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明朝洪武年間爆發的“空印案”,這是明初四大案件之一,有數萬人因為這起案件獲罪。所謂的“空印”就是說先在文書當中蓋上個章子,然後等到需要用的時候再填寫具體的內容。這種做法原本是各地的官員為了完成差事搞得一種權宜之計,卻哪曾想到釀成了驚世巨案。那麼“空印案”發現之後,明朝的朝廷又是如何解決“空印”問題的呢?
1、根源在於地方官員應對核查的無奈之舉
由於朱元璋草根皇帝,對於元末時期官府的黑暗以及官員的探勘是極其痛恨的,為此還多次發表了對“胡元制治”的強烈不滿,所以在明朝建立之後為了懲罰那些貪腐,便制定了非常多的律法以及措施。不過這樣的立法本就屬於是在談判當中的,所以就會有很多的漏洞和不足的地方。而空印案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發生的。
朝廷規定,每年核對和清查各地區的財政收支以及稅款賬本,規定在稽核當中,需要求地方所提供的賬目必須是與戶部資料完全一樣的,不得有分毫偏差,加蓋印章,直到核對準確了為止。由於當時各地上繳的是糧食,但糧食在運輸途中多少都會出現一些耗損的,於是這就導致了地方與戶部的資料出現了偏差,導致的結果就是那些報賬的官員通常要往返好幾趟才能完成財務的稽核。
但是古代的交通條件是非常有限的,很不方便,距離京都南京比較近的江浙地區倒也還好,若是在四川、雲貴、晉陝等這種非常遙遠地區的,那官員可就到了血黴了,多跑幾趟的話,估計一年就這麼跑過去了。這一路上不僅耗費時間很長,而且重新核對填寫賬務也是一個極其麻煩的事情。古時候不像現在,敲幾下鍵盤或是重新列印就能搞定了,賬簿是需要重新核算、填寫和修訂的,可以說是耗時又耗力。
所以,為了保證核查的工作能夠簡單化,能更節約時間,能夠順利地完成,所以各地官員前往戶部的時候通常會事先攜帶一些已經蓋好印章的空白書冊。到了戶部之後若是發現賬目不對,那麼就可以馬上重新修訂和填寫,這樣就能大大節省時間。雖說這種做法不合規,但是這種做法本就是從元朝時期所遺留下來的做法,再加上也從未被明朝的律法所禁止過,所以當時的各地官員也未將這件事情太放在心上。但是萬萬沒想到的是,這種做法竟然引起了一場空前的劫難。
2、空印案全面爆發,數萬官員被牽連
公元1377你看,也有說是1382年,太祖朱元璋在民間視察時偶然間發現了有加蓋印章的空白書冊,於是便命人徹查,於是空印案就爆發了。得到整件事情的前因後果之後,在《明史》中記載的是太祖朱元璋“盛怒”,直接將其定性為了欺君之罪,下令將這起案件有關聯的官員全部逮捕治罪。在《明史·刑法志》中有記載到,朱元璋將各級的主印官員全部處死,副手一下全部杖刑100併發配充軍。於是各省布政使以下,各府、州、縣手握印信的官員全部殺乾淨了,各省只有參政、通判、判官,州同知、府同知等等副官全部杖刑之後充軍。
方孝孺的《葉鄭傳》中有記載到:“行省言臣二十餘輩、守令署印者皆欲置之死……竟殺空印者”。在懲罰各地區主副的同時,朱元璋還認為各地區的檢察官與言官也沒有盡責,盡然協同地方官欺君罔上,於是又有一大堆的十三道御史因此遭了罪。在吳晗的《明史·刑法志》、《國史概要》以及《朱元璋傳》中記載:因為“空印案”而獲罪被殺以及株連的官員至少高達3-4萬人。
其實對於這起案件,朱元璋之所以這麼的惱火,除了因為各地官員本身存在違規的現象之外,更為重要的是朱元璋認為這樣會對大明的統治或是說對自己的統治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同時為了根除一些朝中的弊病,所懲罰的力度才會這麼的嚴重。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明朝洪武年間爆發的“空印案”,這是明初四大案件之一,有數萬人因為這起案件獲罪。所謂的“空印”就是說先在文書當中蓋上個章子,然後等到需要用的時候再填寫具體的內容。這種做法原本是各地的官員為了完成差事搞得一種權宜之計,卻哪曾想到釀成了驚世巨案。那麼“空印案”發現之後,明朝的朝廷又是如何解決“空印”問題的呢?
