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哥談股論金

    毫不誇張的講,信託理財是過去十五年最好的理財方式之一。然而現在呢?就要小心了。

    一、為什麼說原來是好的理財方式之一呢?

    1、收益率高。以前的信託年化收益率一般都在10%左右,甚至有幾年還高於這個收益率。之所以高,是因為投資人的錢有許多拿去支援房地產了,大家想一想,房地產可是牛了一二十年了,可以說,買信託的人也間接享受到了房地產的牛市,相當於間接買房了。

    2、安全性好。資管新規出來之前,信託都是剛兌的。那時候不管大公司還是小公司,不管國有的還是民營的信託公司都是剛兌,基本上閉著眼買就行了,不用考慮底層資產是什麼。

    3、省心。雖然信託門檻是100萬起,但買起來省心,你想收益又高、而且剛兌安全性好,躺在賺錢當然省心了。

    4、流動性也不錯。畢竟是金融資產,期限一般1年或是2年,到期就本息兌付了,起碼說比投資房子買賣方便多了。

    二、然而,這麼好的產品現在還能買嗎?

    回答是,買是可以買,但需要十分謹慎,十分小心,否則本金都回不來。為什麼呢?

    1、資管新規今年正式施行,開始打破剛兌。也就是如果你買的信託產品的錢,投到了差的專案或公司,這個專案或公司沒有達到預期收益或是破產,那你的本金就會受到損失甚至打水漂。

    2、信託公司的定位是受人之託代人理財,從這個意義上講,是不承擔兌付責任的,它只是代替委託人投資。

    3、那麼要買的話,看什麼呢?我認為要關注以下幾點:

    一是看底層資產。這個是最關鍵的,涉及到第一還款來源。一般信託主要投向房地產、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股票、基金、債券等。對於房地產,大家也知道近一兩年一些高槓杆民營地產陸續暴雷,特別是恆大事件更是把民營地產違約推向了高潮。所以對於民營地產一定要慎重了,不建議碰。國企央企的地產公司安全性還是可以的 。後面積累資產其實就看信託公司的組合投資能力了。

    二是看股東背景。對於央企國企的信託公司,如果是自己發行的,說實在的,一般情況會兌付的。不對付它們的信用就沒了。其實暴雷的一些民營信託如四川信託、安信信託等,它們也是想兌付的,只不過沒有這個實力,如果有實力得話,它們是不敢違約的,因為一違約,整個公司沒法經營了,直接關門了。

    三是看發行渠道。如果是銀行代銷的專案出了問題,有的信託公司也是不願兌付的,因為投資人買這個信託產品,不是看中信託公司,而是看重銀行的信用。

    總之,信託公司是合法合規的金融機構,信用還是有的,不過在資管新規之後,買信託就不能太隨意了,還是要慎重,要看看信託產品底層資產、看看信託公司股東、看看信託公司資本實力、看看產品是不是自主發行。

    其實以上對於銀行理財也同樣適用。

  • 2 # 基本面力場

    現在的信託可以說是既不能信任,更不能託付。信託資金的最終用途基本上集中在房地產、礦業幾個領域,這一兩年的行業環境有目共睹,爆雷跑路之聲不絕於耳。底層資產環境尚且如此,怎麼可能寄希望於信託產品的資金安全?不僅如此,信託產品的收益率很高,有一些能達到10%以上,對於專案方的融資成本更是高至15到18%。是想一下,有哪個自身資金狀況良好的專案,會去借高息的信託資金?一定是專案本身嚴重缺錢才會這樣,這就更加劇了信託產品的風險性。最後更有部分信託公司,比如雪松信託、四川信託等等,其風控也漏洞百出,甚至資金流向本身就很有問題。所以對於投資者,慎之又慎吧!

  • 3 # 等下我把煙點上

    這幾年還是不把希望託給什麼這個託,那個託了,總之它們都是個託,暴雷的公司,幾乎天天有,不小心的就踩雷上了,還是撤離理財,捂緊口袋吧,

  • 4 # 董好勝一家之言

    堅決不碰信託專案,現在國家管的嚴,信貸收緊,好多信託專案也是從銀行抵押貸的款,貸不出款來,啥都別想。再加上個別企業信用早已透支,也不值得信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小米和蘋果的男女使用者佔比這麼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