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薩沙

    其實沒什麼神奇的,就是一個自然的過程。

    其實整個歐洲最早是喝咖啡,咖啡進入歐洲也很早。

    早在13世紀,衣索比亞軍隊同阿拉伯人作戰,將咖啡從非洲帶到亞洲。

    但是阿拉伯人不允許喝酒,但並沒有禁止咖啡,所以很快流傳起來。

    阿拉伯人認為咖啡具有提神醒腦、健胃、強身、止血等功效,是個好東西。

    在16世紀,義大利人和荷蘭人從阿拉伯地區,將咖啡作為一種商品帶回歐洲,很快第一家咖啡館就出現了。

    由於阿拉伯人在17世紀壟斷咖啡貿易,歐洲只有富人才能喝咖啡。

    但到17世紀末期,荷蘭人已經打破了封鎖,在他們的殖民地印尼開始大量種植咖啡。

    英華人也開始在印度種咖啡!

    最厲害的是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他們發現南美殖民地的氣候非常適合咖啡,開始大量種植。尤其是巴西特別適合咖啡種植,一時間咖啡成為巴西主要的出口農產品。

    由於這麼多國家大面積種植咖啡,咖啡的費用迅速下降,成為一種任何人都可以消費的飲品。

    到18世紀,咖啡館已經遍佈歐洲,英國窮人拿出1便士也坐下喝咖啡。

    咖啡被歐洲人認為是一種神器的飲料,可以驅趕走白天的睏倦和疲憊,提高工作和學習的效率。

    所以,咖啡很快成為大眾飲品,知直到今天也是這樣。

    我在巴西買的優質咖啡,一罐充其量也就100多元人民幣,絕對是平民老百姓的消費品。

    再說說茶葉。

    在歐洲,一直保持飲茶習慣的主要是英國、荷蘭,還有沙俄等少數國家。

    相對來說,茶葉比咖啡要健康的多,對身體的好處也較多。

    但古代茶葉主要是在東亞的中國和日本,運到歐洲路途遙遠,價格自然高昂。

    在17世紀,葡萄牙公主、布萊岡澤的凱瑟琳(Catherine of Braganza 1638 -1705)嫁給英王查理二世,將葡萄牙宮廷的飲茶文化帶到英國,轟動了英國上流社會。

    只是,茶葉當時非常昂貴。在17世紀60年代,茶的價格是咖啡的6-10倍

    18世紀咖啡在歐洲盛行的時候,茶葉還是歐洲各國富人享受的奢侈品,並不普及。

    然而,歐洲上流社會和有錢人,是非常喜歡茶葉的。

    茶葉是有功效的,有些對於歐洲人那種肉蛋奶的高熱量飲食,可以起到促進消化的作用,有利於身體健康。

    同時,飲茶往往配合甜點,在古代糖類不多的時代,甜點也不是什麼人都能享受的。

    下午茶對於歐洲貴族來說,是身份的象徵,也是社交的手段。就像一首英國民謠裡唱的:“當時鐘敲響四下,世上一切瞬間為茶而停了。”

    到了19世紀,飲茶習慣逐步到了英國的中產階級社會,茶葉需要量也猛增。

    為此,英華人每年需要用大量的白銀,從中國進口茶葉。

    為此,英華人想盡辦法自產茶葉,在1838在印度的阿薩姆地區大面積種植茶葉成功。1850年,印度又在印度大吉嶺種植茶葉成功。

    由於英華人大面積種植,加上採用更好的農業技術,茶葉很快出現大豐收,大量運回英國本土。

    英國公司為了銷售這些茶葉,開始用盡全力的推廣。

    當年沒有速溶咖啡,飲用咖啡還需要手工研磨,比較費時費力,相反茶葉只需要放在水裡一泡就可以,更適合普通老百姓。

    據蘇格蘭歷史學家大衛·麥克弗森的說法:在19世紀,茶已經變得比啤酒還要便宜。雖然此時咖啡的價格也下降了,但人們更喜歡喝茶。與咖啡不同的是,茶可以反覆沖泡,而窮人為了省錢經常這樣喝。

    於是,價格低廉的茶葉也迅速走入英國普通家庭,最終成為一個習慣。

    很多英華人酷愛喝茶:二戰德軍開始對倫敦進行轟炸。倫敦政府將儲備的茶葉運出倫敦躲避轟炸,並且在全國實行茶葉配給制,一個人每週分配到 1 盎司的茶葉,大約可以沖泡 12 杯茶左右。

    美國開始援助英國以後,一艘艘開往英國的運輸船,冒著潛艇的魚雷拼死前進。運輸船上除了武器彈藥和糧食以外,排在第四位的竟然就是茶葉,英華人離不開喝茶。

    不過,今天的英國又發展了變化,由於社會節奏加快,年輕人已經很難有時間坐下來,慢慢的喝一杯茶了。他們更喜歡咖啡,這種可以迅速提神醒腦,又可以迅速喝完的飲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生會在什麼情況下表白?