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MrHxd

    二十四史皆為中國之史,遼金皆為漢統之傳承,唯有皇權歸屬不同,其時天下大勢為鼎足逐鹿。所以問題可以改為"為何說趙宋是漢裔最屈辱的朝代?"

  • 2 # 果橙電影

    細檢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幾十個大大小小長長短短的朝代,要數宋朝時期的經濟、文化和社會最為發達。據史載,自太祖時代始,鑄幣疊增到年500萬的數量,其兩年的鑄幣數就要超過400年後明朝276年所鑄之總和,而唐朝極盛的玄宗朝年鑄幣也不過32萬貫;中國的四大發明有三項產生在宋代,唐宋八大家中有六家屬於宋。

    不過不要忘了,大宋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為窩囊的朝代,一直是漢民族一道無法癒合的“傷口”。這裡不妨翻一下老賬:靖康二年開春,也就是1127年正月,金兵攻陷汴梁,四月將徽、欽兩帝及3000餘名皇室人員作為戰俘帶回,一年後到達金上京。第二天,金太宗吳乞買即下令讓徽、欽二帝去祭拜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陵寢。先是讓他爺倆脫下衣服,袒露上身,然後現宰兩隻綿羊,剝下血淋淋的羊皮披在兩位皇帝的身上。以這種極盡侮辱的裝束讓徽、欽兩帝一步一叩首,繞著完顏阿骨打的墳墓轉了三圈。禮畢,兩位皇帝又去乾元殿拜見金太宗吳乞買,徽宗被封為“昏德公”,欽宗被封為“重昏侯”。

    溯源究由,原因很多,致命的還是不敢有敵人的王朝心理一直在作祟。

    世上之事,常常是“怕處有鬼,癢處有蝨”。宋朝不敢有敵人,但偏偏沒有碰上世界大同的好運氣,敵人不但客觀存在,而且虎視眈眈。千年之前,在中國遼闊的版圖上,除了建都於汴京的大宋之外,還出現過三個國號:一個是建都於內蒙古近郊的遼,另一個是建都於西北地區的西夏,再一個是建都於會寧的大金。上述三個政權的掌門人體內流淌的是慣於縱馬奔騰的民族的血液。廣闊無垠的草原鑄就了遊牧民族相容、多變、簡樸、動態的品格,冒險、勇猛、善戰、擴張等特徵也似乎是與生俱來的。或許是為了更好地生存,或許是遊牧民族身上留下來的那種原始野性,他們情感羅盤的指標總是蠻橫地指向大宋所在的南方。因此,他們總是以宋朝為敵,絕不因對方不敢有敵而手軟過。他們所作的這一切完全是為了試一下馬刀的鋒利嗎?當然不是的!

    史載,北宋與北方的遼政權和西北的夏政權長期對峙,景德元年(1004年)澶淵之盟,不僅承認契丹佔有幽雲十六州的合法性,還每年送銀20萬兩、絹十萬匹,開創了歲幣的惡例。每次議和都要拿出如此之巨的錢財物作為貢品,不是要把宋朝的財政壓垮嗎,或者搞得連年赤字嗎?對此,我要負責任地指出:不!我們用不著為大宋王朝杞人憂天。

    追溯千年,宋朝在當時可謂超級富國了,這一點貢品只是九牛一毛了。當時,中國就與南太平洋、中東、非洲、歐洲等50多個國家通商貿易。清明上河圖描繪的繁華景象千年後仍讓世人驚歎不已。但富不簡單地等同於強。落後就要捱打,而一個沒有尚武精神、沒有強大國防作後盾的民族,即使經濟再強大繁榮,也同樣會捱打,會喪權辱國。

    幽雲十六州是後晉之後包括宋代在內的漢族子民心頭的一個痛處。公元936年,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晉國,遼太宗與石敬瑭約為父子。作為條件,兩年後,即公元938年,石敬瑭把幽雲十六州之地獻出來,使得遼國的疆域擴充套件到長城一線。宋朝的統治者多次想收復幽雲十六州,但幾次準備或攻打未果後不得不放棄了。“宮梅粉淡,岸柳金勻,皇州乍慶春回。鳳闕端門,棚山彩建蓬萊。”趙佶的這首《聲聲慢》,字裡行間滲透了奢華、滲透了脂粉、滲透了優雅。這種優雅舒坦的生活實在太愜意了,宋王朝的大小官員哪裡捨得去打破呢?收復的事只能放一邊去了。後來,宋朝乾脆承認外族對幽雲十六州擁有主權的合法性,而宋王朝的子民們,稱遼兵為“虎狼之師”,可見全國上下懼怕之深。

    [ 轉自鐵血社群 http://www.tiexue.net/ ]

