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海聊房產

    需要依靠房地產行業。因為房地產是我們的支柱產業,房產金融是足以對抗美元金融的,在世界獨一無二的大市場。

    房地產挑大樑是客觀規律,也是內外部環境的客觀需要。理由如下:

    房地產是支柱產業。

    房地產能帶動大量上下游產業發展,緩解產能過剩的危機,解決大量就業問題,緩解貿易戰與疫情,帶來的失業潮。

    房地產是貨幣發行錨。

    想要經濟增長,貨幣寬鬆必不可少。房地產能幫助我們,在需要的時候,大量發行貨幣,解救處於流動性枯竭邊緣的各行各業。

    房地產是逆週期調控工具。

    當前全世界經濟,都被美元週期深深影響著。美國憑藉美元,對全世界經濟進行控制,收割。我們與美國的關係,又日漸緊張。

    房地產是我們對抗美元週期的寶貴利器,能緩解美元週期,對國內經濟的打擊。

  • 2 # 京寧常力馬

    未來5年中國經濟的增長需要依靠什麼?

    未來5年中國經濟的增長仍然需要投資、外貿和消費三駕馬車。但由於美國的倒行逆施、全方位圍堵中國,加上全球疫情防控因素,經濟全球化格局發生了重大改變,中國經濟的增長受到了嚴重影響,更多需要立足國內。為了實現中國經濟的常態化持續增長,實現民族復興偉大夢想,必須有更新的發展思路。

    一、有計劃提高國民收入。

    社會主義國家的生產目的,就是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這也是中國與資本主義國家生產是為了追求剩餘價值不同的最大優勢。國民收入增長,消費就增長,就必然會促進生產發展。當然收入增長必須與未來生產、利潤的增長同步規劃。同時應該穩定房價,提振股市的慢牛效應,讓民眾對未來有良好的預期,增強消費意願。

    二、以舉國之力突破關鍵的科技瓶頸。

    高精度光刻機、晶片等已成為中國科技的關鍵瓶頸。應像建國初期舉全國之力攻克兩彈一星一樣,儘快攻克高精度光刻機、晶片技術。徹底打破美國的科技圍堵!從而實現計算機產業的進一步升級、超越和擴能,佔據更大的市場份額和優勢。

    三、強力推進創新拉動戰略。

    唯有創新才能形成新的供給,開闢新的消費,促進經濟超高速增長。國家應強力推進網路化、數字化、智慧化等領域的科技創新, 出臺相應的政策優惠措施,包括資金、利息、稅收、人才引進、落戶等。開創人財物高強度投入的科技創新新局面。同時加快新基建 專案的實施與利用。使中國儘快跨入並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實現經濟的騰飛。

    四、加快西部開發和農業開發。

    這是相對薄弱的兩大板塊。把這兩塊短板逐步補齊,就是對中國現有資源的充分挖掘和利用。要實現農業的集約化和科技化,提高農業產品的比較效益,減少農產品的進口和依賴。加快開發西部,不僅有利於東部發達地區產能在國內的梯度轉移,也能充分發揮多年來在西部所投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的作用。

    五、要加快推進一帶一路戰略。

    不斷完善相應的路網建設,實現亞歐非大陸更多國家的互聯互通,合作共贏。中歐班列要鞏固發展,中非班列要探索推進。從而擴大對外投資和貿易,也在命運共同體的旗幟下聚合更多的戰略伙伴!

