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水中花月影
-
2 # 不鬆不緊恰恰好
對於這種行為,我持不太可取的觀點,理由有以下幾點:
1.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點
2.客觀評估偷看孩子“隱私”的後果
孩子到了青春期的時候,他們肯定有一些所謂的“隱私”不希望被家長知道的,包括他們的一些想法。而且家長和孩子在溝通上也有困難了,甚至一些很平常的東西也會被家長作為“隱私”看待。如果偷看被他知道了,那麼即使他的“隱私”裡沒有不能讓家長看到的東西,他也會覺得家長根本不相信他,以後只會更加排斥家長、把自己的隱私藏得更加隱蔽。可見,偷偷看孩子的日記或微信聊天記錄,這是十分不可取的,它帶來的後果也是十分可怕的,不僅破壞了親子關係,也讓孩子感受到不被信任,這種不信任甚至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3.尊重保護青春期孩子的“隱私”,讓孩子有足夠的成長空間
由於青少年正處於成長階段,心理尚未完全發育成熟,他們對自己的生活秘密看得很重,他們與成年人一樣有著自己不願讓他人知曉的隱私,一樣需要親人和社會的尊重,他們理應享有隱私權。
作為父母,完全可以既不侵犯孩子的隱私,又能及時瞭解孩子的情況。只要家長一方面注意培養未成年人獨立的人格,鍛鍊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另一方面儘量以平等的身份多與孩子交流,這樣孩子就會對父母產生信任感,願意將心中的秘密告訴父母。現在的青春期孩子都有了獨立看法、思想個性需求和尊嚴需求,家長如果透過監控的方式將孩子的內心看透,反而會激發他們的叛逆心理,抑制其健康心態和創造力的形成,從而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
最後總結:父母需承擔起教育、管理孩子的義務,但父母只有在有充足理由認為子女有不良行為時,才能以承擔監護職責而非侵權為由,採用有效方式來約束子女的思想和行為。同時,透過教育和引導,幫助青少年培養自我保護的意識,明白黑白是非,做當代好少年。
-
3 # fengliang112
青春期的孩子再不是兒童,不論是生理還是心理都處在快速成長期,在心理方面獨立意識成長很快,他們不再粘著父母,在很多方面表現得象個大人,在人際交往時變得越來越有禮貌了,他們特別希望別人對他、她們的尊重,他她們特別希望父母給予其獨立性的讓可,把他們作成人看,獲得成人同等權益。在人際交往中可能開始有異性朋友,也有窺蜜,開始有隱私,非常看重隱私權利,非常自然他們可能把手機微信作為隱私交流渠道,還可能利用手機微信聊天談戀愛了。
綜上所述答案顯而易見,作為家長是不能隨便看青春期孩子的聊天的,既使想看也應該徵得孩子的同意。否則,將導致不良結果的發生。
二,可能使孩子和父母產生心理距離,孩子們不把父母當朋友,有話不願跟父母說。更有甚者產生抑鬱症,這是非常可怕的。
三,青春期孩子最容易判逆,孩子認為父母不尊重自己故意不認真學習,造成學習成績一落千丈,這是父母最不願意看到的。
回覆列表
而我們作為父母,老是擔心他會不會在外面早戀,會不會在外面結交不好的朋友,會不會跟別的人一起做不好的事,會不會去學抽菸喝酒,學一些壞習慣等等。
但我們要知道,孩子大了都有自己的隱私,隱私這樣的東西是見不得人的,我們可以給他聊聊外面的事,可以說說一些人生道理,拿一些社會上出現的問題做教材,讓他明白什麼事能做,什麼事做了違法,什麼樣的人可交,什麼人不能結交,只要你給他說了,他是會聽進去的,遇到某些人某些事他會在心裡將你說的話過濾一遍,從而有自己的判斷。
如果我們光靠去看他的聊天記錄,然後去責問他,指責他的過錯,他會更加叛逆,他會覺得你不尊重他,你在監視他,你在控制他,所以我孩子的記錄一般情況下我不會去看,我會把一些新聞當笑話講給他聽,然後告訴他不可以做。他也會把學校裡發生的事或者同學的事告訴我,甚至連對某女生有好感都給我講,此時我會正確去引導他,給他分析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