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湖湘澤

    《水滸傳》有很血腥的部分,譬如說劫法場一段,李逵不問官兵百姓,一路只管砍殺過去,說是草寇行徑並不為過。

    晁蓋便叫背宋江、戴宗的兩個小嘍囉,只顧跟著那黑大漢走。當下去十字街口,不問軍官百姓,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渠,推倒傾翻的,不計其數。眾頭領撇了車輪擔仗,一行人盡跟了黑大漢,直殺出城來。背後花榮、黃信、呂方、郭盛,四張弓箭,飛蝗般望後射來。那江州軍民百姓,誰敢近前。這黑大漢直殺到江邊來,身上血濺滿身,兀自在江邊殺人。晁蓋便挺朴刀叫道:“不幹百姓事,休只管傷人!”那漢那裡來聽叫喚,一斧一個,排頭兒砍將去。

    但幾乎所有看過《水滸傳》的人都有類似的心理,那就是梁山一眾,都是鐵錚錚的好漢,對於梁山眾將領的死,有一種扼腕嘆息之感,也就是所謂的心中不平。

    究其原因,主要在於《水滸傳》的前十幾章,將人物塑造得太好,將矛盾衝突設計得恰到好處,以至於上梁山的行為合理化了。這其中的代表人物,當屬高俅,林沖,魯智深。代表事件,就是白虎堂,山神廟,五臺山,野豬林等。

    先說林沖。

    被逼上梁山的第一人——林沖

    林沖是被逼上梁山的第一人,也是水滸中真正被逼上梁山的一個人。

    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有本事,有和美的家庭,生活小康,閒時喝喝茶,耍耍槍棒,很幸福。

    因為高衙內看中了他的娘子,就被高俅設計,步步緊逼,被陷害發配之後還不放過,先是野豬林,後是山神廟,最後無處安身,上了梁山。

    林沖上梁山,是被生生逼去的,他步步忍讓,但步步掣肘,最後走投無路,忍無可忍。

    我們會發現,林沖的情況,與普通人很相似,有工作,有穩定的家庭,樂善好施,從不與人交惡。這樣的老實人,就因為老婆漂亮一點,反落得無容身之地。

    相較於魯智深,武松等人來說,林沖的塑造,更加有血肉,因為普通,所以更接地氣。林沖代表的,是大多數人。由此更容易讓讀者產生共鳴,這樣的人遭遇諸多不幸,給了讀者更多的同情。

    作者透過林沖一人,就充分諷刺了當朝的腐敗,也充分合理化了眾人上梁山。

    真性情——魯智深

    魯智深的真性情讓太多的讀者喜愛,其代表的是一種我們嚮往的人格和自由。愛憎分明,打抱不平,在他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如果水滸進行最喜愛的人物評選,魯智深絕對會高票入選。因為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想而不得的品質。

    換句話說,魯智深身上,寄託了普通人的精神。

    他是一個活的透徹同時活的自由的人。與林沖相比,一個是現實,一個是理想。

    魯智深與林沖在前幾章同時出現,併成為生死之交,有理想與現實的強烈對比,也有理想與現實的完美的融合。這樣的人最終也入了夥,讀者是無論如何也對梁山恨不起來的。

    罪魁禍首——高俅

    高俅此人,原本是個混混,最後官至太尉,靠得不是運氣,而是會踢球。一個不懂業務的業餘混混足球運動員,做了太尉,實在是諷刺。

    當太尉的第一天,就逼走王進,陷害林沖是罪魁禍首,楊志賣刀落草有他的影子,野豬林後魯智深被通緝也離不開他。

    高俅代表的,是當時腐朽的朝政。做官的全在幹些滿足私慾,公報私仇的事,這樣的朝廷,誰愛得起來。

    林沖的人物情節設定,讓人先入為主的認為上梁山是合理的,被迫的,高俅的操作很好的進行了補刀與解釋,魯智深滿足了讀者們對一種美好人格和精神的嚮往。

    縱觀前十幾章,就已經確定了梁山的性質,即反抗腐朽朝廷,反對壓迫的組織,這樣的組織,自然讓讀者鳴不平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德國一戰二戰都失敗了,為什麼現在還是發達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