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地鼠文件
-
2 # 夕陽西山行
公民素質的拉低與教育有關,公民素質的提高,離不開教育,陳舊的落後的教育,不可能全面提高公民的素質,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提高公民素質,就必須全面地推行素質教育。實施素質教育,是當前深化教育改革和促進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涉及提高公民素質國家富強、人民富裕的根本大計。
-
3 # 俯仰宇宙
因素主要是初期教育。啟蒙很關鍵,人之初性本善。習之惡,便為惡。習之善,即為善。剛出娘肚子時頭腦啥都不懂。學走路學講話時所接受的教育和周圍環境的影響。真接養成長大後的個性行為。故欲提高公民素質應從吖吖學語時開始。方不拉低公民素質。
論中國公民科學素質低下的原因和提高方法 摘 要:本文透過分析中國第八次公民科學素養調查的資料結果,解剖了中國公民科學素養較低的原因,並 從社會制度變革的遲滯、物質經濟條件的匱乏和教育模式的貽害等三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描述。最後結合原因從自身出發提出了提高中國公民科學素養的方法。 關鍵詞:公民,科學素養,原因,提高方法 1 中國公民科學素養的現狀 “瞭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具有一定的應用他們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眾事務的能力”是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具體表現。 ① 國際上普遍將科學素養概括為三個組成部分,即對於科學知識達到基本的瞭解程度;對於科學的研究過程和方法達到基本的瞭解程度;對於科學技術對社會和個人所產生的影響達到基本的瞭解程度。目前各國普遍採用這個標準,中國也一直沿用此標準進行公眾科學素養調查。只有在上述三個方面都達到要求者,才算是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公眾。 自1992年以來,中國曾進行了7次公眾科學素養的調查。② 最近的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是由中國科普研究所組織實施的,於2009年11月至2010年5月展開。經綜合測算,2010年中國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公民比例為3.27%。這個數字意味著,每100人中,僅有3人具備基本公民科學素質。早在1989年,加拿大公眾達到基本科學素養水平的比例就為4%了。1991年,日本的比例為3%,1992年,歐共體的比例為5%。而美國在2000年時,公眾達到基本科學素養水平的比例已經高達17%。③ 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2010年的公民科學素養至少落後他們20年。是什麼原因造成了中國公民科學素養如此低呢?我認為主要原因有社會制度變革的遲滯、物質經濟條件的匱乏和教育模式的貽害等三個方面。 2 形成原因 2.1 社會制度變革的遲滯 眾所周知,古代中國曾創造出震驚世界的四大發明,這些發明經由各種途徑傳至西方,對世界文明發展史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可以說在中古時代,中國的理論科學和實用科學有著驚人的發展。可是到了現當代,中國的科學技術在世界上來說非常落後。我認為這跟中國社會制度發展有密切關係。中國古代科學比較發達,是因為中國封建社會比西方封建社會發達。強大的封建社會使得20世紀初想在中國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實踐最終都失敗了。但當西方社會紛紛由封建社會進步到資本主義社會時,科學技術得到極大的推崇與普及,而中國仍然沉浸在泱泱大國的睡夢之中。 中國的封建社會開始於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結束於1911年清朝最後一位皇帝傅儀退位,總計長達2232年。漫長的封建社會造成了很多的社會陋習,比如迷信。人對未知的事物總是有種恐懼,可是古代的人不是用自然科學的方法來解釋一些自然現象,反而認為是“鬼”、“神”在作怪。這些封建迷信的陋習在現在的農村仍然很常見,甚至有些不法分子利用人們的愚昧無知盈利。這也成為科學知識難以普及的一個很大的障礙。 2.2 物質經濟條件的匱乏 在19世紀下頁和20世紀初,歐洲國家都在轟轟烈烈的工業革命,生產力迅速發展,科學技術迅猛提高,而此時的中國,正在經歷著列強的欺凌。當歐洲各國步入現代文明的時候,中國又在經歷著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頻繁的戰亂使原本比較富裕的中國成為了物質的貧窮者。