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高階鉛筆K

    還有一部分人,隨著成家立業,生活早已經不再只有詩和遠方,更多是和自己伴侶的柴米油鹽。日子過的簡單又快樂,其中的幸福只是留給自己和親人體會。

  • 2 # KPA真空技術

    看到過一段話:熟人世界裡,只有人情。陌生人社會里,才有機遇。熟人世界裡,你可能佔到小便宜。但在陌生人社會里,你會活成大寫的自己。成功從走出朋友圈開始,玩微博可以建立自己的朋友圈,但不可被建立的朋友圈圈定走不出去。因為微信裡全是現實生活中認識的人,所以無論發什麼心裡都有顧慮。別人看到我的狀態會怎麼想?發了不開心的事人家會不會覺得我負能量,說點自己的心裡話會不會顯得很矯情,最後好不容易發一條沒幾個贊,趕緊刪掉。其實我大可過自己的生活,不care其他人啊,可是我做不到。

  • 3 # 有個熊樣

    第一:內容“無營養”。微信剛推出來時大家覺得很新鮮,不發朋友圈感覺自己是個“被時代拋棄的人”。以至於生活中吃個飯、打個針都要拍照發圈,久而久之朋友圈都充斥著這些“無營養”的內容,使用者慢慢覺得無趣無味,導致朋友圈開啟率降低,發朋友圈的更少。

    第三:使用者群在轉移。很多青少年想要有自己的社交圈與獨立空間,不願意與父輩們在一個朋友圈。當他們發現七大姑八大姨出現在他們的朋友圈時,他們選擇“逃離”,他們寧願用“歷史更悠久”的QQ。這就是為什麼微信使用者群的年齡偏大,QQ使用者群年齡偏小的原因。使用者減少,發朋友圈的自然就變少了。

    第四:大趨勢。微信2011年推出,至今已發展了10年。任何網際網路產品都有一定的生命週期,誰都不可能一直處在巔峰狀態。在2005年到2010年部落格頂盛時期,誰會想到它會在短短几年之後就會沒落?微信已然高速發展了10年,這得益於其生態做的好。如今放緩腳步,使用率下降,非常符合網際網路產品發展規律。

  • 4 # 鄉村英子吖

    我以前很愛發朋友圈,一天能發好幾條,不管高不高興都發,去年過了30了,慢慢的,我不在什麼都往朋友圈發了,1:是因為朋友圈親戚朋友多,發不高興的他們會知道,會問,2:是自己慢慢成熟了,會知道把一切都自己消化掉,不能讓別人知道,3:就這樣慢慢的習慣了不發朋友圈了,說實話,如果有一個軟體專門是加陌生人,裡面可以各種吐槽就好了,不怕被親戚朋友看見

  • 5 # 恬恬小寶貝

    5、微博無熟人和親戚,想發什麼就發什麼 ,也沒有啥尷尬的!

    6、微博裡面也很少也廣告,微商啥的......

  • 6 # 畫畫的紅石大人

    1,隨著抖音,大魚,鹹魚,拼多多,番茄等帶有社交屬性的APP強勢崛起,很多年輕使用者可以選擇的範圍大大擴充套件,而且這類APP都有比較強的垂直領域屬性,或短影片分享,或購物,或專業知識分享……這對於喜愛某一類特定領域的使用者,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吸引力肯定遠高於微信。

    畢竟一個人在不同圈子裡,所扮演的角色是完全不同的。你無法想象,你在朋友面前吐槽工作不如意的話,被領導看到會如何,中學生在圈子裡分享自己的愛豆被七大姑八大姨看到又會是什麼表現,所以逃離是唯一的方式。

    3,虛榮的炫耀,無聊的內容。相信在微信圈子剛出來的時候,很多展示美食,展示旅遊見聞美圖,曬包包曬車子的內容層出不窮,但時間久了,人們也會審美疲勞。而且這種為了炫耀而可以表演出來的虛偽也讓不少人形成反感,使用者們覺得無聊,自然使用他們的機率就會大幅下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最會打仗的九大帝王,劉秀第七朱元璋第三,第一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