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昌碩,享年84歲,浙江省孝豐縣鄣吳村(今湖州市安吉縣)人,是晚清著名畫家、書法家、篆刻家,為“後海派”中的代表,是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吳昌碩與虛谷、蒲華、任伯年齊名的“清末海派四傑”。 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碩,又署倉石、蒼石,常見者有倉碩、老蒼、老缶、苦鐵、大聾、石尊者等 。
他集“詩、書、畫、印”為一身,融金石書畫為一爐,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最後的高峰”。在繪畫、書法、篆刻上都是旗幟性人物,在詩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詣。 吳昌碩的84年人生,基本上是在動亂、清寒、奔波之中度過的,只是在晚年才享受了相對安定的生活,獲得了聲傳遐邇的名譽。
吳昌碩的人生與藝文幾乎是同步增長的、一大批文人、社會名流、藝術家師友的交流切磋,極大豐富了吳昌碩的文化視野與藝術修養,高邕之、吳蒲華、任伯年、沈石友、虛谷、任阜長、胡公壽等師友無不起過或大或小、或顯或隱的影響。他的遊蹤也遍及吳、杭、滬、湖等地,可以說這是他“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看萬張畫、交萬人友的錘鍊閱歷。吳昌碩愛才惜才熱心提攜後進,齊白石、王一亭、潘天壽、陳半丁、趙雲壑、王個簃、沙孟海等均得其指授。 吳昌碩的繪畫題材以花卉為主,亦偶作山水。前期得到任頤指點,後又參用趙之謙畫法,並博採徐渭、八大、石濤和揚州八怪諸家之長,兼用篆、隸、狂草筆意入畫,色酣墨飽,雄健古拙,亦創新貌。其作品重整體,尚氣勢,認為“奔放處不離法度,精微處照顧氣魄”,富有金石氣。講求用筆、施墨、敷彩、題款、鈐印等的疏密輕重,配合得宜。
“我生平得力之處在於能以作書之法作畫。” 特別是他以金石入印,入書,入畫。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汲取了民間繪畫的特點,放手使用濃抹重彩,畫面研麗卻不失典雅,打破了之前畫壇上柔麗的畫風和世俗的脂粉氣,並形成了獨特的古拙雄健的風格。畫面所具有的力量和磅礴的氣勢體現了時代的要求,把中國的繪畫推進了到了一個嶄新的境界,好一個″苦鐵畫氣不畫形"的海派巨擘!
吳昌碩對現代中國繪畫界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無愧於中國近代四大家之一!
吳昌碩,享年84歲,浙江省孝豐縣鄣吳村(今湖州市安吉縣)人,是晚清著名畫家、書法家、篆刻家,為“後海派”中的代表,是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吳昌碩與虛谷、蒲華、任伯年齊名的“清末海派四傑”。 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碩,又署倉石、蒼石,常見者有倉碩、老蒼、老缶、苦鐵、大聾、石尊者等 。
他集“詩、書、畫、印”為一身,融金石書畫為一爐,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最後的高峰”。在繪畫、書法、篆刻上都是旗幟性人物,在詩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詣。 吳昌碩的84年人生,基本上是在動亂、清寒、奔波之中度過的,只是在晚年才享受了相對安定的生活,獲得了聲傳遐邇的名譽。
吳昌碩的人生與藝文幾乎是同步增長的、一大批文人、社會名流、藝術家師友的交流切磋,極大豐富了吳昌碩的文化視野與藝術修養,高邕之、吳蒲華、任伯年、沈石友、虛谷、任阜長、胡公壽等師友無不起過或大或小、或顯或隱的影響。他的遊蹤也遍及吳、杭、滬、湖等地,可以說這是他“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看萬張畫、交萬人友的錘鍊閱歷。吳昌碩愛才惜才熱心提攜後進,齊白石、王一亭、潘天壽、陳半丁、趙雲壑、王個簃、沙孟海等均得其指授。 吳昌碩的繪畫題材以花卉為主,亦偶作山水。前期得到任頤指點,後又參用趙之謙畫法,並博採徐渭、八大、石濤和揚州八怪諸家之長,兼用篆、隸、狂草筆意入畫,色酣墨飽,雄健古拙,亦創新貌。其作品重整體,尚氣勢,認為“奔放處不離法度,精微處照顧氣魄”,富有金石氣。講求用筆、施墨、敷彩、題款、鈐印等的疏密輕重,配合得宜。
“我生平得力之處在於能以作書之法作畫。” 特別是他以金石入印,入書,入畫。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汲取了民間繪畫的特點,放手使用濃抹重彩,畫面研麗卻不失典雅,打破了之前畫壇上柔麗的畫風和世俗的脂粉氣,並形成了獨特的古拙雄健的風格。畫面所具有的力量和磅礴的氣勢體現了時代的要求,把中國的繪畫推進了到了一個嶄新的境界,好一個″苦鐵畫氣不畫形"的海派巨擘!
吳昌碩對現代中國繪畫界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無愧於中國近代四大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