像五胡十六國時期那樣的天下大亂,漢胡之間的融合學習也從未停止。滿清的建立者們屬於中國境內的古老民族,其歷史淵源幾乎與漢族相始終。在歷史長河中多次建立政權,對東北的開發做出了重要貢獻。入關前從清太祖到清太宗積極向漢文化學習,仿明朝建立國家制度。其祖先本來就是明朝官吏。入關後,從順治,到康雍乾諸帝無不積極向漢文化學習,尊孔重儒,開科取士。以求得到漢族士紳階層的認同!
清朝建立後,為鞏固邊疆,平定叛亂,扺抗侵略,統一國家方面做出了超越史上任何朝代的歷史性貢獻!為今天中國的復興奠定了基礎。
有人以清朝使用雙語,防止滿漢通婚,在滿洲與蒙古諸部與西藏施行不同國策,以及清朝皇帝的多重政治身份為由,認為滿清是征服者,不屬於中國。甚至,近來有所謂新清史在西方興起,認為清朝是中亞帝國,是與近代西方一樣的殖民者,中國僅是其被征服的一部分!說到底,這個論調完全是為分裂分子提供依據的,是為西方反華勢力服務的,是完全站不住腳的謬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