    日子越安逸,統治者越不敢有敵人。既然不敢有敵人,就沒有必要保持強大的軍隊了。這是宋朝最高統治者的治國邏輯,也是其推行的“重文教,抑武事”的基本國策的心理基礎。最高統治者關注的焦點通常是社會力量的匯聚點。宋時,文化發展到空前高度,歐陽修、范仲淹、蘇東坡、王安石、司馬光、柳永、辛棄疾、李清照等大家燦若星河。陳寅恪先生評價說:“華夏民族的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就連那些大小官員平時也對咬文嚼字,賣弄文采,風花雪月,淺斟低唱等樂此不疲,以附庸風雅為能事,而一遇國家危機卻推諉扯皮,束手無策,甚至奴顏婢膝,卑躬屈節。由於文氣過重,很多文人和官員只有借酒消愁,到那花紅柳綠處、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歌妓那裡尋求理解和安慰;或是寄託老莊,心死抽身,退避入山崖林藪孤芳自賞。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個精神木訥的萎靡王朝。

    歷朝歷代,沒有武功,哪有文治?沒有武備,再繁榮的經濟,再燦爛的文化也會成為一堆瓦礫。不是嗎?漢唐的文治就是建立在武功的基礎上的。而宋時軍人的社會地位很低,大量士兵都是臉上刺字後發配充軍的罪犯。“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的俗語就是宋時流行起來的。在這種導向的社會氛圍中,習文之風日盛,而尚武之風日衰。宋朝擁有上百萬常備軍,宋神宗登基前禁軍、廂軍達到140萬人,人數不可謂不多,並且開創了人類史上最早使用熱兵器的新紀元,把指南針用於軍隊佈陣作戰,裝備不可謂不先進。但是,基本國策的設計對社會精英的導向作用很大。但由於軍人的社會地位一直不高,導致許多人不想從軍,不想當軍人。文人很多,傑出的軍人卻很少,名將更是鳳毛麟角。由於缺乏軍事戰略人才,作為國之大事的軍事思想、戰略、戰術就很難得到提高。缺乏決斷,選擇了抱薪救火,以致外敵氣焰日勝,東吞一地,西割一城,後來又因為太過天真同金一起滅遼,妄想分得一城半鎮,不想卻丟了半壁江山,連皇帝都被擄去,剩了個南宋,落得千古笑柄。以後的故事,就是大家熟知了。

    在殘酷競爭的世界,武功與文治是一個孿生體。國家對武功建設的思路和手段的調整,文治遲早會作出相應的反映。不論武功與文治方略調整孰先孰後,文治依賴於武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從一定意義上講,一個國家與民族的發展和進步與自己的敵人是分不開的。因為有敵人,看到了努力的方向;因為有敵人,產生了前進的動力;因為有敵人,就有了追趕的物件。

    敢有敵人,不是為了主動擁有敵人。在這個世界上,只要有競爭存在,優勝劣汰是亙古不變定律。一個民族要生存發展下去,必須有敵情意識,並且不斷培育善於戰鬥的勇氣和稟性,否則經濟與文化無以依附。一個民族保家衛國的軍事才能,是一個民族的立身之本、生存之本。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千年過去了,大宋王朝風花雪月的歲月殘廢了,沒有底力的繁榮早已蒸騰為覆滅的哀曲,不敢有敵人的王朝心理正躺在歷史的教科書裡呻吟著……

  • 3 # 觀前

    你的理解錯了,歷史上的宋朝是一個輝煌的朝代,至今國內外有很多機構都在研究趙宋,毫不誇張的講,如果宋朝不被滅亡,那中國將早於歐洲幾百年進入資本主義社會,中國對世界的成就集中在四大發明上,但是你知道嗎?四大發明的廣泛應用可都出現在宋朝,為什麼前朝沒有廣泛使用呢,宋朝開放的文化讓人們的思想得到了徹底的解放,門不閉戶就反映了當時人的思想。無奈周邊國家發展太落後,而只想著透過尚武來擴大自己的領土,不考慮自己的子民。因此在那個年代,宋是唯一一個最後被滅的漢人政權已經實屬不易,而蒙古全面席捲中國後,對後來中國的版圖的奠定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即使歌頌蒙古的功績,那也不容抹殺宋對中國文化的軟實力的貢獻,時至今日,我們依然在撿起曾經丟失的文化,就像19大報告說的,文化自信就是對宋文化的再次認同,未來肯定要大力弘揚漢文化,從中國古代的歷史來看,漢人政權發展後期思想都比較開放,包容,這也是我們文化的精髓。

  • 4 # 達瓦里希

    趙宋王朝在中國歷史上,說經濟、說文化、說國際貿易、科技進步,都沒得說。但是軍事上確實差得遠,從軍事、外交上來說,趙宋王朝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歷史上最屈辱的朝代。

    趙宋因為是兵變起家,所以對於軍人擁兵造反有一種深入骨髓的防範,所以在宋代,軍人是一個龐大但卻被限制使用的部門。宋軍的軍令、軍政、指戰三個系統是彼此分開、相互監督制約的,前線打仗要等著用千里之外皇帝賜予的陣圖,即使陣圖不合使用,將領也不得不尊從,如此作戰是何能的機械刻板,連對手都看不下去,屢屢譏笑。軍事幹部的政治地位更低,功勳越高反應越受猜忌,各級將領比同級的文官地位差得多。文官怎麼放肆,甚至罵皇帝都沒事,武官如履薄冰,動輒被扣上造反的高帽子。凡是打破這套陳腐作戰體系,立下戰功的將領,最後都沒有好下場,岳飛就是一例。

