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見腫消世界

    古話說“嫁出去的女子潑出去的水”。聽起來刺耳,但現實確實如此!

    古代,對此界限是涇渭分明,現代有些模糊,大家喜歡用重男輕女來解釋,本人認為它是一種規矩,是處理家務事情的重要規矩。比如,在網上經常看到,有女兒抱怨,拆遷費全給了兒子,老孃有病了,卻是要嫁出去的女兒平攤,這就是極度的不公平!放到古代,孃家提都不能提,一是讓人笑話,不懂規矩,二是,女兒的家,是長輩或者男人當家,女兒是沒有權利做決斷的,說也是白說。當然,女婿可以承擔,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女兒嫁出去了,父母要求女兒幹這幹那就多了一層“顧慮”,事事要考慮女婿或者親家的的感受,完全沒有在家當姑娘時的自由和自在,慢慢就變成了客人,孃家的兄弟姐妹就是古時候的“外親”或者“外戚”;輕易不去幹擾女兒婆家的家務事,干涉過多勢必會成為“仇人”。

    不過,當今社會,女方比較強勢,男方或者婆家相對處於弱勢,變得“惹不起”了。

    本人認為,女人結婚之後,和丈夫、兒女最親。

    與孃家的兄弟姐妹有血緣聯絡,從“親”走向“疏”是其必然,這裡面最能導致“親疏”的原因是“父母的養老”,許多人的孃家哥哥或者弟弟對父母不孝或者做的不好,要是再有一個嫂嫂或者弟媳表現的差勁,通常,嫁出去的女兒會看不慣,會有抱怨甚至是“惡語相向”,日積月累,就成了“仇恨”;有的女兒在公公、婆婆面前是“惡婦”,但在自己的父母面前卻是“孝女”,等到父母雙雙去世,這門親戚之路慢慢就斷了。許多人說,父母在,親戚關係在,父母不在了,親戚關係就沒有了,道理也在這裡,嫁出去的女人就把自己的情感重心轉移到婆家那邊,為自己的孩子鋪路。

    當然,嫁出去的女人和孃家的兄弟姐妹關係處理得特別好,是多數。更多是一種客氣和尊敬,一般,孩子小時,關係要好些,孩子大一些之後,和孃家的關係就慢慢疏遠了,有了明顯的距離感。

    故此,無法一概而論,他還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2021年12月12日 23.20

  • 2 # 神女貝貝

    公婆肯定比不上孃家父母,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兄弟姐妹肯定比不上丈夫,這也是事實。

    人常說,兄弟姐們成家了就只能做親戚了,我以前不信,但現在深信不疑。

    我常常還質疑,為何伯伯叔叔對爸爸沒有想象的那麼親密呢?結果長大後才發現,原來這才是現實的親情啊。

    話又說回來,這世間誰又真的靠得住呢?凡事無絕對,但求無愧己心,相信老天自有安排。

    一個人從幼年開始就要努力讀書,為成年後的生活打好基礎,待長大成年,就要運用自己所學到的知識,來經營自己的婚姻、工作、社交等,獨立自主是最好的良藥。

    學會了堅強,其他的好像都能扛過去了。

    最近身邊有朋友給我哭訴,丈夫出軌,和另一名女子糾纏不清,她心灰意冷。其實我並不能給對方很合理的意見,因為他們有一雙兒女,離異最大的受害者是孩子,但不離婚,她異常痛苦。

    從這裡可以看出,丈夫並不可靠,而孃家人也未必能幫得上,一切的一切都只能她自己來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帶著百度百科穿越古代,能把科技推到什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