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飛帥

    很難被取代,轟20要執行戰略核威懾任務,對機組人員的要求很高。

    隨著殲20、運20、055大驅等我們曾憧憬過的裝備紛至沓來,中國在它們各自所在領域的既定目標也一一實現,唯獨轟20是個例外,不僅千呼萬喚不出來,連可靠的官方訊息也沒有,不能不讓人懷疑它的研製是否遭遇了挫折。也是,從仿製圖16一步跨躍到研製與B2同級別的轟20,難度確實太大了。

    轟20假想圖

    可能有人會說,同樣是大飛機,運20不是研製出來了嗎,但轟炸機要直接參與作戰,對機動性的要求要高得多,如加速要快,否則會貽誤戰機,還要掛載大型彈藥,因此機體要有足夠的強度,其開發難度要比軍用運輸大得多,更不要說隱形轟炸機了。

    除此之外,轟20至少還要攻克以下難關:

    控制關。沒有尾翼甚至機身的飛翼佈局先天高度不穩定,對飛行控制提出了很高要求,雖然中國已經研製成功了同樣採用飛翼佈局的攻擊11無人機,但大飛機與小飛機在氣動上完全不是一碼事,絕不是簡單放大就行了。材料關。轟20不僅要大規模採用非金屬複合材料和噴塗吸波塗料,還要在保證基本效能的基礎上控制體積和重量,隨著飛機體形的增加,其難度也呈指數級增大。資金關。B-2分攤研發費用後,總的造價高達24億美元/架,要不是在冷戰時期巨大的軍備競賽壓力之下,美帝貫徹國家意志,B-2是難以不犧代價搞出來的。轟20很大程度上也面臨同樣的問題。

    航展上的攻擊11

    事實上,即使是現在的美國也已經失去了完整製造B-2轟炸機的能力。前不久,還因B-2熱交換器之類的備件耗盡,不得不組織力量進行仿製,原因很簡單,停產多年後,與B-2相關的產業鏈不復存在,美國已經失去了供應零部件的能力。可能有人說,美國不會連熱交換器都生產不了啦吧,要知道,B-2隱形轟炸機用的可不是一般的熱交器,它一樣也是高科技,這從側面反映了B-2如此之貴的原因。

    停產多年後,美國已喪失了B-2的製造能力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轟20遲遲無法入列,是否會像無人攻擊機取代專用有人攻擊機一樣,被類似飛龍2的無人轟炸機取代呢?

    相對轟20,無人轟炸機有著一系列優點:

    取消了座艙、機組人員和相關支援裝置,極大減輕了空機重量。拿攻擊11無人機進行類比,它以10噸級別的起飛重量達到了4000公里的航程,超過了有人戰鬥機中的佼佼者蘇27,也就是說,攻擊11用小型戰機的體量超過了重型戰機的航程。那麼中型無人轟炸機是否也可以達到轟20的航程呢?無人轟炸機執行任務時不再受到人的生理限制,它不懼傷亡,不必考慮核生化戰爭環境對機組人員的影響,更不怕疲勞,關鍵時刻甚至不用考慮返航,其威脅力非轟20可比。費用低。取消與乘員相關的一切裝置後,成本直觀下降,節約下來的重量就成了飛機的有效載荷,用於設計彈艙和油箱的空間也更加寬裕,這使得無人轟炸機用更小的體形就能達到目標載荷,隨之而來的就是更小的阻力和油耗,對發動機的推力要求也下降了。

    蘇27的航程在有人戰鬥機中堪稱優秀

    可見無人轟炸機的研製難度要比轟20小得多,費用也少得多。但無人轟炸機要完全取代轟20卻不現實。它面臨的環境要比無人攻擊機複雜得多,如果說後者執行的是戰役或戰術級別的任務,那麼無人轟炸機執行的就是戰略級別任務,需要一定的戰略決策能力,而現階段的人工智慧水平還遠遠不足以滿足這樣的要求。

    無人轟炸機很難取代轟20

    最後還有一個很大的倫理問題,那就是用無人轟炸機執行核打擊任務很難被接受,這相當於把人類的命運交給一臺冰冷的機器。因此,作為戰略核轟炸平臺轟20還是不可替代的。

  • 2 # 東風備戰

    應該是會被無人轟炸機取代的。技術問題就先不說了,爭論的焦點就是轟20是戰略轟炸機,具有執行核攻擊的任務,人們是否可以把核攻擊的任務交給無人轟炸機。

    當決定由轟20執行核打擊的任務時,我們肯定是首先遭到了核打擊後,進行的核反擊。那麼由轟20或者是無人轟炸機執行任務己經不是重點了,重點是轟20和無人轟炸機誰能更好的執行核反擊任務。

  • 3 # 使用者探索化解未知

    目前不會,但是隨著第六代隱身機的出現,下一代轟炸機的研製會按照六代戰鬥機的模式出現,就是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兩種模式,但是不管目前,還是未來,絕對不可能被無人轟炸機取代有人駕駛的轟炸機,部分功能的取代有這種可能,比如自動巡航,自動識別,自動鎖定攻擊這是完全可以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婚後婆家消失,老公卻一到假期就喊回老家每到放假噩夢一樣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