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聞魯生

    大多節日傳承,含括祈願、念想、心意,約定俗成而蔚為大觀。當然,“背青面黃”之農耕社會,講究一個民以食為天,幾乎所有節日,物化而為食品。及至文化凋敝當下,愈發看重形式,也愈發看輕內容。

    恰恰那些起勁抱怨“禁燃鞭炮”、“年味變淡”朋友,不悔自家抱殘守缺,只記得了過年吃喝放炮,誰人又知重慈孝、重耕讀、重仁義,才是春節之本。

    在一個推崇感恩而不提倡敬畏,在意概念而不欣賞體悟的社會,傳之乏力,又怎麼指望承之有力?

    但凡清風正氣、美俗良習,只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而來,別無任何辦法。

  • 2 # 早晨的太陽122

    交流一下。

    傳統的節日,是精神的“氧氣”,生活的“調料”,是生命之“根”,是文化的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力地增強,傳統節日的氛圍也日益還原。新時期的文化內容豐富多彩,也都隨處可見,說明文化傳承形態越來越好。

    至於年輕人的重視程度,整體上應該是很好的。春節、中秋、端午、清明、重陽、團圓、國慶、“五一”等,始終是隆重的。

    當然,由於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工作的繁忙、傳統文化的挖掘、文化產品的升級中,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所以,未來充滿濃濃的中華情的生活會越來越美好。

    謹漫談。

  • 3 # 仁山新語

    首先要思考的是,傳統節日為什么沒氣氛,沒意思。

    同時,在這樣一個傳統節日,又是老一輩獲得尊重和崇拜的日子,每年一次。也是傳統教育功能最有效率,傳導的一天。因此老一輩遵循祖宗寓教於樂的祖訓,將節日設計得普得年輕人喜歡的方式,但又不脫離“禮”,即中國儒教的核心思想之一。

    那么這樣一個老少咸宜,既有即得利益,又有傳教功能的節日,就成為傳統節日的核心內涵,叫普天同慶。

    那么第二個問題就迎刃而解,如何傳承和弘揚,讓年輕人喜歡傳統節日。

  • 4 # 大鵬1861397

    這和年輕一代對於傳統節日的理解息息相關。現在一提到“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放幾天假?去哪裡玩?傳統節日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起源於原始社會人們對於祭祀、崇拜而組織的各種活動。人是群居型動物,聚會和歌舞帶來的快樂滿足人性的需求,於是就有了不斷傳承。後來隨著文明的不斷髮展,文字、節氣、天文、曆法、歷史人物等賦予了節日更多的內涵。從原始崇拜到宗教禮儀,從紀念歷史人物到家國情懷,傳統節日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是老百姓抒發情感、慎終追遠、盼望團圓、傳承文明的載體。

    傳統節日的繼承和發揚是中華兒女共同的責任和使命。它不僅僅是娛樂旅遊活動,也是五千年文明的延續。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傳統節日的弘揚是重要的內涵,因為傳統節日有內容、有故事、有人物、有文化。我們年輕一代更應該瞭解傳統節日,傳承文化,為中國文化的傳播貢獻力量。

  • 5 # 石徑斜

    認為傳統節日越來越沒有意思的人,我想大部分是從農村進入城市裡的年輕人。其實,在中國廣大的農村,傳統節日的氣氛還是相當濃厚的。

    最隆重的傳統節日自然是春節了。每到春節,農村照舊家家大掃除,殺雞宰羊,蒸年糕貼年畫春聯兒,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餃子放鞭炮看春晚,真是熱鬧又溫馨。在城市裡不同,這幾年提倡禁止放鞭炮,居住在樓裡的鄰居相對閉塞,自然不像農村那樣忙碌熱鬧,年味淡得很。近幾年由於有七天年假,城市裡很多人都趁著這難得的假日外出旅遊,年味更淡。因此建議各大景區加大傳統春節氛圍的佈置,把當地特色和傳統節日相結合,迴歸傳統,增加節日氣氛。

    第二大傳統節日就是端午節,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大江南北共同的傳統。其實,比起吃粽子,包粽子的樂趣更濃。從一開始的準備粽葉,糯米,到親自動手一個一個的包完,再到煮熟,這其中的辛苦和樂趣絲毫不比吃粽子差。在城市裡往往到各大超市裡買幾個粽子吃了了事,難怪沒有節日氣氛。下一個端午節,不妨自己親自動手包粽子,各大網路媒體可以推出各種粽子的包法做法,各社群團體也可以舉行類似的活動來增強節日氣氛。

    中秋節也是中國非常隆重的傳統節日,吃月餅賞月是令人神往的事。可惜在北方農村此時往往正處於秋收農忙時節,沖淡了節日氛圍。但是,處於農忙中的人們也會在中秋節晚上闔家聚在一起,團團圍坐,擺上月餅和蘋果一起舉杯共祝豐收團圓。

    傳統節日是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我們中華民族凝聚力的傳承,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棄。 要順應時代發展,根據年青一代網路使用量大的特點,加大網路宣傳力度,鼓勵他們透過各種途徑參與到慶祝傳統節日的活動中來,決不能讓那些所謂的“洋節”佔據了主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淘寶怎麼打造爆款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