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959524225878811

    茶書開始於中國。它是中國古代專門論述茶的圖書,是茶葉科學書。

    中國茶書,開始見於唐,唐朝是中國茶業和茶葉生產技術空前發展的時期。在唐以前,中國飲茶、經營茶,主要限於南方;北方初不多飲,但到開元年間,由於北方大興禪教,坐禪夜不餐食,只許飲茶,所以飲茶在北方也很快興起。唐朝時,北方飲茶的興起,有力地促進了南方茶葉生產和南北茶葉貿易的迅速發展。據記載,中唐以後,每到採茶時節,茶商雲集茶區,舟車相繼,貨如山積。唐朝茶業的繁榮景象,也引起了整個社會對茶的普遍重視。公元8世紀,唐代學者陸羽應社會的需要,親身實踐,廣泛調查,博採群書,編寫了中國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書——《茶經》。

    《茶經》全書三卷,分十篇,論述了中國種茶的歷史,介紹了茶樹的產地、品種、適宜生長的環境、栽培方法、生產工具、茶葉採摘、製造技術、煮茶飲茶的器具、烹茶用水的品第、煮飲方法、茶葉的種類、各地飲茶的習慣、茶史資料的蒐集和各地茶葉的品質等等。可以說,《茶經》實際就是祖國全部茶書的總目。此書不但對中國茶葉種植事業的發展起過重大作用,而且對世界各地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中國茶葉於公元850年首次傳到阿拉伯,後來傳入威尼斯、葡萄牙、英國、法國等地。

    陸羽《茶經》是一部綜合性的茶書,中國茶書除《茶經》、《茶譜》和《茶論》等一類綜合性的著作以外,還有許多隻是就《茶經》中一項或幾項內容加以專門輯錄,有關茶的詩文和茶馬政要,專述其一,其他概不兼及。還有一類茶葉專著,也就是地方性的茶書,如專門記述福建建安茶葉的《東溪試茶錄》、《品茶要錄》、《宣和北苑貢茶錄》,以及專門介紹芥茶的《羅芥茶記》、《洞山芥茶系》和《芥茶匯鈔》等著作。這類地方性的茶書,是專著一地或某一名茶的歷史、生產情況和茶葉特色的。

    中國不但是世界上最早撰寫茶書的國家,也是撰寫茶書最多的國家。據萬國鼎先生於1958年在《茶書總目提要》所列,從唐朝陸羽《茶經》算起,至清末程雨亭的《整飭茶皖文牘》為止,中國歷史上刊印的各類茶書共97種。最近又發現了唐朝裴汶《茶述》、宋朝桑尼茹芝的《續譜》和明末無名氏撰的《茗芨》等3種茶書。如將萬國鼎的總目加上3種茶書,正好是100種。但這並不是準確數字,可以肯定,中國歷史上所著的茶書不止這些

  • 2 # 敏敏護膚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撰寫茶書的國家,也是撰寫茶書最多的國家。根據《茶書總目提要》所記載,從唐朝《茶經》算起,至清末的《整飭茶皖文牘》為止,中國歷史上刊印的各類茶書共97種。後來又發現了唐朝《茶述》、宋朝桑尼《續譜》和明末無名氏撰的《茗芨》等3種茶書。如將《茶書總目提要》加上3種茶書,正好是100種。但這些數字只是一個大概,實際擁有的或許遠遠超於此。

    總結茶書名錄:

    1.《茶經》

    2.《煎茶水記》

    3.《十六湯品》

    4.《茶酒論》

    5.《水品》

    6.《茶述》

    7.《採茶錄》

    8.《茶譜》

    以上為唐代茶書。

    1.《大明水記》

    2.《品茶要錄》

    3.《本朝茶法》

    4.《大官茶論》

    5.《茶具圖贊》

    以上為宋元茶書。

    泡一杯茶,捧起一本書,享受舒心安靜一刻!