    趙宋一朝,接連被遼、金、蒙三個遊牧民族的政治追著屁股打,屢戰屢敗,北方領土越打越少,一直到開封被攻破,兩位皇帝和一大票皇族、官宦被虜到大漠,南宋遷都臨安,金軍說打來就打來,如入無人之境,往往是飽掠而去,皇帝一度被迫坐船跑到海上去避難。虧得金人不習水性,這才躲過一劫。趙宋簽下的不平等條約比比皆是,割地賠款稱臣一樣沒少幹。這無論放在哪個朝代都太屈辱了。

    饒是如此,一旦危機稍有解除,岳飛等一票某家軍的統帥全部幹掉、廢掉,對付農民起義毫不手軟。戰略形勢稍變,就不自量力地要聯蒙滅遼。

    說不下去了,你大宋也配姓趙。

  • 5 # 手機使用者5888133453

    前幾年一系列美化趙宋的書籍,比如鐵血大宋等一批,我也是醉了,打一仗敗一仗乾爹滿世界認個遍,還有美化趙宋仁義更是無稽之談,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何來仁義可說,皇宮斧影何來仁義,抵禦外敵莫須有被殺何來仁義,最搞笑的是所謂不殺士大夫是仁義,我呸!文恬武嬉百姓何辜?

  • 6 # 長風37

    趙宋是科技領先,教育優先,文化繁榮,經濟富裕,政治清明,人民安居樂業,國家認同度最高的時代。在那個飲血的時代,這樣的領先面對野蠻的刀槍是蒼白無力的。但這不能是宋是最屈辱朝代的證據。難道一個人與人打架打輸了就是屈辱嗎?難道漢唐用女人去換和平就不叫屈辱?宋朝用先進文化,富裕國家,領先國家傲立於世界也叫屈辱?

  • 7 # 風雨中的梅雲

    自從趙匡胤建立大宋朝後,為了防止有人造反,便杯酒釋兵權。其後宋朝的國策又重文輕武。國家的募兵制並非是保衛國家,而是因怕那些沒飯吃的流浪漢鬧事而招募他們當兵吃飯。在宋朝,只要你沒有飯吃,你就可以當兵了。由於重文輕武,所以宋朝的文化屈指可數。但在軍事上卻一塌糊塗。以致後人說,興唐鱉宋。

  • 8 # 太極雲飛揚

    首先說明一下,我不姓趙,也不是皇親國戚。宋朝雖然是漢人政權,卻不是大一統政權。他並不能代表整個中國,因為在唐朝的時候,遼人,金人,包括大部分蒙古人都在中國版圖之內,甚至有的國家把遼國當中國。如果說宋朝是趙家的恥辱還差不多,而且還是自取其辱。如果真正說是中國的恥辱,還屬“中華民國”,整個中華民國“國恥日”就有好幾個。

  • 9 # 有好奇心的老頑童

    趙宋一朝,在經濟,文化,政治等方面相對較好。皇帝也大都能勤政,少有太監弄權。

    覺得趙宋屈辱的,是軍事方面。除第一,二任主動攻擊遼外,大局上,始終在軍事上不利而求和,無論對遼,夏,金,元。即使面對末遼,末金,外聯強手,依舊打不過。

    另一個極端是明瞭。明在經濟,文化,政治等方面均不如宋。皇帝多奇葩。朱元璋嚴禁,依舊太監弄權,貪汙橫行。但對內患外敵。就一個字,打。不妥協。

  • 10 # 喵喵歷史君

    宋朝,分為北宋(公元960-1127年)和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兩個時期,一個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從後周的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北宋開始(公元960年),到最後一個皇帝趙昺在崖山由丞相陸秀夫揹負投海自盡為止(公元1279年),一共歷經了319年,18位皇帝。

    在三個多世紀的歷史程序中,北宋出現了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的印刷術和火藥,經濟貿易和文化教育一派興盛景象,北宋大儒張橫渠更是留下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壯志豪言,廣為世人傳頌。何其偉岸,何其高遠,何其不凡,所以宋朝也被稱為中國的“文藝復興”時期。著名歷史學家陳寅恪曾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可見宋朝在歷史上的地位,其文化和經濟繁榮一時。

    但是細看歷史,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卻是傷痕累累,滿是辛酸,在319年的歲月中竟然有260多年需要向北方的蠻夷之地稱臣納貢,皇帝們個個懦弱膽小,貪圖享樂,毫無太祖太宗的雄心壯志,大臣們勾心鬥角,奸佞當道,忠良蒙冤。

    宋代理學創始人之一的程頤更是提出了“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觀點,但就是這樣一個如此重視氣節的朝代,卻大多數的時間在稱臣納貢,談判議和,不禁令人扼腕嘆息,難道不應該是自立,自強嗎?

    楊家將,岳家軍,鐵骨錚錚,碧血丹心,但改變不了宋朝悽慘的命運,留下的只能是一曲曲悲愴憤然。“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奮筆疾書為這個屈辱的王朝抹上了最後的一筆亮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彈吉他遭遇瓶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