    六、保衛發展成果,擴大武器出口。

    針對美國不斷升級的圍堵和軍事挑釁,要丟掉幻想、準備戰鬥。要加強軍隊的實戰演練,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要制訂各種戰爭預案,隨時痛擊敢於來犯之敵!同時加強軍工建設,不斷增強武器裝備的實力,也努力擴大中國在全球武器出口中的份額。

  • 3 # 波士財經

    其實,中國經濟的增長還是要靠投資,

    現在主要的投資只要主要有三種:一是新基建,二是製造業,三是房地產。

    疫情發生的特殊之年,新基建成為大規模投資的方向。而疫情對製造業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這種影響也使得對製造業的投資,不會出現那麼高的熱度。房地產成為昨日黃花,監管層正在監管資金流向房地產,房地產成為投資大熱門的可能性較前收小。

    新基建熱潮,將使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面臨新突破。大資料、人工是智慧及物聯網,需要基礎設施的推動。而製造業,特別是高階製造業,會在中美博弈中獲得更大的推力。

    未來五年中國經濟的增長追求質量,將從原先數量推動發展的格局中,躍升到一個更有質量新的層面。

    未來五年,中國經濟增長會出現哪些亮點上不好推測,但是中國經濟從數量突圍到質量躍升的過程,也應當包括未來五年。

  • 4 # 華仔之薪

    未來5年,中國經濟的增長需要依靠什麼?

    我們廣義的理解,並從三個維度解讀中國經濟的增長依靠什麼。一、依靠和平的世界國際環境。

    特朗普政府幾年來,做了許多令人費解的事。抗疫不力還甩鍋中國;退群破壞世界治理秩序;美國優先還逆貿易全球化;從關稅到科技全方位打壓中國企業;售武器給臺灣還在南海尋事;粗暴干涉香港、新疆事務。美國的一系列做法,已超越了正常國家的行為,致使全球經濟風險、軍事風險大幅上升。中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經濟總量近100萬億的國家,不僅是經濟上繼續當好全球經濟引擎,更要在軍事上,維護世界和平,降低戰爭風險,爭取20年和平發展時期,讓中國真正成為一個強大的、負責任的大國。

    二、依靠一流的營商環境。

    近幾年進一步的對外開放,中國的營商環境得到大幅改善。其主要表現一是大幅減稅降費;二是推廣“最多跑一次”,政府效率提升;三是加大開放力度,海南及一大批自貿區等開放舉措,與世界接軌;四是擴大勞動密集型產業、地攤經濟與高科技產業齊頭並進;五是更接地氣的同頻共振的宏觀經濟政策。未來的5年,依然是發展是硬道理,經濟發展了,困難就小了。

    三、依靠經濟結構調整與時俱進

    從投資維度。政府重點新基礎設施七大領域,將中國的基礎設施效率走到世界前列。同時政府重點支援5G為首的高科技產業,縮小與先進國家差距。開放、鼓勵民營資本投資、混改,既發揮國有資本優勢,又發揮市場機制優勢。一句話,提升資本效率,投資推動經濟發展。

    從進出口貿易維度。充分運用鉅額進口優勢,用進口牌,提升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的話語權。出口是鞏固世界工廠地位,拓寬出口國家,尤其是一帶一路。出口在未來5年中地位不可或缺,非常重要,要克服一切困難,鼓勵出口,不僅僅是消化產能,是推動國際貿易全球化。

    從消費維度。未來5年,力爭消費的增長始終外在第一位。一是擴大就業、降低個人所得稅率提高抵扣基數,一句話,提高有效消費能力。二是隻要是滿足百姓改善衣食住行學的,都要千方百計滿足,拆除百姓消費痛點。汽車、家電、旅遊、培訓、教育、醫療、大健康等,都要創造性的大力發展,就是房地產業,在貫徹房住不炒國策下,同樣大有文章好做,如老小破舊小區加裝電梯等改造,保障房、基本需求房、中端需求房、高階需求房都要滿足,市場容量不小。我們的生活還在小康,我們的需要是富裕的生活,中國還要發展幾十年,有很大的成長空間。用現在流行的叫把內迴圈經濟做深做好!

    中國這麼大,人口這麼多,人民嚮往美好生活的願望又這麼強烈,讓每個華人讀好書、有飛機乘、有高鐵坐、有智慧馬桶用、吃好點、穿好點、住好點、玩好點,每人2萬就是28萬億啊!潛力無比,未來5年經濟一定會好好的增長,依靠的是我們的信心!