  • 3 # 昳澄剪輯

    【中國茶書名錄(古代)】

    書 名 編 著 年 代(公元)

    茶經 陸羽 唐、五代 758年前後

    茶記(佚) 陸羽 760年前後

    顧渚山記(佚) 陸羽 760年前後

    煎茶水記 張又新 825年前後

    採茶錄(佚) 溫庭筠 860年前後

    十六湯品 蘇廣 900年前後

    茶譜(佚) 毛文錫 935年前後

    桝茗錄 陶彀 宋、元 970年

    北苑茶錄(佚) 丁謂 999年前後

    補茶經(佚) 周絳 1012年前後

    述煮茶小品 葉清臣 1040年前後

    北苑拾遺(佚) 劉異 br> 1041年

    茶錄 蔡襄 1051年

    茶法易覽(佚) 沈立 1057年前後

    東溪試茶錄 宋子安 1064年前後

    品茶要錄 黃儒 1075年前後

    建安茶記(佚) 呂惠卿 1080年前後

    本朝茶法 沈括 1091年前後

    茶譜(佚) 王端禮 1100年前後

    大觀茶論 趙佶 1107年

    鬥茶記 唐庚 1112年

    宣和北苑貢茶錄 熊蕃熊克(1158年增補)1121-1125年

    茶山節對 蔡宗顏 1150年前後

    茶譜遺事 蔡宗顏 1150年前後

    茶苑總錄(佚) 曾坑 1150年前後

    北苑煎茶法(佚)(佚) 1150年前後

    茶法總例(佚) (佚) 1150年前後

    茶雜文(佚) 1151年前後

    北苑別錄 趙汝礪 1186年

    茶具圖贊 審安老人 1269年

    壑源茶錄(佚) 章炳文 1279年前後

    茶苑雜錄(佚) (佚) 1279年前後

    茶譜 朱權 明 1440年前後

    茶馬志 譚宣 1442年前後

    茶馬志 陳講 1524年

    茶譜 朱祜檳 1529年前後

    茶譜 錢椿年 1530年前後

    茶譜續編 趙之履 1535年前後

    茶譜 顧元慶 1541年

    泉評茶辨(佚) (佚) 1545年前後

    茶事彙輯(佚) 朱曰藩、盛時泰 1550年前後

    茶馬類考 胡彥 1529年前後

    茶譜 錢椿年 1530年前後

    茶譜續編 趙之履 1535年前後

    茶譜 顧元慶 1541年

    泉評茶辨(佚) (佚) 1545年前後

    茶事彙輯(佚) 朱曰藩、盛時泰 1550年前後

    茶馬類考 胡彥 1550年前後

    煮泉小品 田藝蘅 1554年

    水品 徐獻忠 1554年

    茶寮記 陸樹聲 1570年前後

    茶經 徐渭 1575年前後

    煎茶七類 徐渭 1575年前後

    茶經水辨 br> 孫大綬 1588年

    茶經外集 孫大綬 1588年

    茶譜外集 孫大綬 1588年前後

    茶說 屠隆 1590

  • 4 # 龍首渠

    福建建安茶葉的《東溪試茶錄》、《品茶要錄》、《宣和北苑貢茶錄》,以及芥茶的《羅芥茶記》、《洞山芥茶系》和《芥茶匯鈔》等。

  • 5 # 見證紅寺堡

    從唐代到清朝,

    歷代56本經典茶學書籍名錄。

    一片茶葉,從古至今讓人有說不完的話去讚揚,