1、根源在於地方官員應對核查的無奈之舉
由於朱元璋草根皇帝,對於元末時期官府的黑暗以及官員的探勘是極其痛恨的,為此還多次發表了對“胡元制治”的強烈不滿,所以在明朝建立之後為了懲罰那些貪腐,便制定了非常多的律法以及措施。不過這樣的立法本就屬於是在談判當中的,所以就會有很多的漏洞和不足的地方。而空印案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發生的。
朝廷規定,每年核對和清查各地區的財政收支以及稅款賬本,規定在稽核當中,需要求地方所提供的賬目必須是與戶部資料完全一樣的,不得有分毫偏差,加蓋印章,直到核對準確了為止。由於當時各地上繳的是糧食,但糧食在運輸途中多少都會出現一些耗損的,於是這就導致了地方與戶部的資料出現了偏差,導致的結果就是那些報賬的官員通常要往返好幾趟才能完成財務的稽核。
但是古代的交通條件是非常有限的,很不方便,距離京都南京比較近的江浙地區倒也還好,若是在四川、雲貴、晉陝等這種非常遙遠地區的,那官員可就到了血黴了,多跑幾趟的話,估計一年就這麼跑過去了。這一路上不僅耗費時間很長,而且重新核對填寫賬務也是一個極其麻煩的事情。古時候不像現在,敲幾下鍵盤或是重新列印就能搞定了,賬簿是需要重新核算、填寫和修訂的,可以說是耗時又耗力。
所以,為了保證核查的工作能夠簡單化,能更節約時間,能夠順利地完成,所以各地官員前往戶部的時候通常會事先攜帶一些已經蓋好印章的空白書冊。到了戶部之後若是發現賬目不對,那麼就可以馬上重新修訂和填寫,這樣就能大大節省時間。雖說這種做法不合規,但是這種做法本就是從元朝時期所遺留下來的做法,再加上也從未被明朝的律法所禁止過,所以當時的各地官員也未將這件事情太放在心上。但是萬萬沒想到的是,這種做法竟然引起了一場空前的劫難。
2、空印案全面爆發,數萬官員被牽連
公元1377你看,也有說是1382年,太祖朱元璋在民間視察時偶然間發現了有加蓋印章的空白書冊,於是便命人徹查,於是空印案就爆發了。得到整件事情的前因後果之後,在《明史》中記載的是太祖朱元璋“盛怒”,直接將其定性為了欺君之罪,下令將這起案件有關聯的官員全部逮捕治罪。在《明史·刑法志》中有記載到,朱元璋將各級的主印官員全部處死,副手一下全部杖刑100併發配充軍。於是各省布政使以下,各府、州、縣手握印信的官員全部殺乾淨了,各省只有參政、通判、判官,州同知、府同知等等副官全部杖刑之後充軍。
方孝孺的《葉鄭傳》中有記載到:“行省言臣二十餘輩、守令署印者皆欲置之死……竟殺空印者”。在懲罰各地區主副的同時,朱元璋還認為各地區的檢察官與言官也沒有盡責,盡然協同地方官欺君罔上,於是又有一大堆的十三道御史因此遭了罪。在吳晗的《明史·刑法志》、《國史概要》以及《朱元璋傳》中記載:因為“空印案”而獲罪被殺以及株連的官員至少高達3-4萬人。
其實對於這起案件,朱元璋之所以這麼的惱火,除了因為各地官員本身存在違規的現象之外,更為重要的是朱元璋認為這樣會對大明的統治或是說對自己的統治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同時為了根除一些朝中的弊病,所懲罰的力度才會這麼的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