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皮果子

    19世紀的俄國和普魯士的關係可以參照弗雷德里希大帝的說法:俄國在沙皇的領導下絕不應被視為是我們真正的敵人,因為它和普魯士不存在摩擦,它僅僅偶爾是敵人。可以說,在這個階段,普魯士和俄國更多的是合作和同盟關係。

    首先要提及的是關係著19世紀上半階段兩國關係的婚姻:普魯士的長公主夏洛特嫁給了沙皇尼古拉一世,而夏洛特公主則是威廉一世的妹妹。二人的父親腓特烈三世則是在19世紀上半葉的普魯士國王。的確這種用婚姻來鞏固國家之間關係的很多,但是難能可貴的是這對夫妻還是真心相愛的,兩國交往自然頻繁,在夏宮中出現很多來自普魯士的油畫就可以由此得到很好的解釋。

    從1812年普魯士和俄國簽訂協定組成同盟到1815年同奧地利等組成的共同的反法神聖同盟,由於共同的反對法國革命和拿破崙的擴張,開啟了兩國在19世紀蜜月的篇章,俄國在這一時期被視為德意志諸國的解放者。之後在普魯士帶領德意志民族走向統一的過程中,沒有俄國的支援或者至少是中立是不可以想象的。

    在19世紀下半葉對兩國關係影響很大的是普魯士首相俾斯麥(1859-1962曾任駐俄國大使),其出於歐洲均勢和德國所處地理位置考慮,面對西面法國宿敵的情況下,始終盡力維持和俄國的良好關係。在1856年俄國在克里米亞戰爭中落敗後,兩國關係更加密切,但同時俄國奧地利因在巴爾幹的利益上的糾紛而日益惡化。因此在俾斯麥倡導下,為緩和俄奧的關係,於1881和1884年兩度進行了三皇同盟協議的簽訂。就算在1887年俄奧已經無法續簽同盟協議的情況下,俾斯麥依然透過秘密再保障協議形式承諾如果俄國與第三國起衝突,德國將保持中立,使得俄羅斯避免同時面對德意志-奧地利的共同進攻。

    由於威廉二世上臺後,俾斯麥繼任者Leo von Caprivi在1890年不再給予俄國再保障協議的承諾,導致俄國於1892年與法國簽訂了軍事同盟協議。這一結果導致德國在一戰中不可避免陷入了俾斯麥終生力圖避免的兩線作戰的局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初級通訊工程師證有用嗎?要不要直接考中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