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淮左柒哥

    說到唐朝嫁出去的公主,最著名的當屬文成公主嫁給吐蕃贊普(老大)松贊干布了,以前的小學課本里都有這篇課文.當時唐朝國力強盛.外族都已能與大唐通婚而感到光榮,松贊干布更是為了迎娶文成公主而建造了舉世聞名的布達拉宮(現代拜金女:沃特法克?宮殿?).事實上文成公主是個山寨貨,她只是李唐的遠支宗室女,史書中連她的名字叫什麼都沒有記載,不知道乾布兄知真相後會不會把布達拉宮給拆了...

     

    第一位嫁給外族的正牌公主是唐太宗的妹妹衡陽公主,她嫁給了突厥處羅可汗的次子阿史那杜爾(有誰記得那個搞笑影片,有個人說自己叫阿史那莎壁,當時以為是搞笑,現在看來還真有可能叫這名字).這位公主的傳奇經歷不詳.但這位駙馬倒是一位奇人.

     

    話說阿史那杜爾歸附唐朝後被封為左驍衛大將軍.跟著太宗征戰四方,屢立軍功.最奇葩的是這人對李世民的崇拜已經達到了變態的地步,唐太宗去世的時候他竟然上表請求殉葬.別人被殉葬都是哭得要死要活的不肯,他倒好,主動要求和李世民一起死.唐高宗一看丫怕不是瘋了吧?弄個瘋子陪著自己老子在下面也不合適.就沒同意.公元654年阿史那杜爾去世,得償心願,陪葬昭陵.

  • 2 # 致守仁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唐朝第一位和親的公主不是文成公主,在文成公主入藏的前一年,已經有一位公主擔負使命遠嫁高原了。

    這位公主叫弘化公主。

    唐貞觀年間,吐谷渾經常聯合西突厥襲擾唐朝的河西地區,唐朝對此是不厭其煩,為徹底解決問題。李世民以李靖為主將,率領薛萬均、侯君集、李道宗等名將大舉進攻吐谷渾。數戰皆捷,直接將吐谷渾打投降了。

    唐朝收拾吐谷渾的目的是為了維護河西的安定,而且當時吐蕃已經逐漸成為李唐的威脅,唐朝需要人去牽制吐蕃,於是並沒有下死手,而是將吐谷渾收為附屬國。

    貞觀14年,太宗皇帝為了進一步拉攏吐谷渾,將宗室女嫁於吐谷渾的統治者諾曷缽。

    弘化公主也成了唐朝第一位和親的公主。

    弘化公主進青海後,不僅對進一步拉進了唐朝和吐蕃的關係,他還幫助其丈夫清理掉了各吐蕃一直玩曖昧的吐谷渾丞相。對維護吐谷渾安定起了很大作用。

    但是弘化公主可沒有文成公主那麼好命,他嫁給諾曷缽沒多久,吐谷渾就被吐蕃給收拾了,弘化公主不得不跟隨諾曷缽遷往涼州。

    後來唐朝欲送吐谷渾歸國,不料在和吐蕃的作戰中失敗,弘化公主只得和諾曷缽再次顛沛流離,最終在今天寧夏定居,高宗將諾曷缽定居的地方設了個安樂州,由諾曷缽自治。弘化公主自此終於安定,她在安樂州過了二十餘年平靜的生活,享年76歲。

    清同治年間,弘化公主墓被發現,墓內陪葬品雖然已經被盜掘乾淨,但是墓誌銘留了下來,大家這才知道這位在歷史上名不見經傳卻為國做出了重大貢獻的女性。

  • 3 # 文史磚家

    漢唐兩朝雖然國勢強盛,但為了維護邊疆的穩定,在武力征服的手段外,往往還會採取“和親”的策略。對於中原王朝來講,“和親”固然是避免戰爭、維護和平最好的方式,但對於承擔使命的公主宗女們來講,遠嫁塞外異族則是件痛苦絕望的事情。被“和親”毀掉終身幸福的公主們不計其數,唐朝的寧國公主便是典型代表。

    寧國公主是唐肅宗的次女,唐代宗的親姐妹,生母為章敬皇后吳氏,初封寧國公主,後改封為蕭國公主。寧國公主作為嫡女,深受肅宗和吳皇后的寵愛,年剛及笄,便下嫁給望族子弟鄭巽,在鄭巽英年早逝後,又改嫁名門之後薛康衡。很不幸的是,薛康衡也是個“短命鬼”,婚後沒幾年便病死,讓年紀輕輕地寧國公主便守了寡。