    也在無數時刻讓人長久沉默去思考。

    生活裡有不可避免的匆忙,

    泡一杯茶,捧起一本茶書,

    享受這一刻的細水長流和寧靜。

  • 6 # 童十月T

    中國是茶的發源地,更所謂茶文化歷史悠久。從唐代到清代。共56本經典茶學名錄。比如唐代茶書:《茶經》陸羽《煎水茶記》張又新《採茶錄》溫庭筠宋元茶書:《大觀茶論》趙佶《茶錄》蔡襄《品茶要錄》黃儒明代茶書:《茶譜》朱權《煮泉小品》田藝蘅《六茶紀事》王毗《茶史》劉源長清代茶書:《龍井訪茶記》程洧《茶說》震鈞等等…這裡就不一一複述了。中國是茶葉的故鄉,而茶書是茶文化的記錄者。從這些典籍中可以看到,茶葉從生食羹飲到唐煮宋點明泡,再到更高層的哲學境界。這無疑承載著中華文化的傳承和變遷。中國第一部茶書《茶經》。這本書也是我茶學學習的啟蒙之書。讓我從旁學側聽到系統瞭解種茶、製茶、飲茶。我們可以循著這些茶學經典,尋找自己喜歡的茶生活。

  • 7 # 袁方銘

    茶書開始於中國。它是中國古代專門論述茶的圖書,是茶葉科學書。

    中國茶書,開始見於唐,唐朝是中國茶業和茶葉生產技術空前發展的時期。在唐以前,中國飲茶、經營茶,主要限於南方;北方初不多飲,但到開元年間,由於北方大興禪教,坐禪夜不餐食,只許飲茶,所以飲茶在北方也很快興起。唐朝時,北方飲茶的興起,有力地促進了南方茶葉生產和南北茶葉貿易的迅速發展。據記載,中唐以後,每到採茶時節,茶商雲集茶區,舟車相繼,貨如山積。唐朝茶業的繁榮景象,也引起了整個社會對茶的普遍重視。公元8世紀,唐代學者陸羽應社會的需要,親身實踐,廣泛調查,博採群書,編寫了中國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書——《茶經》。

    《茶經》全書三卷,分十篇,論述了中國種茶的歷史,介紹了茶樹的產地、品種、適宜生長的環境、栽培方法、生產工具、茶葉採摘、製造技術、煮茶飲茶的器具、烹茶用水的品第、煮飲方法、茶葉的種類、各地飲茶的習慣、茶史資料的蒐集和各地茶葉的品質等等。可以說,《茶經》實際就是祖國全部茶書的總目。此書不但對中國茶葉種植事業的發展起過重大作用,而且對世界各地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中國茶葉於公元850年首次傳到阿拉伯,後來傳入威尼斯、葡萄牙、英國、法國等地。

    陸羽《茶經》是一部綜合性的茶書,中國茶書除《茶經》、《茶譜》和《茶論》等一類綜合性的著作以外,還有許多隻是就《茶經》中一項或幾項內容加以專門輯錄,有關茶的詩文和茶馬政要,專述其一,其他概不兼及。還有一類茶葉專著,也就是地方性的茶書,如專門記述福建建安茶葉的《東溪試茶錄》、《品茶要錄》、《宣和北苑貢茶錄》,以及專門介紹芥茶的《羅芥茶記》、《洞山芥茶系》和《芥茶匯鈔》等著作。這類地方性的茶書,是專著一地或某一名茶的歷史、生產情況和茶葉特色的。

    中國不但是世界上最早撰寫茶書的國家,也是撰寫茶書最多的國家。據萬國鼎先生於1958年在《茶書總目提要》所列,從唐朝陸羽《茶經》算起,至清末程雨亭的《整飭茶皖文牘》為止,中國歷史上刊印的各類茶書共97種。最近又發現了唐朝裴汶《茶述》、宋朝桑尼茹芝的《續譜》和明末無名氏撰的《茗芨》等3種茶書。如將萬國鼎的總目加上3種茶書,正好是100種。但這並不是準確數字,可以肯定,中國歷史上所著的茶書不止這些。