而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物質是第一層的,意識是第二層的,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科普很大程度上是溫飽後才去思考的事。④ 如果一個人食不飽穿不暖,怎麼可能要求他去讀書看報逛科技館學習科學知識呢? 2.3 教育模式的貽害 國際科學素養促進中心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李大光認為:“公民科學素養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是在我們的正規教育中,科學技術教育環節太薄弱了。”⑤ 據2010年調查的結果看,學生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比例為15.6%,雖然是調查的人群裡比例最高的,可是美國在2000年全民的比例就為17%了。不得不說學生的科學素養也是很低的。在應試教育模式下,學生在學校中學習到的知識只為獲取高分,很多知識並沒有真正理解,更不用說學以致用,而書本內容與實際脫節嚴重,學過的知識只不過是空白的概念。長久以來的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也一直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事實上家庭和社會也將學生分數奉為至上,學生只要死記硬背獲得高分便能得到家長與社會的認可,真正的知識與技能卻被忽略。 調查還顯示年齡越大,具備基本科學素養水平的比例越小18-29歲為3.7%,30-39歲為1.8%,40-49歲為1.4%,50-59歲為1.1%,60-69歲為0.5%)。可以看到中國公眾隨著年齡增大,科學素養水平急劇下降,這和歐美國家以及日本形成巨大反差。歐美國家科學素養分佈比較平均,日本唯一例外,越老科學素養越高。說明中國公民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真正做到“活到老,學到老”。此外,我們公眾科學素養的提高,僅限於正規教育階段,在工作中沒有提高的機會。這和日本等國家也形成巨大反差。 3 如何提高公民科學素養 前面陳述了中國公民科學素養較低的原因,談及如何提高公民科學素養,學界的諸多專家一直都在致力於這方面的研究,社會制度的歷史問題我們無法改變,物質經濟的發展正如日中天,教育體制的改革未見成效,這不是一個人乃至一代人就能改變的,我們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來改變這種現狀。在此,我只想談談作為一名在讀全日制在校研究生,如何從自身出發,為中國公民科學素養的提高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寫這篇論文的時候,我上網參與了新浪網的公民科學素養的線上調查。我發現超過60%的人都是18-30年齡段的人,有47%的人是大學及以上的學歷,卻有超過70%的人沒有參加過科普活動。這個現象真是太可怕了。這個年齡段的人是學習新東西熱情很高的,接受新事物能力很強的,但是是什麼原因使他們沒有參加過科普活動呢?我想,一是身邊的科普活動太少,二是人們主動參與科普活動的積極性不高。科普,即“科學普及”,是將目前人類所掌握和獲得的科學知識與技能進行傳播的過程。科學普及本身應該是一個科學大眾化、民主化 的過程。我想要提高全民的科學素養,得先從自身做起。首先,要保持“學習”的良好心態,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才能不被時代所淘汰。如果不保持學習,可能今天有“科學素養”的人,到明天就不是有“科學素養”的人了。然而作為研究生,我覺得學習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在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再創作,也就是創新。然後,科普要從我們身邊的人做起。比如我們比較年長的親人,他們可能因為時代的因素沒有受到完整的教育,我們可以在與親人團聚的時候講講科學素養的重要性,普及科學常識。在遇到封建迷信活動的時候,不僅要拒絕參加,而且要告訴親人們這樣做的危害。在節假日可以和親朋好友去參觀科技館、博物館等,不僅能享受天倫之樂,更能學習科學知識。此外,我們可以成為科普工作的志願者,組成團隊,走進社群,走進農村,開展以講座、問答等形式的科普活動。 4 總 結 公民科學素養是國民綜合素質的一部分,而中國公民的科學素養至少落後發達國家20年,這個情況實在是很嚴峻了。雖然形成這個現狀的原因是多樣的,但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用自身的力量為改善這個現狀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