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是一個好父親
-
2 # 瀚墨尋夢
三幅世界名畫分別是三大博物館鎮館之寶,不可能進入市場,無法確定其價值,不管講是多少億,都不可能兌現。
但三幅畫各有其趣聞,都有些故事。
一:宮娥。
是十七世紀西班牙著名畫家委拉斯凱茲(1599一1660)1656年創作,他是國王腓力四世最賞識的畫師。畫面中心是小公主,一宮女向她跪獻水杯,還有小矮人和隨從,左側是一巨大畫板,畫板後畫家本人正在為國王和王后畫像,國王和王后在畫外,但公主後面鏡子中正顯示畫外的國王腓力四世和王后,這一戲劇情節、場景安排、畫面形體、空間、質感、明暗處理,令人拍案叫絕。創作於1656年,藏西班牙PRADO美術館。
二:夜巡。
荷蘭天才畫家倫勃朗(1606一1669)1642年創作,當時荷蘭社會對繪畫的需求與拍照差不多,有拍集體照的需求,這幅畫是阿姆斯特丹射擊連(並非戰鬥隊伍,只是慶典時盛裝列隊烘托氣氛而已)群像訂單,他們期望的是一字排開群體肖像,人人都能得到同等表現,畫費是大家平攤。
但倫勃朗卻放棄陳舊俗套群像畫法,選取射擊連出巡瞬間,突出連長和副官,其他人物各居不同位置,畫面場面宏大,充滿動感,很具感染力。
但這幅畫不但沒給倫勃朗帶來名利雙收,反造成極大負面影響,畫中站在次要位置的隊員將倫勃朗告上法庭,在商品經濟社會,人家出同樣的錢卻沒有受同等對待有違契約精神,缺乏誠信,倫勃朗敗訴,賠了錢,名聲大落,事業受挫,後來的繪畫也往往是按自己的藝術觀念,而使客戶不滿,從此走下坡路。他被他那個時代遺忘,直到19世紀,被人們重新發現,倫勃朗被視為美術史上無法逾越的高峰。
這幅畫原名《班寧.柯克上尉的民兵連》,畫的是白天,因畫家強調光影明暗,畫面顯暗淡效果,後來名為《夜巡》。
三:蒙娜麗莎。
義大利畫家,達.芬奇(1452一1519)創作,塑造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一位城市婦女形象。
達.芬奇是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這代表,這幅畫人物與背景界限不明晰,人物彷彿融入背景中,眼角、嘴角處使用"漸隱法"技法,讓眼角、嘴角漸漸融入柔和陰影中,造成含蓄的藝術效果,豐富了形象的意蘊,研究表明,畫面融合共四十層超薄油彩,每層都經一些時間才能幹,故這幅畫需數年時間才能完成。
畫家生前將作品留在身邊,去世後,法國國王以1200裡弗(當時法國銀幣單位,1裡弗相當於後來1法朗)從達.芬奇弟子手中買走,藏盧浮宮,
1811年作品被一義大利人竊走,竊賊向佛羅倫薩一古董商聲稱要將畫返還義大利,但要5萬里拉費用,古董商看畫後認定是真跡,遂報警,竊賊被抓判一年零15天,義大利議會討論後將畫還給法國,經這一失竊找回的經歷,其畫名聲更響,知名度更高。現藏法國盧浮宮。
回覆列表
達芬奇的《蒙娜麗莎》:34.2億歐元;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價值約等於《蒙娜麗莎》;凡高的《繁星夜空》:2.2億美元(但也有把畢加索的《格尼爾卡》或者其他人的畫排在第三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