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雨無阻wind
-
2 # 五嶽掩赤城
朱元璋設計的軍隊管理體系實際上非常先進,使得文官集團與勳貴集團相制衡
明史其實不太瞭解,就從軍事史上分析,實際上朱元璋設計的軍事管理體系非常“現代化”,很有現在的國防部與總參謀部的意味。在朱元璋的這種規劃下,可以較好地保障軍隊戰鬥力與軍權控制問題。
1380年,朱元璋殺掉丞相胡惟庸,廢除了延續上千年的丞相制度,直接管理六部。同時其改革了大都督府,設立五軍都督府,與兵部一同共同作為軍隊的領導機構。五軍都督府分為左右中前後五府,各負責一路軍隊的日常管理、軍隊操練、軍籍後勤以及推薦將領等權力,但五軍都督府有統兵權而沒有調兵權。而兵部則負責武官的考核與升遷,任命將領、調動軍隊的權力,但其沒有統兵的權力。明初要想出動軍隊作戰,需要五軍都督府推薦將領,朝廷同意後兵部任命,然後授權給他調動那些軍隊,軍隊作戰完之後返回所駐衛所,將領返回覆命。
五軍都督府各軍轄區
另一方面,五軍都督府的官員大多由勳貴掌控,其都督都是由公、侯、伯等勳貴擔任。而兵部則是由文官集團掌控,兵部尚書除建國初的前兩任是武將出身外,其餘都是文官出身,從第五任的沈溍開始,都是有進士的身份背景。如此一來,就形成了勳貴集團掌控的五軍都督府與文官集團掌控的兵部,互相制衡的效果。
在地方上,明代採用衛所—都指揮司的管理方式,都指揮司作為地方上平時軍隊的最高管理機構,負責管理轄區內的衛所以及軍事相關事務。然而都指揮司又是個孫子機構,他隸屬於五軍都督府,但又聽命於兵部,同時還要接受巡撫的監管。而且都指揮司也沒有指揮作戰的權利,如果局勢緊張的話,是由朝廷派駐總兵官下來,全權管理負責作戰事務,可以說除了練兵和撈錢外,其他不良想法都被堵死。
所以說在朱元璋這套體系下,功臣勳貴集團壓根翻不出什麼浪花。他的兵部有點類似現在很多國家的文職軍人掌控國防部一樣,像現在法國、德國、西班牙都還女性擔任國防部長,而五軍都督府則類似總參謀部、參謀長聯席會議等角色。
大明戰神朱祁鎮
然而朱元璋這套體系,最後被大明戰神朱祁鎮敗壞,土木堡之戰,大量隨軍出征的勳貴戰死。英國公張輔、泰寧侯陳瀛、駙馬都尉井源、平鄉伯陳懷、襄城伯李珍、左都督梁成等陣亡,五軍都督府群龍無首。在這個危急時刻,兵部尚書于謙一併挑起五軍都督府職責,全權掌管北京保衛戰。雖然最後于謙含冤而死,但此時文武平衡已經被徹底打破,勳貴集團非常勢微,文官集團吃進去的權力壓根不會吐出來。而此後明朝皇帝感覺屁股位置有點危險,又走上歷史上很多朝代走過的老路,培養宦官勢力來平衡文官集團。
回覆列表
帝王只要代表的是絕大多數人的利益,他的政策就很好貫徹。
具體來說就是殺富戶,他的資產皇帝拿一部分,剩下的都分給下邊具體幹活的人,這樣自然有動力。
分化,瓦解,一刀一刀慢慢來,自然就成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