  • 5 # 春意萌生

    未來5年時間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還是要靠內需,畢竟全球疫情氾濫,各個國家的經濟都受到了很大沖擊,這個時候出口肯定是受到了嚴重打擊,我們以前出口的專案現在要想辦法轉換為內需了,想辦法賣到國內,那麼什麼樣的商品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可能未來就賣的越好。

    從這個角度去看,我覺得日常生活用品可能是最值得期待的,你比如說家電、醫藥、食品、服裝等,尤其是家電可以透過以舊換新的方式來刺激製造業發展,加大對食品和醫藥領域的刺激消費,會極大的增加國家在消費上的增長,因為目前看來除了消費沒有別的方式。

    當然還有一種模式,那就是搞活資本市場,讓老百姓有財產性收入,這樣大家都賺錢了自然也就有了消費的慾望,對增加內需消費是有極大的好處,估計未來很長時間我們國家的經濟都將靠內需來拉動了,畢竟我們有14億人口,這個潛力發揮出來其實也不錯的。

  • 6 # 烏蒙金融號

    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過程是一箇中央向地方,國有向私有、計劃體制向市場體制讓渡空間,釋放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和性創造性,啟用萬千活力的序事史詩。中國從短缺經濟走向過剩經濟,從內向型經濟走向外向型經濟,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世界工廠。但是近十年來,中國增量經濟紅利幾乎耗盡,進入存量博弈階段,經濟低增長成為新常態。未來5年,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和源泉仍然是改革和開放,仍然需要依靠打破生產要素的束縛,釋放新的經濟活力,推動經濟由數量型增長向質量型增長轉變。

    能否深化改革是決定未來5年經濟能否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近年來,改革進入了深水區,在某些領域還出現迴流現象。因為,每一項改革後面都牽扯到方方面面利益,阻力重重,許多改革都在條件不成熟,意見不統一的藉口下被束之高閣。改革就是透過突破現有框架去提高經濟執行效率、勞動生產率和市場效率,但要打破原有的框架,既得利益群體就會搬出密如蜘網的法律法規來反對。改別人,讓自己受益就支援,改自己,讓別人受益就要求天價補償。加速經濟要素的流動,激發經濟潛在力量,道理誰都知道,但到了既得利益集團那裡就行不通,它們牢牢地控制著各種市場要素不願放手,美其名曰,老百姓不懂得選擇,所以他們就要替百姓做選擇。

    現在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不改革未來中國經濟的增長就沒有保障,改革的重心是生產要素的市場化。我們知道生產要素包括勞動力、土地、資本、技術創新和企業家精神。勞動力改革的目標是提高勞動者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與囯際貫例接軌,加強對勞動者權益的保護。廉價勞動力在社會主義中國並不是一個光彩的提法,勞動者收入低下,不僅拉大貧富差距,而且遏制了消費,一個沒有需求的市場是不可能吸引國內外投資者的。利用土地財政發展經濟是不可持續的,不僅增加了土地在生產中的成本,而且高房價也擠佔了人們的消費支出,這無異於殺雞取卵。國家對資本的壟斷,會扭曲經濟的結構,對經濟生態造成破壞。直接融資的弊端在於,大中銀行壟斷資本要素,讓自己獲得高額壟斷利潤,並透過盈利性偏好讓資本流入房地產,形成全球最大的資產泡沫,同時,按照所謂安全性偏好讓資本流入壟斷型國企,從資本價格和產品價格兩端擠壓中小企業。

    直接融資模式不僅抑制了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而且阻礙了創新型企業的生長,銀行的風險管理與創新型企業的成長難以匹配,企業無法從市場獲取風險投資,這對形成以技術創新驅動的經濟生態極為不利。同時,由於資本、土地、稅費等成本太高,企業利潤增長空間受限,企業家失去創新的動力和投資的信心。因此,未來5年,中國經濟的增長有賴於打破生產要素的壟斷,讓市場真正成為資源配置的主導者,以此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實現數量型增長向質量型增長的轉變。

