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枯榮小師

    這種情況很普遍,通常分為三種類型:

    外貿型企業:

    因為需要和老外打交道,有個英文名字比較好溝通,郵箱字首名醒目好記。而且有些純英文系統的軟體,如果有中文字元會顯示亂碼,所以在英語溝通的環境下,需要有個英文名字。

    比如我的英文名字是Kevin,郵件簽名是kevin zhao。但如果用我的中文名字全拼,寫Zhao ke或者 Ke Zhao,老外就會迷糊。他們不懂我們的拼音,也搞不懂我們的姓名順序。溝通困難就會影響生意進展,起個英文名就解決的問題,何樂而不為。

    外企:

    這種公司是外資或者中外合資的,雖然可能做的是內向型產品或者服務,但內部文字和語言溝通基本上需要英文環境。而且公司的同事和管理層中也有老外,同樣面臨溝通問題,所以需要有個英文名字。

    根據外企的慣例,多大的領導你都可以在文字郵件上直呼其英文名。當然私底下對於中方領導還是按慣例叫x總,x工比較合適,對外方領導可以直呼其英文名,但要搞清楚姓和名,直呼其姓等同於罵街。

    創業公司:

    很多網際網路或者新興行業的創始人大多有外企或者國外經歷,本身比較適應英文名字的簡潔直接。在創辦公司時,往往會照搬外企和國外的管理經驗,要求員工有個英文名字也是順理成章。

  • 2 # 花開紅蓮

    如果不是外企或者外貿之類經常和外華人打交道的行業。

    要求用英文名字那就是做作。

    阿里巴巴企業夠大了吧,人家就只用綽號,比如馬雲綽號風清揚。

    我覺得要比用英文名字要好的多。

  • 3 # 愛玩小收藏的大叔

    一般外企或者上海的公司,每位員工都會起個英文名,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體現公司內部人人平等,相互之間叫英文名就可以了,避免年齡,職稱上的尷尬。

  • 4 # 航翔361

    我理解這個問題總的來說有兩個原因:

    1 公司需要經常和外華人打交道,比如本身是外資公司或者雖然是內資但是很多供應商,客戶是外華人,平時需要和他們溝通交流,有一個英文名字/暱稱方便溝通。

    2 公司想淡化層級觀念,希望培養和領導者平等溝通的氛圍,取消類似王總,張總這樣的稱呼,一律採用英文暱稱。(我們畢竟是華人,如果你讓大家直接稱呼領導的中文名字,雙方或多或少會感覺有一點點尷尬,而換成英文名字就沒有這個問題了)

  • 5 # 跟艾倫一起學英語

    先放圖,圖片分別是Jack Ma(馬雲),Pony Ma(馬化騰),Richard Liu(劉強東),Charles Liu(劉強東)。

    很多人以為中國很多公司都在推崇英文名是崇洋媚外甚至覺得不接地氣,其實不是這樣的。

    首先從背景方面來講:

    一方面現在很多公司都會提倡扁平化管理層級,不提倡級別化,而是提倡大眾平民化,大家都一樣,不要非要分一個高低貴賤,例如必須叫姓劉的經理劉經理,有時候還要糾結姓王的副經理我怎麼叫(一般為了表示尊敬,省略副總,仍然叫王經理);

    另一方面,現在這時代,年齡和資歷已經不是正比關係了,年齡跟資歷也在不斷脫鉤,你說一個90管著一堆80或者70後長輩,有些不適合叫職級的情況下,是叫王哥、劉姐呢,還是直呼其名呢?也都彆扭。

    最後一方面,現在國際化在發展,很多公司、員工都經常需要與國外接觸,那麼在與其他國家打交道過程中,使用中文拼音是很不方便的,不方便對方朗讀和記憶。

    然後說說為什麼用英文名:

    大家知道,阿里巴巴倡導的是花名,每個入職的阿里人都有一個花名,其實一個原因也是為了淡化等級,不要讓大家有階級化,上下級感覺。

    其實英文名也是起到類似的效果:

    第一,英文名沒有級別概念,叫你Tom不會有任何歧視感和級別感,你可以叫馬雲叫Jack,你敢直接叫馬雲姓名麼;

    第二,跟國外溝通和打交道時,使用英文名則雙方都非常熟悉,溝通和後續交流無障礙;

    第三,英文名簡短,非常方便記憶,而且一般的英文名也都朗朗上口,例如馬雲的Jack,李彥宏的Robin,馬化騰的Pony,劉強東的Richard,張朝陽的Charles等;

    第四,英文名也的確有一些靠近西方的感覺,從心理上說這也是有很多人喜歡用的原因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活在段子裡、被嫌棄的女司機,為什麼成了中國產車企的財富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