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不堪用!要他何用?才有異心!必誅之!”這就是曹操的用人之道!
實事求是地說:曹操是非常重視人才工作的!
“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曷嘗不得賢人君子與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賢也,曾不出閭巷,豈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賢之急時也。”——摘自曹操《求賢令》
“自古以來開國和中興的君主,哪個不是得到賢德的能人和他一起治理國家的呢?”文章開門見山,點出人才的重要性。
“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不可以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後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於渭濱者乎?又得無有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摘自曹操《求賢令》
這段引經據典,告知自己求賢的標準——“光廉潔有德而缺乏幹才是不行的!”
“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摘自曹操《求賢令》
《求賢令》向天下人廣而告之:“唯才是舉”就是俺老曹人才工作的主要措施和最終目的!
漢末亂世,群雄並起。人才難得,人才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曹操的“唯才是舉”突出的一個“才”字,顯示了曹操求賢若渴的迫切心情。在“德”和“才”之間,曹操選擇了“才”!最終在出於維護自身統治中,曹操又不得不“忍痛割愛”、“卸磨殺驢”、“兔死狗烹”般的除掉了一些“不聽話”、“有異心”、“志不同”的人才。
01.孔融之死
“孔融讓梨”是否真實,姑且不說。但讓俺早早就知道了他。宋大文豪蘇軾說:“文舉以英偉冠世之資,師表海內,意所予奪,天下從之,此人中龍也。”但孔融孔文舉卻是一個喜結賓客,抨議時政之人。孔融最大的缺點就是恃才傲物,“妄議曹操”,且尖酸刻薄,言辭激烈。在當時絕對是個數一數二的“憤青”!多少次都弄得曹操灰土灰臉,下不了臺。曹操忍無可忍,殺之!
02.荀彧之死
“奉天子以令諸侯”就是荀彧給曹操出的高招。荀彧,張良再世般的人才,曹操佩服的五體投地,稱荀彧為“吾之子房”。 助曹操統一北方,功高無二。可是荀彧最終和曹操政見不和,特別是反對曹操“稱孤道寡”。哪怕就是兒女親家,曹操仍逼其自殺。
03.楊修之死
《楊修之死》曾是俺上中學的語文課。“雞肋”的故事最早見於《後漢書·卷五十四· 楊震列傳第四十四》:
脩字德祖,好學,有俊才,為丞相曹操主簿,用事曹氏。及操自平漢中,欲因討劉備而不得進,欲守之又難為功,護軍不知進止何依。操於是出教,唯曰:“雞肋”而已。外曹莫能曉,脩獨曰:“夫雞肋,食之則無所得,棄之則如可惜,公歸計決矣。”乃令外白稍嚴,操於此回師。脩之幾決,多有此類。修又嚐出行,籌操有問外事,乃逆為答記,敕守舍兒:“若有令出,依次通之。”既而果然。如是者三,操怪其速,使廉之,知狀,於此忌脩。且以袁術之甥,慮為後患,遂因事殺之。
關於楊修的聰明的故事還有很多。有人認為:如果說豬是“笨死”的,那麼楊修就是“靈死”(聰明死)的!
但俺不這麼認為!俺多次在關於楊修的不同的文章裡說:“楊修之死,死於站錯隊!楊修是政治犧牲品!”
楊修和曹植是鐵哥們兼謀士,楊修絕對是個人才。只可惜當曹操選擇了曹丕為接班人後,楊修必死無疑。因為曹操不想讓楊修再給自己的接班人曹丕添亂了。
司馬懿就很幸運!因為這個比楊修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傑出人才,卻恰恰是站在曹丕的隊伍裡。
可是,有才無德的司馬懿最終從曹操的子孫手中顛覆了曹操馳騁疆場、苦心經營的江山社稷。
結論:“德才兼備”才是正確的!
“才不堪用!要他何用?才有異心!必誅之!”這就是曹操的用人之道!
實事求是地說:曹操是非常重視人才工作的!
“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曷嘗不得賢人君子與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賢也,曾不出閭巷,豈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賢之急時也。”——摘自曹操《求賢令》
“自古以來開國和中興的君主,哪個不是得到賢德的能人和他一起治理國家的呢?”文章開門見山,點出人才的重要性。
“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不可以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後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於渭濱者乎?又得無有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摘自曹操《求賢令》
這段引經據典,告知自己求賢的標準——“光廉潔有德而缺乏幹才是不行的!”
“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摘自曹操《求賢令》
《求賢令》向天下人廣而告之:“唯才是舉”就是俺老曹人才工作的主要措施和最終目的!
漢末亂世,群雄並起。人才難得,人才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曹操的“唯才是舉”突出的一個“才”字,顯示了曹操求賢若渴的迫切心情。在“德”和“才”之間,曹操選擇了“才”!最終在出於維護自身統治中,曹操又不得不“忍痛割愛”、“卸磨殺驢”、“兔死狗烹”般的除掉了一些“不聽話”、“有異心”、“志不同”的人才。
01.孔融之死
“孔融讓梨”是否真實,姑且不說。但讓俺早早就知道了他。宋大文豪蘇軾說:“文舉以英偉冠世之資,師表海內,意所予奪,天下從之,此人中龍也。”但孔融孔文舉卻是一個喜結賓客,抨議時政之人。孔融最大的缺點就是恃才傲物,“妄議曹操”,且尖酸刻薄,言辭激烈。在當時絕對是個數一數二的“憤青”!多少次都弄得曹操灰土灰臉,下不了臺。曹操忍無可忍,殺之!
02.荀彧之死
“奉天子以令諸侯”就是荀彧給曹操出的高招。荀彧,張良再世般的人才,曹操佩服的五體投地,稱荀彧為“吾之子房”。 助曹操統一北方,功高無二。可是荀彧最終和曹操政見不和,特別是反對曹操“稱孤道寡”。哪怕就是兒女親家,曹操仍逼其自殺。
03.楊修之死
《楊修之死》曾是俺上中學的語文課。“雞肋”的故事最早見於《後漢書·卷五十四· 楊震列傳第四十四》:
脩字德祖,好學,有俊才,為丞相曹操主簿,用事曹氏。及操自平漢中,欲因討劉備而不得進,欲守之又難為功,護軍不知進止何依。操於是出教,唯曰:“雞肋”而已。外曹莫能曉,脩獨曰:“夫雞肋,食之則無所得,棄之則如可惜,公歸計決矣。”乃令外白稍嚴,操於此回師。脩之幾決,多有此類。修又嚐出行,籌操有問外事,乃逆為答記,敕守舍兒:“若有令出,依次通之。”既而果然。如是者三,操怪其速,使廉之,知狀,於此忌脩。且以袁術之甥,慮為後患,遂因事殺之。
關於楊修的聰明的故事還有很多。有人認為:如果說豬是“笨死”的,那麼楊修就是“靈死”(聰明死)的!
但俺不這麼認為!俺多次在關於楊修的不同的文章裡說:“楊修之死,死於站錯隊!楊修是政治犧牲品!”
楊修和曹植是鐵哥們兼謀士,楊修絕對是個人才。只可惜當曹操選擇了曹丕為接班人後,楊修必死無疑。因為曹操不想讓楊修再給自己的接班人曹丕添亂了。
司馬懿就很幸運!因為這個比楊修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傑出人才,卻恰恰是站在曹丕的隊伍裡。
可是,有才無德的司馬懿最終從曹操的子孫手中顛覆了曹操馳騁疆場、苦心經營的江山社稷。
結論:“德才兼備”才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