  • 7 # 錦繡中源

    從大方向來看,投資、消費、出口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但近年來國際局勢錯綜複雜,全球經濟增長乏力,需求萎靡不振,所以出口這駕馬車基本上已經是熄火了,尤其是今年以來,新冠疫情突如其來,打亂了全球經濟發展節奏,對中國出口行業的影響不可謂不大,出口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可能為負。展望未來五年,疫情短時間內不會解決,全球經濟復甦也需要時間,所以中國經濟增長更加依賴於投資和消費。

    從GDP構成來看,GDP是由第一、第二、第三產業構成,其中第一產業以農業為主,增長比較緩慢,佔GDP的比重不足一成;第二產業主要是工業,佔GDP比例近40%;第三產業以服務業為主,佔GDP的比重超過50%,而且每年都會小幅提升。由此可見,中國GDP增長大部分依靠第二、第三產業。近年來中國經濟提質增效,第三產業發展要更快些,對經濟的貢獻率最高。

    從行業來看,房地產是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但我們也知道,中國體量太大,GDP已經超過14萬億美元,單靠一個房地產是不可能拉動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資料顯示,2019年中國GDP為99.1萬億元,其中幾個比較大的產業製造業、建築業、房地產、金融業佔GDP的比重分別是27.2%,7.16%,7.03%,7.79%……可見房地產對中國GDP的貢獻不到8%,未來五年,中國經濟增長還是需要這些大產業來支撐。

    當然,很多行業的發展是存在聯絡的,就拿房地產來說,它不僅僅是這個行業在發展,它的發展還能帶動大量上下游產業發展,比如鋼鐵、水泥、裝飾、家居、電力等,同時還能解決大量就業問題。

  • 8 # SMT十徐

    未來5年,中國經濟發展靠擴大內需拉動為主,外銷為輔,中國有14億人口大國,只要啟用市場活力,創造良好消費環境,購買產銷就像洪水猛獸勢不可擋,一個偉大而強盛中國展示世介面前,中國我為你驕傲,世界為中國驕傲。

  • 9 # 財智成功

    未來五年,中國經濟增長更多依靠內需,同時更離不開大製造業的升級,房地產在經濟中的比重會不斷降低。

    曾經房地產確實起到了拉動經濟的作用,土地出讓金成為各地主要收入,為基礎建設投資提供了足夠多的資金,也為科研提供了強大動力。但是到了2020年,全球形勢日趨複雜,外部環境風雲詭譎,未來出口會受到抑制,房地產已經成為阻礙消費增長的根源,必須逐步降低房地產依賴了。

    國外疫情沒有得到徹底控制,加上美國帶頭打壓,出口需求不穩定,內需的重要性無限提升。

    一旦遭遇最壞的情況,我們就要做好自產自銷的準備,降低出口依賴的同時也要減少進口依賴。從過去的大拆大建,到量入為出,從更加節約高效的角度發展經濟。

    透過產品升級、品牌升級、標準升級,讓產品更加優質、增加更多附加價值,讓相關企業有更多利潤,也能為從業者提供更多的工資。

    發展內需,根本在於讓國民有錢消費,有膽量消費,這就需要透過稅收和二次分配來調節。

    1、將收入遠高於社會平均工資水平的行業大幅提高稅收;

    2、降低製造業稅負;

    3、國有企業利潤50%以上納入社保,將全民納入社保體系,每個人都有600-1000元的保底養老金;

    4、嚴查偷稅漏稅行為,補充國庫;

    6、每個人名下所有賬戶設定每月2萬元的免稅額度,一旦超出就列入監管範圍,每年按照不同的收入階段納稅;

    7、原材料和產品設定更嚴格全面的國家標準,假冒偽劣嚴查,讓高標準的產品賣出高價,讓作惡者受到嚴懲;