  • 8 # yifan梅

    之前看過一本《茶馬古道》講述了很多茶文化,可以看一下。茶馬古道介紹

    古道滄桑

    永遠的馬幫

    茶香飄遠

    各民族飲茶習俗

    茶馬古道之旅

    古道驛鎮

  • 9 # 趙雲皓

    唐及五代茶書

      茶經 陸羽

      煎茶水記 張又新

      十六湯品 蘇虞

      茶酒論 王敷

      顧渚山記 陸羽

      水品 陸羽

      茶述 裴汶

      採茶錄 溫庭筠

      茶譜 毛文錫

      宋、元代茶書

      茗蘚錄 陶轂

      述煮茶泉品 葉清臣

      大明水記 歐陽修

      茶錄 蔡襄

      東溪試茶錄 宋子安

      品茶要錄 黃儒

      本朝茶法 沈括

      鬥茶記 唐庚

      大觀茶論 趙佶

      茶錄 曾健

      宣和北苑貢茶 錄熊 蕃熊克

      北苑別錄 趙汝礪

      邛州先茶記 魏了翁

      茶具圖贊 審安老人

      煮茶夢記 楊維楨

      北苑茶錄 丁謂

      補茶經 周絳

      北苑拾遺 劉異

      茶論 沈括

      龍焙美成茶錄 範逵

      論茶 謝宗

      茶苑總錄 曾伉

      茹芝續茶譜 桑莊

      建茶論 羅大經

      北苑雜述 佚名

      明代茶書

      茶譜 朱權

      茶譜 顧元慶 錢椿年

      水辨 真清

      茶經外集 真清

      煮泉小品 田藝蘅

      水品 徐獻忠

      茶寮記 陸樹聲

      茶經外集 孫大綬

      茶譜外集 孫大綬

      煎茶七類 徐渭

      茶箋 屠隆

      茶箋 高濂

      茶考 陳師

      茶錄 張源

      茶集 胡文煥

      茶經 張謙德

      茶疏 許次紓

      茶話 陳繼儒

      茶乘 高元溶

      茶錄 程用賓

      茶錄 馮時可

      羅蚧茶記 熊明遇

      茶解 羅廩

      蔡瑞明別紀·茶癖 徐坳

      茗笈 屠本唆

      茶董 夏樹芳

      茶董補 陳繼儒

      蒙史 龍膺

      茗譚 徐煳

      茶集 喻政

      茶書 喻政

      茶箋 聞龍

      茶略 顧起元

      茶說 黃龍德

      品茶要錄補 程百二

      茗史 萬邦寧

      竹懶茶衡 李日華

      運泉約 李日華

      茶譜 曹學儉

      蚧茶箋 馮可賓

      茶譜 朱裙檳

      品茶八要 華淑張瑋

      陽羨茗壺系 周高起

      洞山蚧茶系 周高起

      茶酒爭奇 鄧志謨

      明抄茶水詩文 醉茶消客

      蚧茶別論 周慶叔

      茶藪 朱日藩盛時泰

      蚧茶疏 佚名

      茶史 佚名

      茶說 邢士襄

      茶考 徐煳

      茗說 吳從先

      六茶紀事 王毗

      清代茶書

      茗笈 《六合縣誌》輯錄

      虎丘茶經注補 陳鑑

      茶史 劉源長

      蚧茶匯鈔 冒襄

      茶史補 餘懷

      茶苑 黃履道(明) 佚名(清)

      茶社便覽 程作舟

      續茶經 陸廷燦

      煎茶訣 葉雋

      湘皋茶說 顧蘅

      陽羨名陶錄 吳騫

      陽羨名陶錄摘抄 翁同穌

      陽羨名陶續錄 吳騫

      茶譜 朱濂

      枕山樓茶略 陳元輔

      茶務僉載 胡秉樞

      茶史 佚名

      整飭皖茶文牘 程雨亭

      茶說 震鈞

      紅茶製法說略 康特璋 王實父

      印錫種茶製茶考察封侵告 鄭世璜

      種茶良法 高葆真(英) 曹曾涵

      龍井訪茶記 程洧

      松寮茗政 卜萬祺

      茶說 王梓

      茶說 王復禮

    中國古代茶書逸書遺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都說運河使通州的飲食文化頗具地方特色,具體表現在哪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