    寧國公主守寡後,肅宗將她接回皇宮居住,並準備再為她擇選佳婿。可巧就在此時,回紇毗伽闕可汗遣使求婚,唐肅宗鑑於“安史之亂”尚未平定,朝廷正需要依仗對方的兵力來平定叛亂,所以為了表示誠意,便將寧國公主嫁給毗伽闕可汗為妻,時在乾元元年(758年)七月。

    從漢朝開始,中原王朝便透過“和親”的方式來發展、鞏固與四周強大外族的關係,但奉命前往者皆是宗室之女或冒充公主的宮女,沒有任何一位皇帝肯將親女兒嫁往番邦。如今,唐肅宗為了籠絡回紇,竟然將親女兒嫁給回紇可汗,真可謂誠意十足。正因如此,毗伽闕可汗對唐朝感恩戴德,不僅冊立公主為可敦(王后),還不遺餘力地幫助唐朝平叛,同樣誠意十足。

    不過對於寧國公主來講,自幼在關中繁華之地長大的她,如今要遠嫁距中原數千裡、苦寒乾燥的回紇,其實跟流放沒什麼區別。再加上回紇的風俗、語言、飲食跟唐朝差異極大,而毗伽闕可汗跟她毫無感情可言,所以她到達該國後非常苦悶,每天暗中垂淚不止,總期望著能早日完成任務,回返中原。

    大約是上天憐憫寧國公主,就在她和親的九個月後,毗伽闕可汗便病死,幼子即位為登裡可汗,時在乾元二年(759年)四月。由於登裡可汗已將妻子冊立為可敦,所以公主不必改嫁給繼子為妻,而按照唐朝舊制,她此時應該被接回中原。然而還沒等公主啟程,一場大危機便撲面而來。

    原來,按照回紇的制度,可敦若守寡後無人“接手”,那麼就應當為逝去的可汗殉葬。正因如此,毗伽闕可汗嚥氣後沒幾天,回紇的牙官、都督們便搬出舊制,要求寧國公主為丈夫殉葬。寧國公主身為正牌公主,自幼崇尚個性自由,在中原時都不肯為兩任駙馬殉節守寡,又哪裡肯為一個沒有半點感情可言的番王殉葬?

    正因如此,寧國公主在回紇的朝堂上據理力爭,堅決不肯為毗伽闕可汗殉葬,並且聲稱:“按照大唐的制度,丈夫死後,寡妻要為他服喪,早晚哭悼一次,三年後便可以脫下喪服,從未有為夫殉葬一說。當初正是可汗仰慕大唐風俗,所以才將我娶到回紇,既然如此,在他死後,我便沒有理由為他殉葬。”

    公主越說越氣,對著滿朝文武說道:“如果你們堅持自己的風俗,那麼可汗當初何必要不遠萬里來迎親呢?不如就地娶一個就好了!就今天的事情來論,我就算是毀容,也不答應殉葬!”寧國公主慷慨激昂的一番話,將回紇大臣們駁得啞口無言,再沒人敢於逼迫她殉葬。

    然而公主深知,自己雖然不必為毗伽闕可汗殉葬,但作為“未亡人”,若不依回紇舊俗表示一下哀傷之情,回國之事恐怕會受到重重阻撓。正因考慮至此,寧國公主便依照回紇風俗,拿刀劃破臉頰,然後在毗伽闕可汗靈前大聲痛哭,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悲慼情緒。回紇大臣見狀,便再也無話可說。

    此事過後沒多久,在公主的努力爭取和唐朝的交涉下,登裡可汗出於維護回唐友好關係的意圖,便准許繼母回返中原。當年八月,寧國公主一行終於抵達長安,唐肅宗聞訊後欣喜不已,即刻命百官到明鳳門外去迎接。就這樣,寧國公主在有生之年再返故土,而沒有客死在腥羶之地,實在是幸運。

    毗伽闕可汗初死,其牙官、都督等欲以寧國公主殉葬。公主曰:“我中國法,婿死,即持喪,朝夕哭臨,三年行服。今回紇娶婦,須慕中國禮。若今依本國法,何須萬里結婚。”然公主亦依回紇法,剺面大哭,竟以無子得歸。秋八月,寧國公主自回紇還,詔百官於明鳳門外迎之。引文同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可以加入到股票圈子和學習炒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