    同工同酬,讓低收入人群增加收入,縮小貧富差距,降房價,增保障,經濟內迴圈也可以持續發展。

  • 10 # 治理科技王老師

    首先,我們需要來梳理一下傳統意義上中國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是什麼?國民經濟的“三駕馬車”正是指投資、消費和出口。從支出角度看,GDP是最終需求─投資、消費、淨出口這三種需求之和,因此經濟學上常把投資、消費、出口比喻為拉動GDP增長的“三駕馬車”,這是對經濟增長原理最生動形象的表述。內需是指內部需求,即就是本國居民的消費需求,它是經濟的主要動力;投資是指財政支出,即政府透過一系列的財政預算包括髮行國債,對教育,科技,國防,衛生等事業的支出,是輔助性的擴大內需;出口是指外部需求,即是透過本國企業的產品打入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擴大自己的產品銷路。為了經濟的發展,三者是此消彼長的關係。

    其次,我們來梳理一下,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的相關資料。總體來看,2019年中國經濟總量接近100萬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萬美元。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面,中國經濟仍然實現6.1%的增長,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GDP同比增長6.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40萬億元、城鎮化率突破60%。從增速看,2019年,中國GDP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在1萬億美元以上經濟體中位居第一。從規模看,中國GDP達到99.1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

    從貢獻看,2019年,中國GDP佔世界比重預計將超過16%,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預計將達30%左右。2019年6.1%的增速,實現了6%至6.5%的預期目標。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52萬人,各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保持在5%至5.3%之間。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9%,符合3%左右的預期目標。貨物進出口總額比上年增長3.4%,實際使用外資全年有望超過1300億美元,年末外匯儲備31079億美元。具體的,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70467億元,比上年增長3.1%;第二產業增加值386165億元,增長5.7%;第三產業增加值534233億元,增長6.9%。全年全國網上零售額106324億元,比上年增長16.5%。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85239億元,增長19.5%,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0.7%,比上年提高2.3個百分點。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315446億元,比上年增長3.4%。其中,出口172298億元,增長5.0%;進口143148億元,增長1.6%。進出口相抵,順差為29150億元。

    再者,我們從外部情況來看,如今在全球化新冠疫情的衝擊以及國際上中美、中歐對峙的香港問題,臺灣問題等的種種影響下,我覺得現在中國提出國內國外雙迴圈,以內迴圈為主,外迴圈為輔,還是很有道理的。另一個有效的概念叫做補短板,那我覺得從未來可預期的五到十年來說,中國經濟發展的核心驅動要素應該是以下這些要素。

    首先,第一個還是擴大內需,發展好內部的消費以及訴求。第二,就是要開啟國門搞建設。雖然說國際上如今中國與一些國家存在利害關係,出現貿易脫鉤,但是總的來說國際合作機制還在,加強國際合作,尤其是利用好幾個驅動點例如海南自貿港、粵港澳大灣區等先進示範區的設定。第三,國內也要做好改革。在改革過程中,我們不僅僅是關注在行政體制改革,還要注重多方面的改革,例如資源要素的自由流動會產生很多新興產業,也會產生新的增長極。第四點,我認為核心也要做好數字化智慧化轉型。中國傳統的網際網路創業公司很多,網際網路技術也比較發達,應用場景多,我們應該把握這次機遇,做好從消費網際網路向產業網際網路、工業網際網路和社會網際網路的轉型,推動全社會的智慧化數字化轉型。最後,也要保障民生,做好民生工程。民生其實是很大的產業,其中包含著教育、醫療、住房等等。如果將這幾點做好,我認為至少說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堅持以內迴圈為主,國內國外市場相融合,是沒有問題的。

  • 11 # 祟山峻嶺1

    主要靠科技創新!房地產已經飽和了,再大量投資就是GDP的“虛胖”,而且嚴重阻礙了製造業的發展,後患無窮。只有高科技才能促進產業升級,才能擺脫美國的“卡脖子”,才能擴大出口,賺取更多利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散戶抄底個股應掌握哪些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