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姚文字江湖
-
2 # 90後編劇代言
傳統文學刊物發表,現在要求很嚴格。特點是發表難,對作品的質量要求很高,另外傳統刊物的讀者很少。
中央級文學刊物還好點,尤其是地方刊物,省級以下的,很多都是圈子文化。主編和編輯固定給他那個圈子的人發表,就是俗稱關係。
現在的人很浮躁,很多都不看書,文學刊物讀者更少。況且很多文學作品,尤其是體制內的文學作品大多都是應酬之作,枯燥,沒有生趣。
網路時代,基本上傳統文學刊物沒有市場,基本上是體制內的部分單位和文學愛好者訂閱,很多刊物一期就印刷一兩千冊。
-
3 # 張先生有話好說
網路時代為平民發聲提供了很好的平臺,不管文化水平高低,寫作能力優劣,你處在社會哪一層次,只有符合平臺法規,都可以暢所欲言,這不能說不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但是網路平臺發文的便利,也直接衝擊著紙質報刊雜誌的發行量,那麼如今還有多少人喜歡純文學呢?我認為紙質報刊雜誌純文學作品只要主編者嚴把質量關,能刊載讀者喜聞樂見的作品,它仍然處在文學高雅的殿堂中,讀者仍然會仰視和讚賞的,能夠在純文學刊物上發表作品是一種驕傲和榮耀,也會受到社會尊重的!
-
4 # 螞蟻那麼驕傲
所謂的純文學需要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間,這樣才能擁有自己的市場,但目前的環境似乎不怎麼允許。
現在的純文學是因為不夠純粹,所以讀的人少了,我們改革開放之初曾經提過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不知道什麼時候重提。
《收穫》仍然是中國第一刊吧!其他好像都差一點,更多的幾乎看不到了,比如以前的牛漢主編的《中國》,雲南的《大家》等等,甚至已經消失了。
-
5 # 琴島青
首先,問題中的語言表達就有問題,《人民文學》、《收穫》、《當代》都屬於文學期刊名稱,不是純文學作品。其次,這些期刊發表的純文學還是有人喜歡看的,只是人數漸少,主要是專門從事文學工作者。畢竟網路時代了,一方面網路給大多數非文學工作者提供了寫作併發布的平臺,不用找傳統的期刊雜誌發表,所以很少接觸這些期刊。另一方面,網路上的讀書軟體很多,想看什麼書很方便操作,不用花錢買紙質期刊。當然,傳統紙質期刊裡的文學作品雖然看的人較少,但不會消失,不可能被網路文學作品所代替。物以稀為貴,能在傳統期刊發表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它的文學質量和文學價值,值得品讀。
-
6 # 一往無前夢想家U
只是像我們這一代人。
40、50年代出生的人,現在60歲以上了。
《清明》純文學期刊,曾經是我的最愛。前些天在亳州舉行了讀書會,出席人員不多。記得上世紀70年代,《清明》是一書難求。預訂都是有限額的。
無論到那一天,我永遠喜歡純文學雜誌!
-
7 # wzj369
我想應該還是有一部分人喜歡那些所謂的"純″文學。
其實,我不太明白這個"純″表達的什麼概念。是相對"網路″的"紙質″刊物?如果不是從介質上來區分,怎麼來定義文學的"純″與"不純″呢?我忽然想起來了,現在好像有一種關於"純文學″的觀點,就是作品不夾雜任何政治立場,只是用文字來表達作者的情感和事件(事物)本身,不為任何群體服務。是用"立場″來區分"純″與"不純″的!是這種可能嗎?題主只強調在"網路時代″,"純″可能就是指"網"和"紙″的區別。
哈哈哈,說了半天廢話,還沒進入正題。
這些有名的刊物上登載的作品應該是高水平的(我以前都看過,印象如此),因為編輯水平高,文字內容、思想水平(說到有思想,作品還純嗎?哈哈)都是嚴格把關,無論是長篇,還是短篇,一部是一部,沒的說!如果是真喜歡文學,或者關注文學領域的人,還是會去看"紙質"的"純″文學,因為,一稿是不能多投的。
看文學作品,應該以年青人為主要群體。現在的年輕人關注點太多,而且彼此間並不交流學習心得。閱讀的興趣,一方面來自本身的愉悅,另一方面是能夠與人交流。而且後者是極大的閱讀動力。正是由於這種動力的不足,導致了閱讀的人群越來越少,"紙質″的讀物更是越來越少。
最後,我宣告一下自己對"純文學″的認識,文學作品是人寫的,人生活在這個世上,一定有自己的"三觀″,有"三觀″才有靈魂,而靈魂就是寫作品的立場!有的人說,我寫的就是沒有政治立場,但是政治是一種形態,不是自己想否定就否定的了的。有的人說,我不為任何群體服務,只要公開發表,服務的定義也不是自己下的定義。沒辦法,因為我們沒有生活在一個"真空″的環境裡。
因此,我是不贊成"純文學″這個提法。或者我對這個"純″理解的不對。
-
8 # 樂天派桔子
多少人喜愛不清楚,反正我自己是對純文學情有獨鍾,並且會矢志不移,一直喜歡下去,爭取在以後的日子裡,寫出幾部像樣的長篇小說。
回覆列表
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科技如何發達,還是有一部分人喜歡《人民文學》等純文學刊物。
起碼,我身邊就有一批文學愛好者和作家,自費訂閱了一些純文學刊物。不過,我們也必須承認,現在智慧手機的發展,讓很多純文學刊物生存困難,有的甚至舉步維艱。
但不管這樣,文學這塊陣地必須有人堅守和持續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